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  相似文献   

2.
设置缓控释氮占总氮20%、40%、60%的3个不同配比缓控释氮肥处理,用氮量为216 kg·hm -2,和常规施肥处理,用氮量为270 kg·hm -2,同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不同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减20%的条件下,缓控释肥一次施用相较于常规施肥仍可维持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缓控释肥60%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缓控释肥20%、缓控释肥40%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有省工节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定位监测试验,研究4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水稻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2014—2017年速效钾占比变化相对稳定,2014—2017年都为配方+有机肥区>配方区>常规区,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缓效钾也有一定的积累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甬优1540产量为脲甲醛缓释肥处理>稳定性肥料处理>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水稻配方肥处理>木质素缓释肥处理,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和稳定性肥料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和1.2%。水稻株高以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最高,有效穗以脲甲醛缓释肥处理最多,每穗实粒数以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最多,千粒重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经济效益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667 m2效益可达465.6元。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对水稻生产有省时省工的作用,施氮量和缓控释肥氮素前期(水稻分蘖期)释放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缓控释肥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6.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品种特性,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有机缓控释肥、控释水稻肥和配方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16%、1.08%、0.59%,其中以木质素缓释肥的增产率最高,但与习惯施肥相比较,增产效果均不显著。经济效益以配方肥处理最好,缓控释肥的增产增效情况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7.
研究施肥措施对连作甘薯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为豫东地区连作甘薯田有机肥的合理施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SF)、单施生物有机肥(SBF)、单施缓控释肥(SSF)、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SF50BF50)、50%化肥配施50%生物有机肥(F50BF50)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容重、孔隙度、全土酶活性以及团聚体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缓控释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2 mm、>1~2 mm粒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团聚体GMD、MWD和R>0.25值,降低D值;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其中,F50BF50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6.71%,SF50BF50、F50BF50处理土壤孔隙度分别显著提高7.08%、10.27%;能够提高全土以及...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夏玉米生产上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偏沙型和偏粘型2种土体质地构型上研究了等氮量的不同施肥措施(习惯施肥、玉米专用肥、100%缓控释肥、30%尿素+70%缓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淋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30%尿素+70%缓控释肥处理单季玉米增产9.36%,习惯施肥措施不仅会造成根层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累积,还会进一步引起硝态氮向深层地下水的淋失;2种土体质地构型下,30%尿素+70%缓控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较习惯施肥提高了35.65%和23.02%。用尿素代替30%缓控释肥(30%尿素+70%缓控释肥)的新型施肥措施,既能保证夏玉米苗期速效氮素的供应,又能明显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于2017—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单施缓控释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50%常规施肥+50%缓控释肥(T4)、50%常规施肥+50%生物有机肥(T5)、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T6)7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甘薯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作物产量以及R/T值;T6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7%、7.9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4.38%~15.32%、4.29%~29.14%,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减少了真菌生物量,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以及细菌/真菌比值;T5  相似文献   

10.
金正大缓控释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河南省小麦上的应用前景,首次在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小麦上进行了"金正大"缓控释肥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在小麦上的肥效最好,抗逆能力较强,其产量分别比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分别增产6.4%、10.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配方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整体效益上仍表现为:缓控释肥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因此,该区域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南小麦-玉米轮作区,采用盆栽和大田相结合,通过与施用单质等量常规肥对比,对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的小麦和玉米的根系和产量及土壤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的小麦、玉米根系和产量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常规肥;不同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在每层均有增加,特别是10~20 cm土层内差异极显著;小麦花后旗叶及单株的平均光合速率较对照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处理花后旗叶最大光合速率均较对照高,旗叶及整株衰老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非石灰性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结果表明,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 都能明显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 无机钾肥与氮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溶态钾的含量。土壤速效钾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缓效钾、交换态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施氮肥的土壤, 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降低, 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和常规施肥加钾肥)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春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和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植株根系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植株茎和叶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0~2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穗长、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和常规施肥加钾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59%、25.40%和3.32%。总之,有机肥穴施有利于增加春玉米地下和地上部物质积累量、增加籽粒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施用不同量生物有机肥3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4种养分的含量,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中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到顶峰;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低值;速效磷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到顶峰;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特别是施用生物有机肥的6个处理,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速效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低值。同时,从研究结果中还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各种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磷供应不足是南方红壤区农、林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探究施用袋控缓释肥是否对提高磷素有效性及有效磷组分含量有显著正向效应,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红壤为研究对象,设计袋控缓释肥常规施肥(G1)、袋控缓释肥减量施肥(G2)、传统复混肥(G3)、施用基肥(G4)、不施肥(G5)等不同肥料种类与施肥量对比试验,采用土壤磷分级方法测定土壤中磷素各组分含量,以冗余分析方法研究各组分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施肥,袋控缓释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中AP、Pi、Fe-P等组分含量;(2)G2、G1的磷活化系数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PAC排序顺序为G2>G1>G4>G5>G3;(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AC、Fe-P提升对植物生长量均有显著正效应。在南方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施用袋控缓释肥可以促进土壤中磷素的累积并提高磷活化率。袋控缓释肥具有较高磷素利用效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磷元素的持续输入以及阻隔磷元素与酸性土壤的接触进而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固定,达到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的磷素供给。  相似文献   

16.
辽河平原玉米田不同施肥下的土壤氨挥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氨气排放贡献的研究,获得辽河平原化肥施用本地化的氨排放因子,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18年5—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氨气排放的大田试验,以基肥施树脂包衣缓释化肥、拔节期追施尿素为常规施肥方式,设置无氮处理(T0)、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定时收集氨气,利用流动分析仪检测计算氨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含量。【结果】施基肥后氨挥发速率呈现双峰趋势,各处理分别于施基肥后第1—2天或第5—7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施基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无氮处理(T0);施追肥后各处理均于第1—2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无氮处理(T0)。氨挥发损失累积量表现为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减半(T1)>无氮处理(T0)。各时期各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同时期土壤氨挥发速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施追肥后两者的变化趋势比施基肥后更加相似。由于T1、T2、T4追肥期施尿素,尿素释放铵态氮比缓释化肥更加迅速,同时氨挥发也相对较快。整体来看,减少50%施氮量,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只减少20%。各处理间生长季内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差异显著,常规施肥+生物炭(T2)的氨挥发损失累积量最多,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施生物炭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增加22%。全生长季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的措施比以尿素作为追肥的措施的氨挥发累积量减少12%。【结论】氨挥发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边际递减效应。生物炭促进了农田氨挥发,玉米秸秆生物炭呈碱性,导致了氨挥发累积量的增加,但其具有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大、吸附效果强的特点,可改良土壤和减少其他温室气体。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显著降低了氨挥发。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酶金缓释尿素对油菜田土壤氮素及油菜植株全氮含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酶金缓释尿素在石灰性褐土中抑制尿素水解显著有效作用时间在油菜移栽后20 d以内,20 d以后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分别为5.26,9.08,14.34 mg/kg,显著高于多酶金尿素和普尿;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有机氮、全氮和植株全氮比多酶金尿素和普尿分别提高了13.55%,13.67%,9.85%和21.75%,21.82%,19.60%,且差异显著;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5.19%,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素损失最低,分别为40.13%和1.21 g/盆,而多酶金尿素处理的油菜产量比多酶金缓释尿素和普尿分别提高了5.38%,8.11%,这可能与肥料释放养分特点和油菜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缓释肥施用比例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供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缓释肥与速效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施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每隔10d测试一次土壤速效氮的含量,60d后测油菜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与CK(不施肥)相比都能提高油菜生物量和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并且缓释肥在基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油菜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越高,凡是有缓释肥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在前期都相对偏低,而在20d之后含量均上升,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与缓释肥添加量呈正相关。缓释肥养分释放速度具有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其释放高峰期正好可以满足油菜生长需求,因此既可以提高肥效,又可以提高油菜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培肥措施对旱地土壤肥力和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旱地高粱作物上连续3年定点实施不同有机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均能培肥旱地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农家肥配合豆科绿肥翻压(处理C)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最明显,不施肥处理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年高粱平均产量以处理E(施用商品有机肥)增产最显著;处理B、C、D有机肥还田总量不变,但高粱产量还是有明显差异.不施肥处理高粱产量逐年递减.说明,土壤养分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及时培肥.  相似文献   

20.
吴群  张自立  曹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76-9977
[目的]研究沼气肥的营养成分及应用效果。[方法]对贵池区沼气生态示范村的沼气肥、土壤、水稻秧苗进行农化常规分析。[结果]沼渣中有机质、N、P、K含量较沼液中含量高,但二者的养分含量较全面;沼渣中的C/N比值较高,沼液中的C/N比值较低,沼液中氮与有机质相关性较好,而沼渣中则表现不明显;沼液中钾的含量高且变化很大。施沼渣的农田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较对照农田高。施沼气肥土壤种植的水稻N、P、K含量比未施沼气肥的高,尤其是K的含量增长明显。[结论]沼气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C/N比值。沼渣中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作底肥,沼液中速效养分含量较高适合作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