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悠久的食鹿历史.据考古发现,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已将幼鹿作为猎食对象,8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已猎食鹿,50万前年北京人更是大量猎食鹿.在史前的诸多文化遗迹中,大都发现鹿科动物骨骼或其化石,充分证实了先民猎鹿、食鹿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2.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八千年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古文化生态学研究(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水稻扇形硅酸体和颖壳硅酸体及炭化稻米的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  相似文献   

3.
杨钊 《农业考古》1997,(3):263-267
先秦时期的畜牧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杨钊一、原始畜牧业的兴起畜牧(动物的驯养)是狩猎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许多人类遗址中,都发现了多种多类的动物化石或火烧过的骨骼。可见,在远古人类的早期,人们对动物性食物是没有选择性的,能够捕捉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王飞 《农业考古》2012,(4):69-72
庆阳历史悠久,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据在马莲河、蒲河流域河谷地带以及浅涧河流域相继发现近十处旧石器地点文化遗址表明,在距今20万年前后,庆阳就成为古人类劳动栖息地(1),该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也很广泛,如:南佐疙瘩渠遗址、孔家老庄遗址、吴家岭遗址等(2)这表明:庆阳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广泛定居的原始人类部落。定居生活方式的出现,同时伴随  相似文献   

5.
<正>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新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炎帝都与"羊"有着"血缘关系","三皇"中的伏羲、神农  相似文献   

6.
<正>牦牛,藏语"雅克",是中国青藏高原高山高寒荒漠地区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特产牛种,属珍奇稀有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畜种资源,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动物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西北部、云南、新疆南部等省(自治区)。牦牛起源于中国,主产于中国。在中国华北和内蒙古等地发现了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距今300万年)牦牛化石;在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诺洪木遗址发掘出了牦牛的毛和皮;在四川省康定地区挖掘出了古代牦牛化石,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牦牛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的发展浙江农业大学童启庆前言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挥地之一。1974年冬,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建德县李家乡新桥村岩洞中,发现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属于智人阶段的右上犬齿化石,定名为“建德人”,表明早在距今约五万年前左右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8.
河南济沅发现四千年前锅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济沅发现四千年前锅巴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庙文物保管所卢化南河南省济沅市文物保管所卢化南同志,在黄河小浪底施工区调查文物时,在清河口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一陶鬲片上有一层熟食遗物(即俗称的锅巴),其厚度如纸,面积有十平方厘米,呈黄色。据考证,其年代...  相似文献   

9.
戌犬史话     
今年是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在动物分类上,狗属哺乳纲.犬科,狗是“六畜”(马、牛、羊、鸡、犬、孔)之一,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据专家论证.狗的祖先是远古的野狼、早在渔猎时代.我国先民即开始对狗“拘兽为畜”.进行驯养。根据考古证实.在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中.都发掘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家狗的遗骨.说明我们祖先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养狗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对河南贾湖遗址发现8000年前栽培稻遗存的思考徐州师范大学陈报章水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密切。栽培稻(O-ryzasativaL.)起源与演化是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今未解决的重要基础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鹿历史悠久,始于1733年。2004年我国茸鹿存栏已达到149万只,其中梅花鹿120万只、马鹿29万只,是世界上三大鹿业生产国之一(中国、新西兰、俄罗斯),也是将鹿产品用于医药保健事业最早的国家。我国的养鹿业发展很快,在鹿科学许多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热学知识大部分是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火的利用和控制,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人类文明大大前进了一步,同时.它也是古人对热现象认识的开端。我国山西省芮城西侯度旧石器的遗址,说明大约180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火。  相似文献   

13.
卢茂村 《农业考古》2002,(1):319-322
世界各地考古发掘表明,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是狗。自从人类最早从事狩猎和采集的时候起,狗就开始与人类朝夕为伍了。在我省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内,曾出土中国鬣狗化石、狼、北豺、狐等;其它如巢县猫儿洞、银山、贵池市铜山、繁昌县癫痢山、宿县焦山西面谷地,就曾出土缟鬣狗、桑氏猎狗、豺、中国短吻猎狗,最后猎狗,最后斑猎狗;灵壁县城西,定远县候家寨遗址,都有狗的发现。尤为珍贵的是,在候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鹿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产品鹿 产品在中国大都归类于“中药材”范畴,而中国历代本草和现代药典均把茸、角等道地鹿产品的原动物都仅特指为梅花鹿和马鹿。其它鹿种的产品多视为代用品和习用品,甚至伪品。所以,现在对于鹿产品大都习惯性的狭义理解为专指为梅花鹿和马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养猪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其中家猪骨骼占很大一部分,并有出土陶猪,证实饲养家猪约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中原地区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同属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都发现有很多猪骨,说明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原地区养猪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最早的农业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众多新石器农业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六七千年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首先跨入了文明门槛,相继建立夏、商、周国家政权。这个时期,中国  相似文献   

17.
史前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罗家角遗址(7000aBP)和跨湖桥遗址(8000aBP)两个含有史前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剖面中表层水稻土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古水稻土层,各层中含量均较高的化合物为萘(Nap)和菲(Phe);而跨湖桥遗址剖面中,表层的荒地土壤含量最低,PAHs最高含量出现在底部的古水稻土层,各层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菲(Phe)和芴(Flu)。相关分析表明,PAHs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r^2=0.868),与粘粒含量之间也有良好的相关性(r^2=0.585),这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PAHs在土壤中的分布,但在耕作土壤中,现代人类生产活动的扰动可能会削弱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最近在中东约旦河谷发现古老的农作物无花果化石,这一在约11400年前的遗迹表明,无花果要比小麦等农作物栽培出现的时期提前1000年之久,它可能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作物。这一研究成果是由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以色列等研究小组完成的。2006年6月2日,在最新出版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最近在汝州市李楼遗址首次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炭化稻米,为研究黄河流域的史前农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李楼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古遗址,包含着丰富的遗迹、遗物。从去年开始的发掘,揭露出不同时期的房基、墓葬和灰坑,以及大量的陶、石、骨、角器。考古人员在今年四、五月的发掘中第一次使用了水洗法技术,在典型灰坑和地层里水洗出一批炭化稻米等粮食作物遗存。  相似文献   

20.
一据四川省一九二一年从万县盐井沟发掘出的野猪头骨化石及以后在万源,南充等地发掘出的野猪骨骼化石考证,距今一百万年前,野猪已是分布我省最广的动物之一。通过对家猪头骨与野猪头骨化石的比较,我省地方猪种头骨的泪骨呈狭长形或三角形,下颔骨一般大於90度,与亚洲野猪(即印度野猪 Sus indians)头骨相似,却区别於欧洲野猪(Sus Scrofa)(泪骨呈方形,下颔角接近垂直)。由此可见,我省地方猪种可能系由亚洲野猪递演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