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日前预测,2012年全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将约达625万t,比之前的预测数据高出逾16%。2012年头4个月中国从越南收购68万t大米,这是促使越南大米出口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越南粮食协会预测,2012年中国将从越南进口200万t大米。然而这个数量比2011年仍有差距,2012年1月1日至5月24日,越南大米出口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中国粮食尤其是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时国内稻谷增产、库存高企,对大米市场形成双重挤压。近几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主要是中国进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所致,预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两年左右,但并不会成为"新常态"。中国主粮政策仍应坚守底线;目标价格是中国粮价形成机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不可急于求成。同时,有必要对当前情况采取阶段性、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世界稻米生产保持稳定,供需形势较为宽松,国际大米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大米出口格局发生变化;2012年中国稻谷连续9年实现增产,国内稻米供给总量有余,但仍存在粳、籼稻的品种结构性矛盾,粳稻价格前半年不断上涨、后半年持续下挫,籼稻价格全年高开低走,大米进口量激增,而出口量减少.展望未来,2013年世界大米产量有望达到历史高点,中国稻米市场小幅波动可能成为常态.针对当前中国稻米市场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不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扶持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和促进稻米期货市场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入世以后 , 对国内大米市场会产生影响 , 但是影响不会太大 . 未来几年内 , 我国进口大米数量有大幅增加趋势 , 这对本已处于饱和状态的国内大米市场而言是个压力 . 特别是对国内的一些出口大米的主要货源地 , 压力相对会更大一些 , 但是 , 影响不会太大 , 其主要依据是 : 第一 , 大米进口配额约占国内产量的 2% , 而近 10年正是我国大米产量增长较快时期 , 年均增幅远远超过 2% . 按配额进口不会对国内大米生产产生太大压力 . 第二 , 进口大米在国内市场上不具有价格优势 . 以今年 7月份为例 , 泰国大米出口价折合人民币为每吨 1200多元 , 加上其它费用价格超过 1800元 , 而江西省粮油批发市场同月份的晚籼米价格为每吨 1600元 .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8,(5):10-10
最近,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大幅上涨。海外贸易商一直要求签订新的采购合同,而国内公司一直被告知不得提供新合同,因而大米价格每天都在创新高。越南总理已经要求工商部控制大米出口,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在成本上涨推动和最低收购价政策提振之下,稻谷原粮价格将进一步上涨。企业融资成本和雇工成本大幅上涨,都给大米价格造成了上涨压力。展望后市,季节性消费提振行情已过,短期内大专院校等消费减少。在通货膨胀回落的背景下,国家依然采取对大米生产企业定价的部分限制措施,预计未来大米价格上涨将可能遭遇"天花板效应"。来自越南等国的低端大米对国内低端的普通籼米构成了严重冲击。目前来看,进口大米价格优势仍较明  相似文献   

7.
彭超  张欢 《农业展望》2012,8(10):3-9
2012年1~9月,中国稻谷有望再获丰收,大米产量基本稳定,全球大米供求基本平衡。国内稻谷市场稳中有涨,国储稻谷竞价交易"籼强粳弱",早籼稻期货价格两度冲高回落,大米价格稳中有涨,粳米价格保持上涨,籼米市场一定程度上受到进口大米冲击,价格先扬后抑。国际米价"连涨不超6个月"现象再现,主要出口国市场干预政策成为涨跌主要原因。中国大米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总体为净进口。展望后市,预计国内稻谷和大米价格将维持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早籼稻期货价格震荡盘升,短期内国际大米市场有可能进入新一轮震荡整理阶段。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技术》2009,(8):19-19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种植局日前预测,2020年越南大米只能满足国内需求,作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之一的越南将面临没有大米可供出口的尴尬.截至6月上旬,越南今年已出口大米320万t,较去年同期增加87%.同泰国、美国等大米出口国相比,越南大米的出口价格只有它们的80%.且越南水稻产能已近于峰值,如何保持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势头,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成为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种植局日前预测,2020年越南大米只能满足国内需求,作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之一的越南将面临没有大米可供出口的尴尬.截至6月上旬,越南今年已出口大米320万t,较去年同期增加87%.同泰国、美国等大米出口国相比,越南大米的出口价格只有它们的80%.且越南水稻产能已近于峰值,如何保持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势头,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成为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同比迅猛增加,进口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长期以来泰国大米进口量占据首位,转而变成越南、巴基斯坦为主,泰国大米作为补充的进口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全球大米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担心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越南、印度、柬埔寨和埃及等世界多个主要大米出口国,纷纷在上周出台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以首先保证满足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武文  张欢 《农业展望》2007,3(10):14-16
分析指出,2007年全国早稻增产增收;1~8月中国大米出口微增进口大幅下降;国内大米产需基本平衡,库存水平略有回升;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库存水平持续下降;9月份国内稻谷价格较为平稳;9月份国内米价上涨国际米价平稳。  相似文献   

13.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认定,与2018年大米出口结果相反, 2019年初至今大米出口大幅下降。越南大米最大出口市场的大米进口放缓,其他市场不见起色,致使九龙江三角洲地区水稻价格下降。其要求大米出口企业需认真实施购买储备大米和促进稻米贸易,加快已签订合同的大米出口进度。  相似文献   

14.
2019年,越南大米、胡椒、水产品、木材制品等农产品的出口预计迎来许多机遇。在2019年第一季度,菲律宾和印尼两个传统市场的大米进口需求将大幅增长,因为这两国受过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上述是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产品加工与市场开发局在近日举行关于“2018年越南农产品市场情况及2019年发展趋势”的记者会上透露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徐雪高  孟丽 《农业展望》2013,9(1):20-25
受大豆种植效益较低影响,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第3年下降,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仅为717.7万hm2,较上年减少71.2万hm2。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t,同比下滑11.6%,创1993年以来新低。2012年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大豆进口激增,全年进口约5800万t,进口量再创纪录。展望2013年,短期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将以稳为主,后期可能小幅下跌.且后期价格走势主要看南美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1,7(10):51-54,58
近年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呈现新的特点,进口量和进口额激增,进口均价大幅升高,奶粉超过乳清成为进口最多的品种,自新西兰进口激增,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影响乳制品进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频发乳制品安全事件导致信任危机,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依赖性不断提高;中国原奶供应紧缺,奶粉进口需求明显扩大;国内原奶价格持续攀升,进口成本优势促使奶粉进口大增;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助于扩大乳制品进口;中新自贸协定优惠税率使乳制品进口更集中于新西兰。展望2011年乳制品进口贸易,国内原奶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乳制品进口将延续上升趋势;国际市场乳制品供求偏紧,进口乳制品价格将继续上扬;特保机制影响有限,新西兰乳制品进口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消息,2012年初至今,世界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越南的出口贸易。然而,越南主要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在价格方面,越南7个主要农产品中只有胡椒售价上升,同比增长26.3%,橡胶、木薯、木薯制品和大米制品等商品售价均有所下降。由于越南加大贸易促进力度,主动应对贸易壁垒,积极开拓新市场等,大多数商品(大米除外)出口量都明显增加。农产品贸易盈余达约55亿美元,有利于减少越南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量激增,创下了历史纪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中国稻米进口总量、各品种进口量及进口国别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水稻丰收使得东南亚各国之间展开了稻米出口竞争,进而拉低了国际市场稻米出口价格,并继而大大低于国内价格是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激增的根本原因。但从形势来看,国际稻米价格应不会长期在低位运行,中国稻米大量进口也不会长期持续。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口粮高度自给,同时应对饲料粮适度放开。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FAO和WT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据越南胡椒协会(VPA)的消息称,胡椒市场最近发展顺利,不仅进口需求激增且其出口价格也走高。具体表现为,2010年2月,越南企业共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国内玉米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与小麦形成倒挂,消费替代显著增加,玉米进口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一方面连续增产及进口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深加工业经营困难,饲料消费也因小麦替代增加而受到抑制,同时国家通过调整财税政策加强对深加工业的宏观调控。2012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供求关系进一步趋紧,库存大幅减少。预计2013年国内玉米生产仍稳步发展,价格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进口可能有所下降。建议落实并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继续严格控制深加工业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