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辽宁省稻米的主栽品种进行了调查,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等方面分析了我省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及影响我省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提高稻米品质应该在水稻品种选育方面注意垩白度、垩白率、长宽比、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品质与基因型及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与加工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小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也是国际贸易中评价小麦品质和制定价格的依据。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品质与基因型以及温度、光照、降水、土壤类型、病虫害、播期、施肥等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之间的关系。小麦籽粒品质主要受基因型控制,也受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环境因素中,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尤为明显。在生产实践中,针对影响小麦籽粒品质变异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选育和种植适宜的品种,采取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等调控措施,小麦的籽粒品质将会得到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硬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籽粒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主要影响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为了在生化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籽粒硬度,加快小麦品质改良进程,从籽粒硬度理论假说、硬度测定方法、遗传学基础、生化基础、硬度与品质的关系,以及主效基因等位变异和遗传转化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籽粒硬度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特点,以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为亲本组配56个杂交组合,测定其F1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公差指数、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评价值等8个品质性状的超亲和对照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普遍存在,除吸水率和公差指数外,绝大多数组合在其余6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超亲和对照优势,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改良小麦品质性状,尤其是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质性状的构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10,32(8):10-11
一、茶叶品质和品质评价的概念所谓茶叶品质,一般指茶叶的色、香、味、形与叶底,是茶叶产品所具备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即茶叶的使用价值。茶叶品质评价是对茶叶产品的属性,即卫生品质、加工品质、保健品质、商品品质等方面进行客观、定量和标准的分析过程,从而对茶叶质量作综合评价。茶叶产品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茶叶产品种类繁多,产品各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尝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电子鼻、电子舌、化学指纹图谱等手段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但目前在国内外,茶叶品质的优劣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评定的,其原因是由于茶叶的品质成分组成复杂,无法通过某种成分的量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北方水稻》2021,51(4)
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加工、营养、食味(蒸煮)、收贮及保健品质等,该项目主要研究山东省稻米品种资源在鲁东南稻区特定生态环境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品质、营养与食味,为稻米品种资源品质与食味研究、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米质量主要在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卫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不能单从某一方面去评价米质的优劣,要全面地评定。特别要抓几个主要性状,如整精米率、垩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适口性(适味)等。这些性状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分析它的相关性,从中摸索规律性,从一个性状推测判断另一个性状的优劣性,为评价稻米品质、水稻育种、制定优质大米标准以及优质稻米的栽培等提供一些依据是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阅有关绿茶保鲜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引起绿茶品质变化的因素及目前采用的绿茶保鲜方法,为研究绿茶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绿茶品质变化有关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水分、光照、氧气等,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绿茶品质变化。绿茶保鲜技术主要有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等,通过各种保鲜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减缓由以上四因素引起的绿茶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省稻米的主栽品种进行了调查,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等方面分析了我省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及影响我省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提高稻米品质应该在水稻品种选育方面注意垩白度、垩白率、长宽比、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龙江省稻花香品种品质逐年退化的趋势,对黑龙江省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目的在于摸清稻花香品种品质现状,探讨影响稻花香品种品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因土壤、施肥或降水量等不同其食味品质有较大差异,来源于五常市的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较好;品尝评分超过对照空育131的品种占样品总数的75.00%,说明目前稻花香品种品质总体优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等对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并结合感官审评,对3种不同萎凋工艺的山东红茶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工艺的红茶均有较好的响应,可有效区分不同萎凋程度的红茶,且第7、9、2、6和8号传感器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萜烯类和硫化物、芳香型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醇类和烷类对茶叶香气贡献较大。这几种成分可能是引起山东不同季节红茶品质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表明重萎凋工艺制得的山东红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L9(3 4)正交试验,以10个传感器特征值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茶样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3种因素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不同萃取条件对不同传感器响应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平衡温度对绝大多数传感器特征值的影响最大,而平衡时间的影响最小。试验得出的电子鼻检测乌龙茶挥发物的最优条件为:平衡温度100 ℃,平衡时间45 min,茶样量为3 g。在此萃取条件下试验重复性好,传感器响应曲线较为密集平稳且响应值最高,可将13个不同品种的乌龙茶明显区分开。该试验为乌龙茶香气的快速客观判别提供了有效的电子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响青岛绿茶品质的若干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浸出物的含量和感官评定来比较影响青岛绿茶品质的若干因素,研究地理环境、品种、生产设施和加工工艺对青岛绿茶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露天栽培的茶叶品质要好于大棚设施的茶叶,且不同的品种、加工工艺和地理环境均对青岛绿茶品质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中国特色的经济作物和高附加值的天然饮品,快速、准确的营养诊断和品质监控是保证茶叶制品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茶叶质量评价方法和近年来涌现出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性和该技术应用于茶叶领域的研究论文关键词的演变过程,详细评述了该技术在茶制品关键组分快速检测、茶制品质量控制、数字化光谱快速分析仪创制和技术标准开发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在茶叶分析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陈萍  杨江帆 《茶叶通讯》2021,48(1):161-166
本文基于对1419位社会公众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识别社会公众对大众茶消费意愿与行为产生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对茶叶了解程度及对价格、品牌、品质的关注程度是大众茶消费意愿与行为发生偏差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向公众普及茶叶尤其是大众茶知识、提升消费者对茶叶价格的构成和品质的认知,以及加强对大众茶质量的监管、推出符合大众消费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大众茶类及不断提升大众茶的质量等,可有效促进大众茶的市场拓展,推广和普及大众茶类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发酵程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开华  陈贞纯  屠幼英 《茶叶》2012,(3):168-171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红茶健康功能的认识,近五年国内红茶生产和销售增加非常迅速。红茶的发酵程度极大地影响红茶的品质,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工序。本文从红茶发酵程度的把控和界定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了原料、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发酵通氧量、发酵叶堆积厚度等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及应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以生产品质优越的红茶。旨在为红茶生产企业以及科研人员提供实际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水质对茶汤品质的影响,选用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虎跑冷泉、C胞活力小分子团水、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和健龙火山冷矿泉水等6种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品质评定和成分分析两种方式,研究不同类型水质对茶汤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pH呈弱酸性,Ca2+、Mg2+及总离子含量较低的纯净水和虎跑冷泉冲泡龙井茶较为适宜,在风味品质方面既能较好的控制茶汤的苦、涩、鲜等滋味,也能体现出茶汤特有香气的浓郁度和纯正度。通过风味物质的分析,随着饮用水离子浓度增加,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EGCG、酯型儿茶素、草酸含量均显著下降;咖啡碱和总糖含量差异较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略有增加。Ca2+、Mg2+浓度较高的矿物质水对茶汤中的芳樟醇、反-丁酸-3-己烯酯、十二烷、十四烷、顺-3-己烯异戊酸酯、香叶醇、β-紫罗酮等17种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挥发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质对茶汤滋味物质构成和香气物质挥发的影响,试验结果对茶叶风味化学、科学泡茶、茶饮制造用水的选择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成茶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19.
名优绿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海波  李莉  张委 《茶叶》2003,29(1):25-27
本实验以一芽一叶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对现行的不同名优茶加工工艺的三个阶段中,温度对色泽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合色泽变化的原理,阐明了色泽变化最有利的加工温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仲先  蒋洵  李赛君 《茶叶通讯》2009,36(3):17-18,20
从唐代开始就有人用“韵”来评价茶叶品质。品茶的韵有两种含义,一是味觉的感应,即余味或回味,一是品茶可以领会的茶韵,这种茶韵是精神产物。茶韵与茶叶品质有关,但不等于茶叶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只有客观因素,而影响茶韵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领会茶韵,首先要有好茶,其次要会喝茶,第三要有好的环境和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