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农户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首先,分析了对农户涉农经营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发展水平、经营规模、信息成本、性别差异等方面;其次,还分析了农户在信息素养、信息搜寻能力、信息类型、服务满意度、获取渠道等方面对涉农信息需求的特点与取向;最后认为,涉农信息资源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相适应,通过建立适合农户需要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户信息技术培训等,全面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乡村信息鸿沟,为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德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继芬 《世界农业》2003,(10):36-38
近年来,德国的农业信息技术不断推广普及,农业信息网络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大多数工作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的。根据2001年EFITA会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德国17万全业农户中有7.5万农户使用了计算机,有5.5万户农户使用互联网。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农业新技术、新信息得到快速传递,德国农业信息技术正在普及并向农业全面信息化迈进。一、德国农业信息化现状1.农业信息化的阶段和进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德国农业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初级阶段。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德国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存储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3年统计数据,从农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农村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而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农村宽带接入户和农村人均图书馆馆藏量等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区域差异,计量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户的信息需求现状对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发达地区农户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信息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劳动力、种植规模、风险偏好、合作社和农民信息协会都是农户信息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加大农户继续教育、促进农民信息协会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防城港市农户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农户与市场信息的需求、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满足农户的市场信息需求,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旨在赋能小农户的农业服务也呈现出明显信息化趋势。本文利用湖北省966家水稻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扩展回归模型,分析农业服务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效率的改善现象,探讨在区分服务环节和服务对象后,农业服务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效率影响的差异问题。结果表明:农户通过信息化的服务方式获取农业信息的比例仅为34.06%,可能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造成的信息素养薄弱有关;已获取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为0.845,高出未获取农户0.029。农业服务信息化对提升农户生产效率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来改善农户生产效率;不同环节农业服务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业服务信息化对非精英群体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优于精英群体。据此,应加强农业服务信息化的建设,重视产前农业服务信息化的推广,以带动小农经营效率改进和促进村域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北京市及其主产地蔬菜生产要素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分析其替代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此揭示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要素之间均存在替代作用,其中土地对其他要素替代相对灵活,而资本对其他要素替代缺乏弹性;要素替代关系实质上揭示了农户技术选择特征,反映了该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通过分析要素替代关系及影响因素,可以将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量化,对于要素禀赋处于劣势的农户,如劳动力资源较少、蔬菜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较小,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资本要素投入;对于要素禀赋处于优势的农户,如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过相关蔬菜种植培训时,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土地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西省549份水稻种植户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微观层面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水稻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增产效应大于增效的效应。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比基准回归结果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结论。异质性结果表明,考虑农户教育水平差异,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仅对较低教育水平农户土地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仅对较高教育水平农户显著;考虑农业经营规模差异,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仅对规模较大户的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在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条件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大于效率提升效应。因此需要持续推进农村互联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农民文化素养、鼓励规模经营,提升农民从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需求。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为解决当今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要以更新思想认识、加强支持研究、深化技术措施、创新推广机制为对策,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吕梁农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应用,提升信息分析处理和延伸应用水平,对于吕梁市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吕梁农业信息化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吕梁农业信息化的道路,对该地区发展有着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用技术》2009,(1):11-12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9年京津冀蔬菜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信息化消费对农户实现产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化消费主要通过“信息获取传播效应”“农村电商参与效应”“核心要素集聚效应”对农户实现产业融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化消费每年增加1%,农户实现产业融合的概率增加23.5%,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将“农户智能手机使用”与“农户电脑使用”作为农户信息化消费的工具变量,在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其正相关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宁夏农作物施肥专家系统5月在宁夏灵武市和永宁县召开的宁夏引黄灌区夏播生产暨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现场观摩会上进行演示、操作,获得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及好评,展示效果良好。宁夏农作物施肥专家系统在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手段上的优势有:1农户自助式触摸屏一体机查询系统,农户通过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著。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农业信息的滞后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处于信息不畅通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鉴于此,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势在必行。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较广,其中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该文以南安世纪之村信息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世纪之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影响,并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此为依据提出推动世纪之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农业也迈出了信息化的步伐,而“人”无疑是信息化中核心的要素。文章从信息化的人才要素出发,探讨了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人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认知是影响人类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于农户技术选择而言亦是如此。本文基于756份农户调查数据,以cov-AHP层次回归法测算农户认知冲突水平,运用Ologit回归探究农户认知冲突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并检验信息获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认知冲突抑制了农户技术采纳。2)信息获取渠道可有效削弱认知冲突对农户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调节作用显著。3)农户文化程度与外出务工经历分别会负向和正向影响其认知冲突,提升农户智能水平与促进农民增收是留住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与突破口。4)农户技术采纳地区差异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户心理变化过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并拓宽信息传输渠道;着力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宣传与培训;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农业技术推广策略,落实好以信息化引领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村转型的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农户过量施肥负效应认知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农业生产中过量施肥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农户对过量施肥负效应的认知对控制化肥施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基于三峡库区南沱镇的调查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对过量施肥负效应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地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处于初中文化水平;农户比较关心先进农业信息技术,但是当地政府和农技部门对先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家庭特征和环境意识对过量施肥负面效应的认知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农技培训对过量施肥负面效应的认知的影响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定期开展农业技术信息宣传对控制农户施肥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农业类APP在推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以山东省烟台市、泰安市和威海市的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农户使用农业类APP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观因素中软件的了解程度是决定是否使用农业类APP的主要因素,传统信息渠道是否满足信息需求是次要因素,当传统信息渠道不能满足农户对信息的需求时有利于软件的推广;客观因素中平均每月获得技术指导的次数和农户年龄分别是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综上,在推广农业类APP时应以40岁以上农户为重点对象、以传统信息渠道发展良好但无法完全满足农户对农业信息需要的地区为重点发展地区,注重培养农户的软件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农业背景下,探究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关系对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拓展农产品电商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信息转换理论,利用东部10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从农户信息转化能力与农村产业结构两条逻辑主线进一步剖析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对农产品电商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东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平均配置水平介于0.4~0.5之间。其中,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多省市均呈现“W(M)型”变化特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产品电商绩效存在单一门槛的影响效应,且始终正向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然而跨过“门槛界限”后,促进作用减弱49.7%。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也存在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为推进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产品电商绩效的持续发展,农业信息资源低配置地区应该继续采取信息要素驱动发展模式;而高配置地区应向农产品电商全产业链技术综合集成方向转变。同时结合电商物流、电能供应等基建配备,从而全面提升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何燕  宋连久  赵燃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0):243-252
调查分析藏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藏东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20年7—11月藏东南6县1区295个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别通过农业成本、农产品附加值、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加效果最好,利益联结机制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效果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业成本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较差。进一步促进藏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必须调整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开放、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