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草海不同区域沉积物上覆水及孔隙水、附近河流和雨水中砷的含量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估算了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草海出口砷含量为1.59μg·L~(-1),明显高于流入草海的水体端元(平均值0.32μg·L~(-1))和雨水(0.37μg·L~(-1))中砷浓度;草海上覆水中砷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挺水植物区(2.99~3.45μg·L~(-1))沉水植物区(1.79~2.34μg·L~(-1)),垂直分布上无明显变化,挺水植物区上覆水体中的砷以As(Ⅲ)(H_3AsO_3)形态存在,沉水植物区上覆水体中的砷以As(Ⅴ)(HAsO~(2-)_4)形态存在;而沉积物和孔隙水中总砷含量垂直方向上波动较大,规律与上覆水相似,均表现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其中挺水植物区沉积物砷含量为19.86~36.45 mg·kg~(-1),平均值27.84 mg·kg~(-1),沉水植物区沉积物砷含量为13.05~32.32 mg·kg~(-1),平均值19.79 mg·kg~(-1);草海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三处取样点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分别为73.84μg·m~(-2)·d~(-1)和18.99、11.45μg·m~(-2)·d~(-1),均表现为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砷向上覆水释放,揭示沉积物可能是草海水体中砷重要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吡蚜酮、吡虫啉、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内吸性杀虫剂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以‘粉印三号’为供试植株,测定4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处理8片真叶期植株15 d后植株株高、茎粗、主根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叶绿素、3种抗氧化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游离脯氨酸9项指标。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番茄幼苗在吡蚜酮低剂量处理下SOD活性增加,在浓度为9.38、18.75和150 mg·L~(-1)时POD活性均下降,在浓度为37.5mg·L~(-1)和75 mg·L~(-1)时POD活性均增高。当处理浓度为37.5 mg·L~(-1)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及主根长都达到最大值。吡虫啉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无太大影响,随着浓度增加根系活力增加;番茄幼苗在浓度为35 mg·L~(-1)时,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番茄幼苗在螺虫乙酯浓度为24.9、224mg·L~(-1)时,SOD活性均增加,其余浓度处理下SOD活性均降低;低浓度时增加POD活性;对CAT活性无影响;浓度为224 mg·L~(-1)时,番茄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和SOD活性最高。溴氰虫酰胺对番茄幼苗的SOD、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无影响;浓度为47.5 mg·L~(-1)时,株高和茎粗均达到最大值。综上,37.5 mg·L~(-1)吡蚜酮、35 mg·L~(-1)吡虫啉、224 mg·L~(-1)螺虫乙酯和47.5 mg·L~(-1)溴氰虫酰胺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施硒对红芸豆产量及硒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红芸豆各器官硒运转规律以及施硒对红芸豆POD(过氧化物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及GSH(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富硒红芸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英国红芸豆"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5个浸种供硒水平,分别为SS_0(0 mg·L~(-1))、SS_(7.5)(7.5 mg·L~(-1))、SS_(15)(15 mg·L~(-1))、SS_(22.5)(22.5 mg·L~(-1))、SS_(30)(30 mg·L~(-1)),副区设4个叶面喷施供硒水平,分别为FS_0(0 g·hm~(-2))、FS_(15)(15 g·hm~(-2))、FS_(30)(30 g·hm~(-2))、FS_(45)(45 g·hm~(-2)),清水作对照,共20个处理组合。[结果]与不施硒相比,施硒能有效提高红芸豆POD活性、GSH含量以及降低MDA含量。红芸豆各器官硒含量大小为籽粒叶片豆荚茎秆,且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5~13.2、4.7~23.0、0.1~31.6、0.26~15.9倍,最高产量相比对照提高了0.9倍。[结论]综合考虑建议以硒浸种15~22.5 mg·L~(-1),喷施硒30~45 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4.
以百香果枝条作插穗,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Ca(NO_3)_2处理,研究Ca(NO_3)_2对插穗生根及其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化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mg·L~(-1) Ca(NO_3)_2处理的生根数测得值为26.8条,根鲜样质量测得值为0.9g·plant~(-1),根系活力测得值为220.56μg·h~(-1)·g~(-1) FW,与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质量浓度为50mg·L~(-1) Ca(NO_3)_2处理的POD、SOD、CAT和APX活性测得值均比其他处理显著增加,且MDA含量测得值均比其他处理显著减少。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a(NO_3)_2处理可提高POD、S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插穗对逆境的抵抗及愈合能力,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七皂苷对小麦幼苗苗高、主根长等生长指标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100.00 m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三七皂苷R1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主根长、POD和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苗高在质量浓度为0.10 mg·L~(-1)、主根长在质量浓度为100.00 mg·L~(-1)、SOD活性在质量浓度为0.01,0.10 mg·L~(-1)、可溶性糖含量在质量浓度为1.00 mg·L~(-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质量浓度0.01,0.10,10.00,50.00,100.00 mg·L~(-1)处理时达到显著水平;人参皂苷Rg1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和POD活性有所增加,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主根长和CAT活性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三七总皂苷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POD和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主根长、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化感指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利用HPLC波长程序法检测大米制品中乌洛托品的总含量。以乙腈-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设定波长程序实现乌洛托品总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乌洛托品在0.00~200.00μg·m L~(-1),甲醛-2,4-二硝基苯腙在0.00~20.00μg·m L~(-1)浓度范围内;乌洛托品检出限为0.016 mg·kg~(-1);定量限为0.053 mg·kg~(-1);甲醛-2,4-二硝基苯腙检出限为0.026 mg·kg~(-1);定量限为0.087 mg·kg~(-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84%~92.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0%~3.48%。  相似文献   

7.
以花椰菜‘津品70’为试验材料,探究150 mmol·L~(-1)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LA)(0,1,10,25,50和100 mg·L~(-1),分别记作CK2、T1、T2、T3、T4、T5)对花椰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正常培养的花椰菜幼苗为CK1,分别测定各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NaCl胁迫下,T2和T5处理组花椰菜幼苗SOD活性与CK1差异不显著(P0.05),三者显著高于CK2(盐对照)和其他5-ALA处理组(P0.05);T1和T2处理组POD活性与CK1差异不显著(P0.05),三者显著高于CK2和T4、T5处理组(P0.05);T1、T2和T4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1和CK2 (P0.05);T3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1、CK2和其他5-ALA处理组(P0.05);T2和T3处理组MDA含量显著低于CK1和CK2(P0.05)。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150 mmol·L~(-1) NaCl胁迫下,T2处理组(10 mg·L~(-1) 5-ALA)对缓解花椰菜幼苗盐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1-MCP对商洛蕨菜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熏蒸处理结合低温贮藏方法,研究不同浓度1-MCP对蕨菜储藏过程中失重率、呼吸强度、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四种不同浓度的1-MCP均能够有效阻止水分流失,降低失重率,抑制SOD活性下降,降低活性氧对蕨菜机体的伤害,减少MDA的积累,降低膜脂的过氧化;浓度为1 000 n L·L~(-1)1-MCP处理比其他三组处理更有利于蕨菜采后贮藏期间的品质保持,蕨菜在储藏30 d时其失重率只有2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失重率51%;呼吸强度为93 mg·kg~(-1)·h~(-1),而对照组高达120 mg·kg~(-1)·h~(-1);酶活性为228 U·g~(-1),对照组为160 U·g~(-1);MDA含量60 umol·L~(-1)明显低于对照组81 umol·L~(-1)。  相似文献   

9.
以‘山农24’为试材,100 mg·L~(-1)的硫酸铜模拟铜胁迫环境,采用营养液盆栽法,设硝酸镧和亚硒酸钠两个因素浸种,研究了镧、硒浸种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率及铜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干物质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降低了小麦地上干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50 mg·L~(-1)镧元素(La~(3+))、30 mg·L~(-1)硒元素(Se~(4+))提高冬小麦发芽率效果最佳;50 mg·L~(-1) La~(3+)、20 mg·L~(-1) Se~(4+)水平处理铜胁迫小麦幼苗地上干物质含量恢复最明显,较原来水平显著提高129.12%(P0.05);100 mg·L~(-1)La~(3+)、30 mg·L~(-1) Se~(4+)水平处理使小麦SOD活性较原来水平提高126.75%;100 mg·L~(-1) La~(3+)、10 mg·L~(-1) Se~(4+)水平处理使小麦POD活性较原有水平显著提高282.43%(P0.05);100 mg·L~(-1)La~(3+)、20 mg·L~(-1)Se~(4+)水平处理使小麦CAT活性较原有水平显著提高123.85%(P0.05);100 mg·L~(-1) La~(3+)、10 mg·L~(-1) Se~(4+)处理使小麦可溶性蛋白较原有水平处理组降低86.09%。综合而言,镧、硒共同作用可有效提高冬小麦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抑制铜离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猴樟对NaCl和NaHCO_3胁迫的耐受能力,采用1年生猴樟幼苗为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浇施100、200mmol·L~(-1)NaCl溶液和100、200mmol·L~(-1)NaHCO_3溶液,定期检测猴樟叶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NaCl和NaHCO_3处理在初期显著提高了猴樟幼苗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aCl和100mmol·L~(-1)NaHCO_3处理的猴樟叶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第21天达最高值,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在第35天时趋于稳定并高于对照,而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0mmol·L~(-1)NaHCO_3处理的MDA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并在第14天时达最高值,SOD活性在第7天达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第35天时趋于稳定并显著高于对照,而POD活性、CAT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可见,猴樟能耐受200mmol·L~(-1)NaCl和100mmol·L~(-1)NaHCO_3胁迫处理,NaHCO_3处理对猴樟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程度高于NaCl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蕙兰种子无菌萌发的根状茎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以及不同的有机添加物,研究根状茎增殖和蕙兰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在蕙兰根状茎增殖的研究中添加100 g·L-1香蕉泥在增殖率、分支数以及增加长度上均优于添加100 g·L-1土豆泥;蕙兰根状茎出芽最佳的培养基:MS+2.0 mg·L-1 NAA+4.0 mg·L-1 6 BA+1.0 g·L-1酪蛋白+1.0 g·L-1蛋白胨+15 g·L-1蔗糖+15 g·L-1葡萄糖;诱导愈伤组织活力好并且诱导率高的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1 2,4 D + 1.0 mg·L-1 NAA+1.0 mg·L-1 6 BA+100 g·L-1椰汁+30 g·L-1 蔗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铜导致的土壤污染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药用植物的品质。本实验通过水培法,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粉葛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粉葛的安全种植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对粉葛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在铜离子浓度为0 mg·L-1、0.01 mg·L-1、0.03 mg·L-1时,叶片舒展,叶色发绿,生长良好,但当浓度为0.06 mg·L-1和0.1 mg·L-1时出现叶缘发黄、甚至凋落死亡。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大,叶片的叶长增长率和叶宽增长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0.03 mg·L-1时达到最大。在生理指标方面,低浓度铜离子(0.01 mg·L-1、0.03 mg·L-1)处理时,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高浓度铜离子(0.06 mg·L-1、0.1 mg·L-1)处理时,两者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在高浓度下随着铜胁迫处理的时间延长,SPAD值持续下降。粉葛幼苗中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乌头酸是兰州百合一种重要的根系分泌物,为探究乌头酸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百合专化型的作用效果,测定外源乌头酸对F.oxysporum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175~1 175 mg·L-1时,乌头酸对F.oxysporum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显著。浓度为1 175 mg·L-1时,与CK相比,乌头酸对F.oxysporum抑菌率、产孢量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1.95%、77%、93%。乌头酸处理引起菌丝体电导率增大,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于11.75~1 175 mg·L-1处理下调表达, 1.175 mg·L-1处理时SOD酶合成基因出现上调,与CK差异不显著。P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所有处理均下调表达。可见,乌头酸可以作为化感抑制剂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地区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试验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的培养基,研究了在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下对其愈伤形成率的影响和不同因素的抗氧化试验对其污染率与褐化率的影响,筛选出能稳定形成健康的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掌叶覆盆子愈伤组织形成的外植体为腋芽;最佳外植体的表面灭菌条件为75 %乙醇溶液处理30 s和0.1 %HgCl2溶液处理8 min;最优掌叶覆盆子愈伤形成的培养基为MS + 5.0 g·L -1 PVP + 0.5 mg·L -1 6-BA + 0.1 mg·L -1 NAA + 0.5 mg·L -1 GA3 + 25 g·L -1蔗糖 + 6.0 g·L -1琼脂;最适合暗培养时间为7 d;最适合的抗氧化剂为PVP。在上述条件下,掌叶覆盆子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6.67%,且能基本抑制外植体的褐化现象。该研究结果为掌叶覆盆子的种苗快繁及后期开展覆盆子次生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大花蕙兰原球茎为材料,从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培养方式及切割方式5个方面探讨了原球茎增殖、分化及离体保存的问题。结果表明,2个月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越显著,但培养2个月后,原球茎增殖不明显,分化却持续增加;1/2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而3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保存;糖浓度的高低对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影响显著,2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保存,5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增殖,而原球茎分化成苗应选用30 g·L~(-1)白糖;在3种培养方式中,固体培养利于原球茎分化,液体振荡培养利于原球茎增殖,液体静置培养利于原球茎离体保存;片状切割法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整体剥离接种法利于原球茎保存。即以2.0 mg·L~(-1) 6-BA+0.1 mg·L~(-1) NAA为激素组合时,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并以液体振荡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增殖;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30 g·L~(-1)白糖的培养基添中并以固体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分化成试管苗;以整体剥离法接种原球茎于3MS+20 g·L~(-1)蔗糖培养基中并以液体静置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保存。上述结论为大花蕙兰试管苗快速繁殖与离体保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清单分析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清单分析方法,估算了江苏省总体的及其13个城市的农田化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等5类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总量、排放浓度及其贡献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江苏省在1990 ~2009年间农业面源污染变化程度及各市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COD、TN和TP的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6420、54.29和4.78万t增加到2009年的96.88、72.87和8.33万t,排放浓度从1990年的20.978、17.740和1.560 mg·L-1增加到31.654、23.810和2.721mg·L-1.2009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面源污染差异较大,COD、TN、TP的排放总量分别在2.459 ~ 17.263、1.619~14.403、0.177~ 1.757万t,排放浓度分别在11.261 ~ 105.597、6.135 ~ 90.005、0.813 ~ 9.239 mg·L-1.农业面源污染COD和TP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而TN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  相似文献   

17.
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首次建立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以其茎段、未萌发的新芽及萌发后的嫩芽、叶片等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生的嫩芽为外植体,成功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2.0 mg·L-1+NAA 0.2 mg·L-1+PVP 0.2%。壮苗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4 MS+IBA 1.0 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18.
以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成熟胚为试验材料,进行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成熟胚外植体表面灭菌以75%的乙醇处理1 min,3%的次氯酸钠处理10 min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 + 1.0 mg·L-1 6-BA + 0.2 mg·L-1 NAA为最佳;适宜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DCR + 1.0 mg·L-1 6-BA + 0.05 mg·L-1 NAA;不定芽伸长以DCR + 0.1 mg·L-1 6-BA + 0.05 mg·L-1 NAA为适宜;生根培养基以1/2 DCR + 2.0 mg·L-1 IBA + 0.05 mg·L-1 NAA为适宜。建立的植株再生体系为黄山松种质资源的保存、遗传改良及优质种苗繁殖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欧洲卫矛生长健壮的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激素配比筛选出适宜其分化的培养基,将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适宜欧洲卫矛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欧洲卫矛愈伤组织适宜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生长周期为28 d,28 d后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和POD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与P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且光照条件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高于黑暗条件下,PPO在培养后期活性下降,可能与愈伤组织褐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d2+(10 mg·L-1、30 mg·L-1)胁迫下不同浓度Ca2+(0、80、160、320 mg·L-1)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a2+(80、160 mg·L-1)可缓解Cd2+毒害,显著提高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CAT活性,且160 mg·L-1 Ca2+缓解效果最好,缓解能力随Cd2+浓度的升高有所下降;高浓度Ca2+(320 mg·L-1)与Cd2+作用,反而抑制了板蓝根种子的萌发,幼苗的POD、SOD、CAT活性及蛋白质含量下降。低浓度Ca2+可以显著提高板蓝根的抗性,对Cd2+毒害起缓解作用,高浓度的Ca2+与Cd2+对板蓝根种子起协同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