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测定杨桃枝条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4种杨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照组不作低温处理),评价这4种杨桃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杨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树龄之间,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枝龄之间,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不同杨桃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性,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4个杨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在0~-2℃。  相似文献   

2.
以包头地区引种的6个观赏海棠品种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低温胁迫下6种观赏海棠电解质外渗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分别计算各海棠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观赏海棠品种的抗寒性有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拟合出Logistic方程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半致死温度,各海棠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红宝石>珍珠>亚当>西府海棠>钻石>绚丽,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99、-26.59、-24.51、-22.26、-21.04、-17.71℃。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导法测定晋扁系列扁桃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3个扁桃品种成熟叶片为试材,应用电导法测定其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3种扁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其半致死温度在-9.736 4~-7.359 0℃之间,抗寒性大小依次为英吉沙>晋扁1号>晋扁2号,且3个品种间电导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板栗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方法,筛选可用于板栗抗寒性鉴定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方法】以源自8个省份的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组织褐变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3种方法确定的LT50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板栗枝条各生理指标和组织结构与LT50的相关性。【结果】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近似"S"型变化趋势,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差异较大,其值为-26.64~-17.73℃。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TTC染色的总着色度随处理温度下降呈倒"S"型曲线变化,而枝条冻害指数和芽褐变率均随温度下降呈"S"型曲线变化,基于这3个指标拟合的LT50基本一致,且与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接近;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确定的16种板栗的LT50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板栗枝条木栓层厚度与木栓层比率与LT50呈极显著负相关,-20℃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LT50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辅助形态和生理指标。【结论】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均可用于休眠期板栗树种的抗寒性鉴定,且以电导法测定的板栗抗寒性结果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12个核桃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2个核桃品种1年生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半致死温度在-6.89~-16.37℃。12个核桃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强特勒丽53号哈特利云新高原云新306云新云林云新301铁核桃维2号三台漾濞泡核桃自元。这一结果与多年田间观测结果一致,说明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评价核桃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5种李属彩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引种彩叶树木抗寒适应性,以离体休眠枝条为试材,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两个明显高峰,树种之间差异不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降低前期呈上升趋势,达到临界温度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变化,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5个树种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LT50和以上抗寒性指标,表明5种彩叶树木抗寒性由高到低顺序为红叶李>紫叶矮樱>黑杆樱李>美人梅>紫叶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群根系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为将LT50广泛应用于抗寒葡萄种质筛选和葡萄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美洲种、法美杂种、山欧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18个葡萄品种根系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4,-5,-6,-7,-8,-9和-10℃的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对照组不做低温度处理);同时观察葡萄根系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5个葡萄种群18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表明,不同葡萄种群抗寒性差异很大,其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为:美洲种>山欧杂种>法美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根系结构特征反映出的18个品种抗寒性大小与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来源地油棕种质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不同来源地区的油棕资源(包括本地油棕OPDB,马来西亚YGH、GH、HRU,非洲科特迪瓦OPKT)的2年生幼苗的叶片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0、5、10、15℃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同时测定油棕叶片伤害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油棕资源的的叶片伤害率和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表明,不同油棕资源抗寒性差异较大,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OPBDOPKTYGHGHHRU,其半致死温度范围在3.57~6.69℃。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油棕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油棕的引种和种质的抗寒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葡萄嫁接苗根系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嫁接苗根系为试材,测定半致死温度,以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根系抗寒性的影响。设定-20、-25、-30、-35和-40℃五个处理温度,通过测定电导值,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了4个鲜食葡萄品种嫁接苗根系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4个葡萄品种根系LT50在-21.4~-24.8℃;京亚嫁接苗抗冻性最强(LT50)-24.8℃,无核白鸡心嫁接苗抗冻性最弱(LT50)-21.4℃。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京亚嫁接苗、贝达苗、无核白鸡心嫁接苗、红地球嫁接苗。  相似文献   

10.
以伦琴射线诱变处理的沟叶结缕草为材料,通过电导法配合Logisitic方程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比较不同品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样本材料叶片的半致死温度范围的变化为-6.97~9.72℃,其中最低的是A1(-9.72℃),最高的是CK(-6.97℃)。LT50从低到高即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1G6A2H3M6E6C13D18CK。  相似文献   

11.
王东雪  曾雯珺  金颐熙  张乃燕  陈国臣  叶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87-15789,15803
[目的]研究鉴定引种到南宁的4个油茶无性系的耐热、耐寒性。[方法]取4个油茶无性系的成熟叶片,分别进行0、-2、-4、-6、-8、-10、-12、-14、-16℃低温处理和30、35、40、45、50、55、60、65、70℃高温处理,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拐点温度(LT50),即半致死温度。[结果]在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油茶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基本呈"S"型;其半致死温度在-10.7~-13.3℃,耐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长林4号﹥长林166号﹥长林55号﹥湘林86号。在高温处理过程中,4个油茶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S"型升高;其半致死温度在52.0~55.2℃,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长林166号>湘林86号>长林55号>长林4号。[结论]研究结果为油茶品系的早期鉴定、引种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槟榔不同品种幼苗耐寒性比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过程中槟榔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_(50)),评价了不同品种槟榔的耐寒性.结果表明, 在低温胁迫过程中, 4个槟榔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不断上升, 但上升幅度因品种而异.4个品种耐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 Tw>Qz >Qh>Ld.槟榔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受伤害程度与电导率测试结果吻合, 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槟榔抗寒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海南30年的温度气象资料,认为海南的气温适合槟榔的生长,冬季不同月份极端低温危害也不容忽视.该试验结果可以为抗寒槟榔种质筛选和槟榔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个鲜食枣品种的抗寒能力,为新疆鲜食枣品种的区域栽培布局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月,采集伏脆蜜、京沧1号、冬枣的一年生枝条,利用超低温冰箱人工模拟低温环境(-10℃~-35℃)处理枝条,测定萌芽率、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3个品种半致死温度(LT50)由各自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到,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个鲜食枣品种的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3个枣品种枝条的萌芽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均在-25℃降至0;相对电导率值、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伏脆蜜、京沧1号、冬枣的半致死温度从高到低分别为-20.44、-19.91和-19.53℃。2个主成分能表示三个品种各个指标71.189%的信息,主成分1主要包含可溶性糖、萌芽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的信息,主成分2包含脯氨酸的信息。而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的得分均为伏脆蜜最高,其次是冬枣,京沧1号最低。【结论】3个品种枝条的抗寒能力强弱依次为伏脆蜜、冬枣、京沧1号。在新疆南疆种植冬枣的区域,可选择抗寒能力强的伏脆蜜,而京沧1号抗寒性相对较弱,需在冬季及时做好防冻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引进文冠果种质的抗寒性,为其进一步栽培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以引进种质6份文冠果种质((G27、BD12、BD特异、建2、株系2、G13))为试材,设置-10 °C、-20 °C、-30 °C低温胁迫梯度,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供试种质抗寒性强弱。结果显示供试种质半致死温度分别是-13.272、-12.244、-11.543、-8.246、-5.643、-2.642 ℃,依据半致死温度评价抗寒性强弱为BD特异>G27>BD12>建2>G13>株系2。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评价文冠果种质抗寒性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评价种质抗寒性的简要方法之一,同时为引进种质进一步在新疆地区栽培与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低温胁迫下8个白杨派无性系抗寒性强弱,以1年生休眠苗为试验材料,测定-15~-35℃下的电导率、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配合拟合的logistic方程并求出半致死温度,采用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对其抗寒能力进行排序,并对6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抗寒性差异明显,其半致死温度在-32.40~-23.53℃;无性系A50的隶属函数值最大,各项测定指标表现良好,抗寒性最强;依据相关性分析,相对电导率、POD、MDA与无性系抗寒性综合评价值呈显著相关,可对8个无性系的抗寒能力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综合评价方法对抗寒性的排序为A50>秦白杨1号>84K>新疆杨>A46>I-101>毛白杨>A39。  相似文献   

16.
彩叶芋2个品种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 2个品种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0~20℃),研究彩叶芋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计算其半致死温度。2种彩叶芋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较高。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S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量、SOD活性可以更好地反应彩叶芋在低温下的生理变化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可定为彩叶芋品种抗寒鉴定的初步指标。游离脯氨酸与彩叶芋抗寒性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彩叶芋抗寒性的强弱为漆斑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Wightii’>红艳彩叶芋‘Postman Joyner’。  相似文献   

17.
野生樱桃李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野生樱桃李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野生樱桃李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野生樱桃李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5.33~-30.25℃;不同类型间的抗寒性不同,主要集中在-28℃左右;而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的LT50在-35℃左右,比野生樱桃李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8.
不同石榴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4个石榴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对其枝条抗寒性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应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皮亚曼’、‘牡丹’、‘泰山红’和‘泰山三白’4个石榴品种在早春萌芽前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68℃、-5.46℃、-5.11℃和-4.85℃;新疆‘皮亚曼’和‘牡丹’石榴低温半致死温度较‘泰山红’和‘泰山三白’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石榴品种枝条中相对电导率、MDA和POD活性逐渐升高,SOD和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经综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到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牡丹’‘皮亚曼’‘泰山三白’‘泰山红’。其中,‘牡丹’和‘皮亚曼’石榴为中度抗寒品种,‘泰山三白’和‘泰山红’石榴为低度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11月、12月、翌年1月、2月和3月的摆竹、棚竹、中华大节竹和浦竹仔的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测定和计算结果为依据,对4种竹子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竹子之间的抗寒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种竹子不同月份间的半致死温度呈现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1月份半致死温度最低,3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变化规律相反,表现为1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4种竹子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月份,中华大节竹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最低,浦竹仔最高。在试验的几个月中,半致死温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能够提高竹子的抗寒性。从4种竹子不同月份的半致死温度的计算结果看,1月份(–3.75℃~–8.5℃)最低,3月份(–0.57℃~–0.64℃)最高,抗寒能力强弱均表现为1月12月2月11月3月。以1月份的半致死温度及野外冬季受低温胁迫的形态表现综合判断,4种竹子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中华大节竹摆竹棚竹浦竹仔。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导率法测定34个李品种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降低,枝条组织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变化,供试李品种半致死温度范围为-26.19~-36.54℃,俄罗斯引进品种总体抗寒性较好,其次为地方资源品种,人工培育个别品种抗寒力相对较弱。抗寒力较强品种:龙园蜜李、俄2、俄13、秋甜李、巴彦大红袍、绥李3号;抗寒力较弱品种:矮甜李、吉林6号、大淡果、长李15、牡红甜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