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棉花生育中后期正值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机采棉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期,是棉花田间管理的重点期。在跟踪、借鉴国内外机采棉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根据新疆博州植棉区试验示范研究和生产实践验证结果,总结形成了适宜新疆博州植棉区的机采棉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育期养分要素肥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按主茎日增长量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重施叶面肥、及时打顶、喷施催熟剂和脱叶剂等,可明显促进机采棉的集中成铃。应用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可使铃聚度(光温富能期结铃数占全生育期总结铃数的比例)在80%以上,优质铃数和铃重明显增加,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大面积生产、收获、加工等全生产链示范的成功。介绍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为该技术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永安 《中国棉花》2009,36(5):32-33
机械采棉是新疆棉花产业新的发展目标。因此积极研究和推广机采棉技术是确保本区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棉花收获劳动力紧缺问题、降低棉花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我区棉花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战略措施。2008年128团种植机采棉512hm^2,平均每公顷单产子棉5979kg,最高达到7027kg。现将机采棉高产栽培技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棉花产量品质协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高产更高产是棉花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新疆南疆多年棉花超高产实践,在新疆南疆棉花量质协同提高和10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下,确定了适宜的棉花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和种植模式,明确了棉花“温光高能壮个体”和“高光效优群体”的关键生长发育质量指标,提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生育调控、养分调控、水分调控、化学调控等新模式,构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籽棉产量10 000 kg·hm―2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1.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提高0.5~1.0 cN·tex―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汝涌 《中国棉花》2008,35(10):42-44
在棉花产量品质协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高产更高产是棉花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新疆南疆多年棉花超高产实践,在新疆南疆棉花量质协同提高和10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下,确定了适宜的棉花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和种植模式,明确了棉花“温光高能壮个体”和“高光效优群体”的关键生长发育质量指标,提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生育调控、养分调控、水分调控、化学调控等新模式,构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籽棉产量10 000 kg·hm―2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1.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提高0.5~1.0 cN·tex―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棉花品种直接关系到机采棉高质量发展。确定品种选育评价指标对机采棉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生育进程指标、株型结构性状、集中成熟性状、叶片及脱叶催熟性状、采净率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状等方面对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为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是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它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减轻了棉农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着机采棉的推进,相关配套技术不能很好匹配,最突出的是品种性状与机采要求有较大差距,技术管理措施有待强化和完善.“十二五”末期以来,受极端气候,如大风、高温、多雨等因素影响,新疆北疆棉花产量徘徊,品质下降.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增速缓慢,农产品供求过剩,国储棉库存量大,严重影响棉花产业链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机采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勇 《中国棉花》2005,32(10):9-11
介绍了新疆机采棉技术的特点及其内容,概述了采棉机的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配套棉花品种、脱叶催熟、残膜回收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配套栽培技术、筛选新型脱叶剂、选育机采棉新品种及优化加工工艺等方面推进新疆机采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疆机采棉花铃期栽培管理及适宜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大气候环境影响下,局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加,这对新疆北疆棉花的栽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发现,在棉花全生长发育期中,花铃期适宜的气候条件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分析北疆机采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和栽培管理技术,更加清晰地了解机采棉花铃期对适宜气候条件的具体要求,对提高机采棉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业既有很多国内外无法比拟的优势,又存在一些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新疆实际,探讨通过开展多类型多用途原棉生产、超早熟短季棉、杂交棉试验示范及其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及其配套技术推广与应用、地方机采棉技术推广与应用、棉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棉田生态环境整治、棉花"三丝"治理等技术措施,切实提高新疆棉花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土壤-作物生产体系中,腐植酸因可挖掘产量潜力、提升肥料利用效率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从腐植酸调控土壤酶活、改良重金属土壤、活化土壤养分、调控植物代谢、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提升作物产量与改善品质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马铃薯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腐植酸应用于马铃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马铃薯高产高效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推进棉花减氮增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保护农田环境。以鲁棉1131、鲁棉37、鲁棉319、聊棉19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配比肥施用量为0、225、300和375 kg/hm 2共4个处理,研究施肥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单株结铃数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单铃重相反;同一品种衣分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各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各个品种均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霜前花率和籽棉收益也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净收益最高的是不施肥处理。综合认为,在鲁西南地区高肥力蒜套棉地块无需对棉花进行追肥,可为鲁西南地区蒜套棉减肥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适宜长江流域棉区棉田间作栽培的模式,以增加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比较了棉花间作大豆、棉花间作玉米和棉花间作甘薯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较单作棉花可增加纯收入,棉花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单位面积成铃数均增加;马克隆值变优和断裂比强度提高;在棉花盛蕾期棉花叶面积指数三种模式均比对照提高,在棉花盛铃期及以后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因模式不同而有差别。棉花间作甘薯和棉花间作大豆模式的籽棉产量较高、经济效益好,纤维品质较优,其生产优势较为明显,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钾水平对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鉴定钾营养高效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不同钾效率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泗阳328的产量构成因素较金102具有良好的钾响应,且耐钾肥,属钾营养高效高潜力品种,但供钾量对两者果枝数的影响小;施钾改善了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可纺性指数、黄度等指标,而对马克隆值和反射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地区棉花产业的调研表明,2019年新疆棉花生产方面"面积稳定,产量比重增加,机采棉面积快速增长,品质意识逐步增强,市场品质导向明显,生产成本基本不变,但植棉效益下降";棉花加工纺织方面"籽棉价格低位运行,高品质棉有价无市,皮棉价格下行,国内外价差缩小,纺织服装产业稳步增长,棉纺企业产能已达1800万锭"。同时分析了新形势下新疆棉花生产在"棉花生产环境压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植棉成本与植棉效益,原棉品质和生产者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促进新疆棉花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赣早5号在长江流域棉区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赣早5号空间成铃分布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15000株/hm2、37500株/hm2、60000株/hm2、82500株/hm2、105000株/hm2、127500株/hm2),定期测定棉花各器官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的株型结构由松散型逐渐变为紧凑型;单株干物质质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籽棉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产量最高,达到3707.01 kg/hm2,且其株型具有较大的成铃空间,单株成铃数也较高。综上所述,赣早5号的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时拥有更好的株型结构,单株成铃率高,产量亦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从大豆远源杂交高世代产生疯狂分离,株型变异多样的材料中,选育出大群体、小个体、高光效、低消耗的理想株型结构的超高产大豆新种质,以适应资源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山东是我国传统棉花种植大省,在种植棉花方面具有区域比较优势,但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棉农种植意愿不高,棉花播种面积持续下降。本文以鲁北、鲁西北、鲁西南地区170份棉农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棉农个人基本特征、棉农家庭基本特征、棉花生产经营特征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棉农棉花种植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棉农种植意愿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承包经营权、人工成本比例、单位面积总投入和植棉劳动力人均收入六个因素显著影响。为此需要完善目标价格政策、健全棉花农业保险、倡导棉花种植规模效益、实行机械化生产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棉农种植意愿,推动山东省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疆棉花产量的预测精度,运用GM模型与ARIMA模型对新疆棉花产量进行了预测,进而赋予合理权重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和时间序列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新疆棉花产量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逼近于真实数据,预测精确度较单一预测模型的结果准确性更高、误差更小.因此,GM模型与ARIMA模型组合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