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感病品种豫麦49作母本,抗病品种周麦12和藁麦890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F1代植株与豫麦4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GY01单孢菌系,分别对F1、F2、BC1代及其亲本的幼苗进行人工接种,研究它们的抗性表现和杂交后代中抗白粉病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周麦12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藁麦8901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黄瓜花叶病毒辣椒分离株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辣椒对黄瓜花叶病毒辣椒分离株(CMV-P)抗性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 明,辣椒对CMV-P的抗性至少受4对以上核基因控制,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抗性的回交效应显著而正反交效应不显著;辣椒对CMV-P的抗性遗传经检验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群体中抗病基因频率高于感病基因频率。通过自交、回交、系统选择可获得抗病性超亲的系统。抗×感组合的F1代很难获得超亲组合,要获得高抗杂交组合需选双亲都高抗的亲本。  相似文献   

3.
稻谷黑米种皮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三个黑色种皮条本与五个白色种皮亲本杂交,运用六个群体组配设计,分析种皮黑色素在各世代的表现,结果:①F_1种皮黑色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显性度在组合之间有差异;②F_1、黑色种皮亲本回交一代的变异系数<F_2、白色种皮亲本回交一代;③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呈极显著、显著或接近显著;④种皮黑色素沉积性状表现受一对显性色素基因控制,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种皮色素由深黑至白色变化,呈数量性状表现,与色素基因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种皮色素和谷粒色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从遗传理论上展示了选育高产、优质黑米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马卡小麦耐湿性遗传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耐湿性极强的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正反交结果表明,马卡小麦的耐湿发表核遗传物质控制。通过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杂种一代、两个回交世代以及杂种二代的遗传分析,马卡小麦的耐湿性受1对湿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品系(Phoxim-R)和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BK77)进行遗传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Phoxim-R品系与BK77品系相比对辛硫磷具有129倍抗性,正反交后代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2.6和25.3倍,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亲本回交后代的辛硫磷LD-P线,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品系(Phoxim-R)和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BK77)进行遗传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Phoxim-R品系与BK77品系相比对辛硫磷具有129倍抗性,正反交后代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2.6和25.3倍,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亲本回交后代的辛硫磷LD-P线,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  相似文献   

7.
稻谷黑米种波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三个黑色种皮亲本与五个白色种皮亲本杂交,运用六个群体组配设计,分析种皮黑色素在各的表现,结果:(1)F1种皮黑色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显性度在组合之间有差异;(2)F1、黑色种皮亲本加交一代的变异系数〈F2、白色种皮亲本回交一代;(3)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呈极显著、显著或接近显著。(4)种皮黑色素沉积性 一对显性色素基因控制,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高秆隐性籼稻Grlc与籼、粳稻品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秆稳性籼稻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交F_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广亲和)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越过籼籼组合,而每穗实粒数为负优势;普通籼粳组合的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为正优势,而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为负优势,单株粒重优势远低于籼籼、籼粳(广亲和)组合。  相似文献   

10.
大豆对两个SMV株系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朝鲜大豆品种广吉(Kwanggyo)与江苏良种18-6、1138-2、苏协一号三个杂交组合F_1、F_2世代的遗传试验表明,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两个本地株系S_A、S_C的抗性呈现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这一结论进一步得到回交一代及杂种三代遗传型分离比率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直接转移及遗传表达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四呼推广高产小麦品种(系)和地方品种直接与抗、感白粉病节节麦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成功获得22个组合的杂种植株。将杂种F1及回交BC1F1与其普通小麦、节节麦亲本的抗白粉性比较分析,发现大部分组合中节节麦的抗性基因被普通小麦的抑制基因抑制,仅1份节节麦的抗性基因能在杂种F1中完全或部分表达;节节麦抗性基因的表达和抑制,与特定的普通小麦亲本有关。结果还表明,杂种F1中被抑制的节节麦抗性基因,可以通过用不含抑制基因的普通小麦回交,使其在回交后代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2.
药用野生稻抗源对褐稻虱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广谱高抗褐稻虱的药用野生稻(CC染色体组)与感虫栽培稻(AA染色体组)品种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绿苗,经过4代回交和4代自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高世代B4F4株系。对其亲本和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抗性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药用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6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及其24个杂种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小麦种子黑胚率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①71%的F1代具有正向优势,为正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29%的F1代具有负向优势,为负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亲子代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3336),但未达显著水平;②F1代种子黑胚率的遗传变异是以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比例较小。作者结合本试验结果对供试亲本进行了具体评  相似文献   

14.
冬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3个差异显著的冬瓜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2个杂交组合(BH995482×CQ997112和BH996275×CQ997112)的亲本及F1,F2,B1,B2各世代;以BH995482和BH996275为亲本,获得正反交F1及其测交后代和自交后代F2.按照遗传学理论对其各世代群体的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瓜肉厚、果色、种子类型、瓜瓤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6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后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果色以粉皮显性遗传,种子以有棱子显性遗传,瓜瓤类型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中轴胎座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玉米对黄曲霉菌田间抗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个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自交与回交获得F2及回交世代。授粉后21d于田间对亲本,F1、F2及回交各世代用刀地接种典曲霉菌,收获时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对黄曲霉菌的田间抗性有显著差异;玉米对黄曲霉菌的田间抗性受多基因控制,既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还对抗性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辣椒主要病害抗性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对辣椒TMV、CMV、疫病和疮痂病抗性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TMV、CMV和疮痂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疫病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F1代杂种抗性CMV是纯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疮痂病是杂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疫病抗性F1代杂种显性效应之和和控制性状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很少,几乎接近零。  相似文献   

17.
对8个不育系、12个恢复系配制获得的18个杂交水稻组合千粒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方差分析法得到干粒重广义遗传力为98.96%,通过F2代单株千粒重与F3代家系平均值相关分析法得到的遗传力为82.5%,说明千粒重性状遗传力较高;(2)10个组合的杂种一代干粒重表现正向均亲优势,其中有3个组合表现一定程度的正向超亲优势;(3)参试组合中有7个组合杂种一代千粒重表现正向部分显性效应,3个组合表现超显性效应,其余组合表现负向部分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5个不同编号的抗稻褐飞虱普通野生稻与一个感虫品种杂交配制成5个组合。对其亲本与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抗性由2对具有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普通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在后代选育中,重点宜放在对F2、BC1F2代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进行鉴定和回交。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其酶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代中萝卜的抗性R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可望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中。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代中萝卜的抗性R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可望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