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移民扶贫开发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回顾了宁夏移民扶贫开发三个阶段,即吊庄移民(1983-2000)、易地生态移民(2001-2007)和现阶段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2007-2011年)的情况,探讨了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移民;省内近距离移民;在确保资金到位的前提下坚持了因地制宜,效益为重的原则和多元开发模式.最后论述了当前移民工程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安置的最优方案,以切实保证移民生活的长久稳定.以缙云山缙云村为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安置应该由政府主导搬迁,实行非农化安置,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融入安置为辅.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城乡资源,以人为本,多样化安置交互并存.  相似文献   

3.
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农业大发展的时代.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农耕文明的优势充分彰显.其泽被范围,逐渐突破了中国大陆,向着与中国仅隔一衣带水的日本列岛蔓延.为逃避战乱与暴政而举家迁徙的中国农业移民,带着本土的农业文明因子,在日本列岛上上演了一部中国先秦—秦汉时期社会变革的海外版余波,并与当地的原住居民一道,开启了日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弥生时代,对此后的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战略》,是《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研究》的第一子课题。此课题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战略学为理论指导。以三峡库区区情和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为依据,系统论证了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与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等,重点论证了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的战略途径。此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战略规划的制定及其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可行的措施,必书对国家三峡库区移民领导机关和库区各县(市)政府起到应有的咨询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移民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群体性迁移活动,一方面是减少人的行为活动对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另一方面是将贫困人口从资源贫乏、生态恶劣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政府通过政策来保证工程的实施,制订政策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政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二者是目的与手段或者方向与执行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地区生态或为了使生态脆弱地区居民脱离贫困而实施的移民工程。滇桂黔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面临政府对生态移民区搬迁后期关注度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较差,产业链短,移民收入来源单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政府对移民地的早期规划与现实实施存在冲突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高生态移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健全生态移民保障体制,提升生态移民重建程度、保护民族文化,增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等措施提高生态移民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65-17966
该文研究了秦汉时期颁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或诏令,秦汉政府以“重农”为出发点设立生态保护职官,统治者示范引导,提高百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该文论述了该时期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认为秦汉时期时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减缓了生态恶化速度,培养和教导了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研究这段历史可从中借鉴古人的生态保护思想和主张重视全民生态教育及加强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8.
陈晶 《甘肃农业》2014,(24):20-22
区域生态补偿是从"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生态补偿问题,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受损者与受益者之间进行的公平性调控。生态移民是我国影响深远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行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对解决生态移民工程现实困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如墨西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在生态移民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为政府角色定位准确可以化解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从而实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因水电工程建设引发的移民安置问题和后期发展问题,关系到和谐发展与社会稳定,往往是区域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福建省古田县常坝村为例,阐述了移民重组村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村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成因,认为移民村落存有较多珍贵资源,具有众多历史价值纪念意义,但由于现有条件的制约,村庄的优势资源未被开发,而导致村庄发展较为落后。在此基础上从引人回乡发展、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农产品发展、村庄优势资源开发四个角度提出库区移民重组村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卫市鸣钟村实地调查、访问为基础,运用参与式观察、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方面对移民前后农业生产情况作比较,分析生态移民前后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此变化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移民后比移民前种植业种类丰富、生产工具先进、田间管理频次增加、生产性支出增加;移民后养殖种类更丰富、养殖方式更先进;多数人满意农业生产变化,少数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培训少、农产品销售不畅、政府相关补偿少。研究旨在服务于生态移民的区域实践,为政府的生态移民宏观决策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2-20154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模式进行了探析。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为就地移民模式和异地开发模式,其中异地开发模式包括围绕城市辐射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劳务移民模式和建立大型生态移民区模式3种类型。总结了宁夏生态移民的成功经验,一是在对移民区生态移民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二是制定科学、全面的生态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13.
杜慧莹  陈延  董宏林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03-9905,9960
研究了宁夏人口、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状况,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夏生态环境、移民社区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14.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来临之际,党中央和政府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以突破扶贫难点。对于贵州省内由于生态问题导致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环境的人口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同时落实各项具体的生态移民开发项目。基于贵州三个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安置点的调查研究,剖析移民家庭生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瑞妹  帅春江  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66-14067
从汉中盆地的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以及农副经济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了移民作为一种历史“通讯”手段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汉中盆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所带来的影响:移民入迁至汉中盆地,不仅大大丰富了劳动力;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汉中盆地农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农业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是解决人口与土地分布不均衡,帮助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云南省异地开发扶贫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有些移民迁入地,由于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潜伏着生态危机。本文以云南省思茅市龙潭乡大沙坝移民村为例探讨异地开发扶贫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以下异地开发扶贫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移民摒弃落后的生产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298个生态移民新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析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从县域尺度来看,各县区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同心县;在空间方向特征上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符合宁夏"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人口迁移重大决策;从时间尺度来看,不同时段的新聚落点依赖于不同的移民工程,在分布格局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海拔、坡度、人口密度、人口承载力是影响生态移民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较小的坡度、人口密度较低和人口承载力较强的区域是政府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中生态移民新聚落选址和发展主要立地。生态移民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生态胁迫与经济胁迫,在此基础上政府的政策规划推动这一演变的落实和发展,构建了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春秋到明清,信阳历史上的移民运动共有楚汉时期内迁,西晋末永嘉南迁,唐代陈元光"开漳"和王审知父子"王闽",明清南方移民内迁等四个阶段的移民运动。这些移民分为外迁、内迁两种类型。其作用是不仅形成了信阳本地多样的文化生态,南北交融的风土民情,形成了中原大地上一块独特的文化奇葩,而且信阳外迁的移民还影响到了迁入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组织,促成了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最终更有利于中国版图的巩固和文化的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有几批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商洛,使商洛成为移民聚居区.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给商洛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经济开发、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思想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对商洛正在进行的移民搬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效益评价——以红寺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构建生态移民效益评价体系.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使用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移民区各项社会事业需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其结论与政府的生态移民对社会成长和长期发展有益的预测相一致,并为西部地区科学制定移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