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11,7(12):8-12
2011年中国玉米生产呈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齐增长的好局面。但随着新玉米上市,价格高开低走,出现季节性回落。当前,买卖双方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处于僵持的状态,后期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稳定市场,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和生产积极性。国际方面,受关国玉米连续2年减产影响,国际价格震荡回升,预计后市仍将保持震荡整理态势。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国内外农作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提出的背景和内涵,深入研究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对6省市进行农户调查获得1 072份有效问卷,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样本地区:①农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②目前传统要素比信息化要素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程度更大;③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农业信息的农户比不查询信息的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要高45.8%;④西部地区更需要基础性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及初级的信息技术推介;⑤中东部地区农户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效果更好。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10,6(7):16-19
2010年上半年,依托国家临时储备和竞价销售等宏观调控政策,国内玉米市场整体表现强势上涨。由于市场供求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预计后期玉米价格将以稳为主,高位运行。国际方面,受美国玉米面积预增、美元汇率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上半年国际玉米价格低位震荡。由于全球玉米供求关系有望缓解,预计后市国际玉米价格仍将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5.
美国、巴西和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外燃料乙醇行业产能的不断扩张,对玉米的原料需求不断增加,致使玉米库存下降、价格上涨,燃料乙醇产业与人争粮的矛盾已经催发了反对燃料乙醇产业的全球化风潮.本文在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在燃料乙醇生产现状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美国、巴西和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情况,并对这三个国家燃料乙醇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中国燃料乙醇发展政策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料、食油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油料市场供应情况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之一,主要油料作物包括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新世纪初,我国3大主要油料产量超过4000万t,2004年达到4647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以来,由于国  相似文献   
7.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7,3(10):11-13
通过对当前玉米市场形势的分析指出,玉米新增供给有望增加,当前国内市场供给基本平衡;玉米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数量很小;全球玉米将大幅增产,供求矛盾略有改善,进口格局发生变化;国内价格南强北弱,国际价格有所回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后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延续2008年8月份以来的下跌态势,但跌幅缩小,呈现低位徘徊。2009年2月下旬,在国家第五批增加1000万t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刺激下,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开始全面复苏,并带动华北黄淮及其他产区、销区的价格全面回升。受益于国家大量临时收储和顺价销售政策,预计未来玉米市场价格总体不会低于国储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奶类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粮改饲”持续推进,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入较快发展期。从我国苜蓿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苜蓿产量显著增加,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区域更加集中,单位产量呈上升趋势;进口苜蓿占比较大,但进口来源国向多元化拓展;伴随奶类消费较快增长,优质苜蓿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建议以奶业振兴为契机,持续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加大苜蓿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苜蓿产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推动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