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结合紫外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6%,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证明ARTP-UV复合诱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万古霉素(Vancomycin)发酵生产水平,选育出其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rtalsis)菌株V1806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等单一诱变、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对万古霉素耐受性强的菌株Vua-15,其中试发酵效价达到7863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74.3%。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对东方拟无枝酸菌菌种选育的效果优于单一诱变,更易选育出符合预期的优良菌株。研究不仅对万古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他产品发酵菌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诱变选育黄霉素高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亚硝酸诱变方法对黄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利用菌株抗自身代谢物的特征,在添加高浓度黄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选育获得优良高产突变株sg2-N2-2,比发酵菌株的发酵单位提高了7.2倍,而且变株的菌落形态与亲本菌株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王淼 《蜜蜂杂志》2006,26(11):6-7
通过对腐烂葡萄和发酵野坝子蜂蜜的酵母菌进行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耐酒精发酵试验,选育出一株稳定的酵母菌A15,其最高酒精度达到10.4%(V/V)。  相似文献   

5.
韩冰莹  陈光  王刚  费卓群 《饲料工业》2012,33(10):29-31
为了提高木聚糖酶活力,以黑曲霉AS3.350为出发菌株,利用快中子和DES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DES20-4,该菌株经过液体发酵培养,产木聚糖酶活力为157.07 U/ml,是出发菌株的2倍。  相似文献   

6.
李雪雁  张维  张秀兰  李冰 《草业科学》2012,29(5):833-836
为了构建一种能够直接利用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来进行酒精发酵的融合菌株,选择适宜的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条件,将自行筛选所得的一种能高产菊粉酶的青霉菌与酿酒酵母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选择性地检出融合子,对其产酶能力、产酒精能力进行测定,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筛选出一株各项性能较优的融合菌株R8。酒精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菌株R8发酵菊粉的酒精得率为41.16%,原料糖分利用率为75.52%。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出泰乐菌素高产菌株,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TL-1502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比较不同诱变方法的诱变效果,通过诱变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泰乐菌素和豆油抗性的菌株TLEU-1503,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6.5%,达到14124μg/m L,对泰乐菌素高效生产、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出泰乐菌素高产菌株,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TL-1502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比较不同诱变方法的诱变效果,通过诱变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泰乐菌素和豆油抗性的菌株TLEU-1503,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6.5%,达到14124μg/m L,对泰乐菌素高效生产、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通过诱变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多拉菌素高产菌株,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多种诱变处理包括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及ARTP-UV复合诱变。该菌株接种瓶后于28 ℃摇床培养32 h,以10%的接种量转入装量为35 mL/300 mL 发酵瓶中,在28 ℃条件下发酵培养14 d,多拉菌素发酵产量达到了1390 μg/mL,相较于诱变前提高了4倍。通过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ARTP-UV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以螺旋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SPM-1407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线(UV)诱变和亚硝基胍(NTG)诱变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比较3种方法的诱变效果,通过诱变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Co~(2+)和豆油耐受性、噬菌体抗性的菌株SPMAR-1603,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94.9%,此结果对螺旋霉素高效生产、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种菌种的诱变筛选,得到了41株水解圈直径比原始菌株大的菌株。分别对每个菌种中水解圈直径最大菌株进行发酵试验,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测定蛋白质水解度的方法,得到了一株可将大豆抗原几乎完全降解的菌株(WFT-03-1)。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利用随机诱变技术选育出高产绿原酸(CGA)菌株,并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CGA的产量。以烟草肠杆菌(Enterobacter tabaci)N22为试验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获得高产CGA的菌株,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的方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经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CGA产量高的菌株AU-34,产量为4.7 mg/L,为野生型菌株的2.8倍。最优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124 g/L、果糖31.06 g/L、MnSO4 0.1 g/L、L-Tyr 1 g/L、VB1 3 mg/L、CaCO3 3 g/L、Tween-800.05%,此条件下CGA产量达102.55 mg/L,约为未优化前的22倍。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CGA提供了潜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菌株,本试验以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4124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和微波两种物理方法复合诱变,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和固态发酵产酶复筛。试验最终获得一株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突变株ZWWB1,在以麦秸和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上培养96 h,滤纸酶活力达15.08 U/g,是原始菌株的1.81倍。经5次传代发酵培养滤纸酶活力变化不大。可见该突变菌株ZWWB1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  相似文献   

14.
以提高林可霉素的生产水平为目的,将林可霉素产生菌LK15-012先用0.6%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3 h,然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200W)照射90 s、最后紫外线(UV)照射50 s。结果表明:致死率为98.5%,正突变率为71.8%。最终获得2株高产突变株LK16-032和LK16-049,摇瓶效价比出发菌株LK15-012提高了42.50%和35.25%。将两株突变株分别通过100 L小试、10 t中试和60 t大生产进行发酵验证,发酵效价明显高于生产菌株。采用EMS-ARTP-UV三重复合诱变明显提高了林可霉素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龟裂链霉素TMSⅠ12-6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处理,并结合梯度平板法、氯化锂和四环素复合抗性平板上筛选土霉素高产菌株。通过对致死率的考察,确定了紫外的最佳诱变剂量为90 s。在分离培养基上层加入氯化锂和底层加入四环素进行正突变株的定向筛选。经过选育得到一株土霉素的高产菌株TMSⅠ14-180,摇瓶发酵验证效价达22985 mg/mL,较出发菌株提高22.36%,经传代试验考察,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N+诱变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诱变前后菌种的形态、活力、产酸性、产黏性等特性变化,探讨N+诱变处理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11%脱脂乳)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L0603菌株活力为0.39,N+诱变菌株P0603活力为0.29,诱变后菌株活力降低了35%;P0603凝乳性能良好,但产酸性比L0603差,诱变后产酸性降低;P0603黏度最高值为360mPa.s,L0603的黏度最高值为151.5mPa.s,诱变后菌株黏度提高了60.6%;L0603的胞外多糖最高产量为17.56mg/L,P0603的最高产量为44.6mg/L,诱变后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57.9%。  相似文献   

17.
试验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通过发酵豆粕选育高蛋白酶解及抗营养因子降解菌株,并对其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JY相比,突变株JY15的蛋白酶解能力和抗营养因子降解能力均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蛋白酶活力提高了170.6%,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151.3%,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9.8%,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低了73.7%,植酸含量降低了80.2%。微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实验室保藏的12株黑曲霉菌株采用培养、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相对酶活较高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然后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等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An08-752。以复合碳源(麸皮+花生壳粉+大麦粉)为碳源;有机氮源为豆粕粉,无机氮源为硫酸铵、硝酸钠;添加无机盐磷酸氢二钾(K+)、硫酸镁(Mg2+);料水比为1:1。固态发酵优化条件为:初始pH值6.8;装料量50 g/500 ml;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7 h。酶活力达到了1.23×105 U/g。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界分离出一株产角蛋白酶的G-短杆菌。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筛选出产角蛋白酶活力强的诱变株RUN25.903,通过优化试验得到复合诱变的最优条件为15 W紫外灯进行紫外线诱变,诱变距离30 cm,诱变时间25 s;0.2 mol/L亚硝酸钠溶液等体积诱变,诱变时间90 s。诱变株RUN25.903产角蛋白酶活力最高达0.936 U/m L,比诱变前提高86.1%,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达23.82 mg/m L。研究为工业化生产生物发酵羽毛粉培育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蛋白粉饲料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多数为醇溶蛋白不易被动物所吸收,利用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可提高其吸收利用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出高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以提高其发酵玉米蛋白粉的能力。通过大量筛选及连续传代试验,筛选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较原始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有明显提高的枯草芽孢突变菌株11-1。经试验测定该菌株的蛋白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1.66倍。发酵验证试验表明,菌株11-1对玉米蛋白粉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转化率由原始菌株的37.39%提高到47.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