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膏芩口服液对内毒素发热小型猪的解热效果及机制。40头试验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安乃近组、膏芩口服液组,每组10头。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80μg.kg-1,连续2次,间隔12 h,腹腔注射攻毒复制试验猪发热模型,第1次攻毒6 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安乃近组注射安乃近;膏芩口服液组灌服膏芩口服液,1次.d-1,连续3 d。分别监测每组6头试验猪的基础体温和攻毒给药后1、3、5、24、30、42、54 h肛温,观察临床症状并评分,并在54 h时,各组试验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1、cAMP、PGE2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膏芩口服液组能显著缓解内毒素所引起的小型猪发热临床症状,降低体温;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NF-α、PGE2、cAMP、IL-1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膏芩口服液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PGE2、cAMP含量(P<0.05),但对于IL-1作用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膏芩口服液能明显抑制内毒素所引起的小型猪发热,其解热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细胞因子TNFα-的生成,减少发热介质PGE2和c...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BVDV)的疗效.方法:以某养殖场2019.4~8月56头发生BVDV的病牛为研究对象,以圈养区域抓阄划分.对照组28头以病毒唑联合庆大霉素治疗,观察组28头以中药复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两组病牛发热、腹泻停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BVDV疗效96.43%高于对照组78.57%,p<0.05.观察组病牛发热、腹泻停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给予中药复方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牛发热、腹泻情况,提高疗效,促进其尽快恢复正常进食.  相似文献   

3.
选取20头处于热应激环境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A、B、C和D组4组,分别按剂量0.0(对照),4.0,8.0和16.0 mg/头静脉注射金属硫蛋白(MT),以探讨外源性MT对奶牛淋巴细胞凋亡、坏死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T后,在51~60 d时,校正标准产奶量B、C和D组均显著性高于A组(P<0.05); 35 d时C组(8 mg/头)的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性低于B、D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16 mg/头)35 d时凋亡率达到最大,随后(50~60 d)显著性下降(P<0.05);细胞的坏死率A组50 d时较1 d时显著下降(P<0.05),C组(8 mg/头)35,50 d时显著下降(P<0.05),但60 d时开始呈上升趋势(P>0.05),而D组(16 mg/头)坏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50,60 d时均显著低于注射MT之前的血淋巴细胞坏死率;35 d时,A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值(ΔΨm)最高,但上升速度最快的是B组(4 mg/头),在35 d时显著高于20 d时的ΔΨm (P<0.05);50 d时A组和B组的ΔΨm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其中A组下降的速度更快,35~50 d C组(8 mg/头)保持基本恒定,60 d略有上升,D组(16 mg/头)1~35 d时逐步上升,50~60 d时保持恒定。在60 d时,ΔΨm与注射MT浓度呈正相关。说明外源性MT不仅能提高热应激状态动物的体质,还可让泌乳母牛从热应激状态平稳的过渡到热应激损伤修复状态,若注射8~16 mg/头,能抑制南方泌乳母牛夏季热应激引起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期奶牛体温、呼吸率、产奶量和牛乳中铬及乳成分的影响,为吡啶羧酸铬在奶牛热应激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选择20头荷斯坦泌乳牛,采用单因子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三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吡啶羧酸铬4、8和12mg/(头·d),试验期60d。结果表明,奶牛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4、8、12mg/(头·d)对牛奶中铬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牛奶常规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8、12mg/(头·d)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减缓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藿香、苍术、黄柏和石膏提取物对高温下猪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月龄农大I系实验用小型猪48头,分为常温组、高温应激组(高温组)、高温中草药复合制剂组(复合制剂组)3个处理,每组16头猪。于试验的第1、3、6和10天,每组选4头猪,用数字体温表测定肛温,称重,静脉采血后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皮质醇、热休克蛋白70含量。结果显示:高温组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血清皮质醇、热休克蛋白70含量显著升高(P<0.05)。复合制剂组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增高(P<0.05),血清皮质醇、热休克蛋白7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复合制剂可以显著改善高温条件下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及乳酸杆菌对乳鸽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9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0日龄白羽王乳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乳鸽。分别为对照组(C组)、感染组(S组,鼠伤寒沙门氏菌)、锌组(Zn组,硫酸锌+鼠伤寒沙门氏菌)、乳酸杆菌组(LAB组,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联合处理组(Zn+LAB组,硫酸锌+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第5天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模型的建立,C组灌喂1 mL去离子水,其他组各灌喂1 mL鼠伤寒沙门氏菌悬液(1×109 CFU/mL),连续攻毒3 d。采集血样、肝脏,用于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测定;采集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重,用于计算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集空肠和回肠组织,用于组织切片的制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乳鸽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比(V/C)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锌组和乳酸杆菌组乳鸽单核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处理组乳鸽空肠V/C、回肠V/C和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乳鸽灌服锌或联合灌服低剂量锌与乳酸杆菌均可通过提高脾脏器官...  相似文献   

7.
不同耐热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观察热应激预处理减轻高温环境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选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热应激模型组和热应激预处理组。通过八臂迷宫、旷场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应激模型组大鼠潜伏期(P0.05)、工作记忆错误(P0.05)、参考记忆错误(P0.05)、总错误次数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与热应激模型组比较,热应激预处理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旷场试验中,各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高温可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热应激预处理可延缓学习记忆功能损伤进程,减轻损伤程度,这种保护作用与减轻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日粮阴阳离子对泌乳前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试验选择泌乳前期奶牛1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采用3×3重复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3种不同DCAB水平的日粮。其中对照组A(基础日粮,DCAB为83meq/kgDM),B组(DCAB为275meq/kgDM),C组(DCAB为425meq/kgDM)。结果表明,DCAB对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B组和C组的产奶量及4%标准乳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P<0.05)和10.1%(P<0.05),3.9%(P>0.05)和3%(P>0.05),但DCAB对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泌乳前期当DCAB为275meq/kgDM,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浆甲状腺激素分泌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体况接近、体重[(40.84±2.67)kg]相近的健康大白阉公猪27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适温对照组饲养于23℃环控舱中,自由采食;热应激组饲养于33℃环控舱中,自由采食;采食量配对组饲养于23℃环控舱中,根据热应激组的采食量进行饲喂。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而热应激组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上述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血浆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在试验第3天,仅热应激组血浆T4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第21天,热应激组仅血浆FT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相比,在试验第3天,热应激组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第21天,热应激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有升高趋势(P=0.09),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猪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激素敏感脂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热应激组猪肝脏中4种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持续热应激可使猪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肝脏脂肪合成和分解酶活性降低,进而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丙酸铬(CrPro)对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本试验将体况、产奶量、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组(CrL)和高剂量组(CrH),每组10头,分别按照0、4和8 mg/(d·头)剂量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CrPro,试验期为45 d,每天检测牛舍温湿度指数(THI)用以评估奶牛的热应激状态,每天记录奶牛产奶量,自0 d开始每15 d固定时间记录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并采集乳样和血样,用以分析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结果显示,试验期间(0~45 d)牛舍THI的平均值为74.97±2.85;与Con组相比,CrH组产奶量损失和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CrL组和CrH组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奶牛均受到轻度热应激刺激(THI>72),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8 mg/(d·头) CrPro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产奶量,降低乳体细胞数以提高乳品质,且该试验剂量对热应激奶牛...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高能饲料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机理的探究。选择40头处于热应激条件下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饲喂高能饲料,为烘烤大豆,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结果表明:使用高能饲料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处理组试验期的产奶量比对照组高3.27%(P<0.05),处理组试验期产奶量比试验前提高了2.21%,而对照组则略有下降;使用高能饲料对乳成分基本没有影响;不同处理间的直肠温度相近,但处理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跳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能饲料能够提高产奶量,对缓解奶牛的热应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黄连叶、须、根的浸膏、原粉对内毒素致大耳兔发热、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将大耳兔和大鼠各分为9组,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索致大耳兔发热,皮下注射酵母溶液致大鼠发热,致热后模型组一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二灌胃阿司匹林溶液,其余6组分别灌胃黄连叶、须、根的浸膏和原粉,记录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耳兔和大鼠的体温,描绘平均升温曲线。结果是黄连根的浸膏和原粉对发热大耳兔、大鼠的体温有极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黄连须浸膏和原粉对发热大耳兔、大鼠的体温有较强的降低作用(P<0.05),黄连叶的浸膏和原粉对发热大耳兔、大鼠有降温作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且浸膏组的降温效果好于对应的原粉组、表明黄连须对内毒素致大耳兔和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效果强于黄连叶,对于开发成中兽药具有一定的价值,而黄连叶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DCAB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各种生理指标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选择30头体质量(450±10)kg的西门塔尔牛杂交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各组试验日粮分别为Ⅰ组对照组(DCAB为108meq.kg-1 DM)、Ⅱ组(228meq.kg-1 DM)、Ⅲ组(347meq.kg-1 DM)。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DCAB对热应激肉牛的直肠温度无显著影响,随DCAB的增加线性降低肉牛的呼吸频率(P<0.05)。肉牛日增体质量随DCAB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中Ⅱ和Ⅲ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9%(P<0.05)和25%(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7.34%(P<0.05)和11.46%(P>0.05),日粮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Ca、灰分表观消化率呈现二次变化,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血清T4水平分别增加58.1%(P<0.05)和31.9%(P>0.05),SOD水平分别增加18.98%(P>0.05)和48.18%(P>0.05)。日粮中增加DCAB值对血清中血糖、尿素氮、白蛋白等无显著影响。增加DCAB可以显著降低热应激肉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P<0.01)、晚期凋亡率(P<0.01)和总凋亡率(P<0.01),降低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提高肉牛抵抗热应激的能力。综合各项指标,在热应激条件下,日粮中适宜的DCAB值为228meq.kg-1 DM。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性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成3组,即银杏叶复方组、脾虚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颈部注射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性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7 d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银杏叶复方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脾虚模型组(P0.05);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回肠V/C极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1);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空肠和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可知,银杏叶复方有修复脾虚性断奶仔猪的小肠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对泌乳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试验奶牛64头,分为8组,每组8头,日粮DCAB分别为泌乳前期:A1组(DCAB为185 mEq/kgDM)、B1组(DCAB为243mEq/kgDM)、C1组(DCAB为317mEq/kgDM)、D1组(DCAB为442mEq/kgDM);泌乳中后期:A2组(DCAB为83mEq/kgDM)、B2组(DCAB为172mEq/kgDM)、C2组(DCAB为217 mEq/kgDM)、D2组(DCAB为357 mEq/kgDM)。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日粮DCAB,能提高泌乳前期奶牛的产奶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1组奶牛产奶量较高,乳蛋白、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日粮高DCAB水平能显著增加泌乳中后期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P<0.05),乳蛋白含量随DCAB增加呈二次变化,差异显著(P<0.05),乳脂肪随DCAB的增加而增加,D2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综合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泌乳前期日粮DCAB为243 mEq/kgDM、泌乳中后期日粮DCAB为217 mEq/kgDM时能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利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丙酸钙对奶牛热应激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产后(32±4) d健康的产奶量、体况、胎次(2~4胎)相近的泌乳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ON (对照)组、CA (丙酸钙)组和CR (丙酸铬)组。结果显示:各组前、中期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CA组奶牛呼吸频率在后期显著下降(P0.05)。CA组和CR组奶牛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CA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组和CR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钾(K)、钠(Na)、钙(Ca)和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CA组肌酸激酶有降低趋势;CR组的甘油三酯(TG)含量在中期显著降低(P0.05),CA组TG含量在后期显著降低(P0.05);CA组TC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丙酸钙对热应激奶牛的生理机能、血液指标有调控作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奶牛呼吸频率,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 typhimurium)黏附素基因表达及黏附能力的影响,为畜禽养殖中缓解沙门氏菌的感染提供基础。以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了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和黏附素STM0306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XOS显著降低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P<0.05);qRT-PCR结果表明,XOS处理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素基因STM0306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XOS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培养基的pH显著降低(P<0.05),Mg2+浓度显著提高(P<0.05)。说明,XOS可能通过调控菌液的Mg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PhoP/PhoQ调控系统,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STM0306表达,从而降低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丙酸铬对热应激期间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54头泌乳天数、产奶量、胎次相近的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和20 g/d丙酸铬。结果:添加丙酸铬可以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产奶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0和1.32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乳蛋白、尿素氮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夏季热应激期间,在日粮中添加丙酸铬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有助于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改善乳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