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辉  刘朝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56-14157
[目的]为下一步阐明柞蚕粘液腺内容物中56 kD蛋白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DS-PAGE,分离柞蚕粘液腺内容物中56kD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纯化。采用蛋白印迹法,将其成功转移至PVDF膜,检测其转移效果。[结果]通过对56 kD蛋白的分离和初步纯化,得到单一的蛋白质谱带。经电泳转移后的凝胶和PVDF膜染色结果表明,凝胶中未见蛋白谱带出现,而PVDF膜上的目的蛋白谱带清晰可见,表明56 kD蛋白质已经完全转移至膜上。[结论]该研究为目的蛋白的进一步纯化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53-8554
[目的]研究荧光增白剂FB28对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荧光增白剂FB28饲喂5龄甜菜夜蛾幼虫,解剖取其围食膜,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FB28活体处理甜菜夜蛾围食膜在4h内高分子量蛋白条带逐渐消失,4-16h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FB28对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气肿疽梭菌的抗原特性。[方法]对气肿疽梭菌标准菌株(C54-1)的菌体抗原进行提纯过柱,通过制备小鼠免疫血清及免疫印迹技术进行了反应原性试验。[结果]气肿疽梭菌的菌体抗原有8条蛋白带,电泳图谱上分别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条带,分子质量分别为93、72、56、46、38、26、15、11 kD,其中第2(72 kD)、5(38 kD)、6(26 kD)峰的抗原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气肿疽梭菌分泌蛋白的抗原组分,气肿疽梭菌感染小鼠的血清能与抗原组分蛋白发生反应,其中72、38、26 kD蛋白带显色最深。[结论]为气肿疽梭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干旱诱导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藜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PEG胁迫可引起藜叶片产生110.3、103.9、22.7、19.2 kD 4种新的蛋白谱带,其中110.3、103.9 kD蛋白谱带的量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浓度5%PEG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表现为缓慢上升的趋势,浓度10%、20%PEG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藜在渗透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并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产量的影响,为橡胶树品种选育和橡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7个橡胶树品系开割3年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量等气象因子与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开割早期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的关联度和相关性.[结果]不同品质橡胶树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产胶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产胶特性可将7个品系划分为6种产胶特性类别;气象因子与橡胶树干胶产量关联度排序为: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总降水量>割胶前3d逐日平均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低温度>割胶当天最低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高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割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相对湿度越大、产胶量越高.[结论]橡胶树产量主要由基因型决定;相对湿度对橡胶树产量有显著影响,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处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割线对橡胶产量和产排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用体积分数为80%和100%茶树油涂抹割线可增加胶乳产量并使橡胶树的产排胶生理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镁离子和无机磷极显著增加(P<0.01),硫醇降低体积分数为100%茶树油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干胶和蔗糖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而硫醇则显著低于后者 茶树油刺激增产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乙烯利刺激增产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胶工正常割胶时间,通过逐株观测橡胶树排胶动态的方法,调查了云南 3个植胶区不同割龄段和不同品系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结果表明:0~10割龄段的发病率、发病指数和 7~9级株比例分别为 15.99%,11.94,7.72%,均较 11~20割龄段 (分别为 56.19%,45.65%,37.26%)和 21~25割龄段 (分别为 54.19%,46.39,36.59%)的低;RRIM600品系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发病指数较 GT1品系的略高;在 0~10割龄段中,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单株分布,而且,死皮树连续分布的条带较短,呈连续分布的橡胶树死皮树最高仅达 8株 (橄榄坝橡胶分公司,GT1品系),11~20割龄段,呈连续分布的橡胶树死皮树的比例较高,死皮树分布的条带最高长达 28株,21~25割龄的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连续分布,死皮树分布的条带最高长达 20株 (东风橡胶分公司,RRIM6000)。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适用于白芷种子的SDS-PAGE蛋白质样品提取方法。[方法]比较5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白芷种子总蛋白质产量以及SDS-PAGE电泳的谱带数目、强度和电泳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方法 a所提蛋白质含量高,杂质少,电泳谱带清晰;方法 b所提蛋白质溶液电泳谱带清晰,分辨率较高,但提取含量较低;方法 c和d所提蛋白质杂质较多,纯度不高,分辨率较低;方法 e所提蛋白质纯度较高,但蛋白条带缺失较多。[结论]方法 a提取白芷种子蛋白质的效果最好,所提蛋白效率较高,杂质少,电泳谱带清晰,分辨率高,谱带数多,优于其他提取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橡胶延长因子重组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方法]用RT-PCR法扩增橡胶延长因子(rubber elongation factor,REF)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AI,用L-阿拉伯糖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并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以之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ELISA和W estern blot对抗体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高效表达和纯化了橡胶延长因子重组蛋白,用其免疫家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W 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体可识别胶乳中的天然橡胶延长因子。[结论]成功获得橡胶延长因子重组蛋白,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鼠抗橡胶延长因子抗体,为进一步橡胶延长因子及其他橡胶粒子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彬  冯雪  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22-18624,18660
[目的]分析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番茄幼苗叶中不同性质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以番茄种子为试材,置于附加不同盐浓度的1/2MS培养基上培养出番茄幼苗,然后分别提取其叶中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酸溶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并运用SDS-PAGE技术对其蛋白组成和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盐浓度处理下,叶片蛋白质的组成和数量均发生变化,高盐浓度时多出了66.2 kD左右的蛋白质,说明在高盐浓度胁迫下植物产生了某些抗逆性蛋白;总蛋白条带比较相似,总蛋白含量和盐溶蛋白含量略微减少,水溶蛋白含量略微增加,并且在盐溶蛋白中增加了1条带,这些蛋白变化可能是盐胁迫下应激反应的相关蛋白。[结论]该研究为植物的抗病性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üll.Arg.)橡胶粒子的蛋白质构成,探索未知的橡胶粒子蛋白质。【方法】采用16-BAC/SDS PAGE双向电泳分离橡胶粒子蛋白质,采用MALDI/TOF-TOF质谱技术进行蛋白质鉴定;此外,利用磺基异硫氰酸苯酯(SPITC)化学辅助质谱测序法进行肽段的从头测序,获得未知蛋白质肽段的氨基酸序列。通过搜索橡胶树胶乳转录组测序获得的EST数据库,获取已知部分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全序列,或通过部分肽段获取为未知蛋白质编码的EST序列。【结果】获得了橡胶粒子蛋白质的16-BAC/SDS-PAGE双向电泳图谱,鉴定了17个橡胶粒子蛋白质;获得1个小橡胶粒子蛋白(small rubber particle protein,SRPP)亚家族成员SRPP(gi|37622210)的完整氨基酸序列以及1个橡胶延伸因子(rubber elongation factor,REF)亚家族新成员(hbREF2)的C端8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此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REF(gi|38122474)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结论】采用16-BAC/SDS-PAGE双向电泳有效地分离了橡胶粒子蛋白质,展现了橡胶粒子蛋白质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构成橡胶粒子的主要蛋白质组分是REF和SRPP亚家族蛋白质。橡胶粒子的蛋白质组分的全面鉴定,将有助于揭示橡胶粒子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橡胶树高产品种热研7-20-59的生理特性,为该品种生产应用时设计适宜的割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保证其高产稳产。[方法]以热研7-20-59、PR107、RRIM600等3个橡胶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胶乳生理诊断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的干胶产量及各项生理指标。[结果]3个品种的年株干胶产量、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硫醇含量从大到小顺序均为PR107、热研7-20-59、RRIM600,无机磷含量、镁离子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热研7-20-59、PR107、RRIM600。[结论]热研7-20-59胶乳再生能力强,蔗糖利用率高,乳管代谢活性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品种,可适当采用乙烯利刺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犬血清IgG的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法结合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提取纯化犬血清IgG,利用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法鉴定所得产品的纯度和免疫活性。[结果]获得的纯化犬血清IgG的SDS-PAGE图谱中存在2条蛋白条带,表明获得了高纯度的犬血清IgG;重链分子量为58kD,轻链分子量为27kD,IgG分子量为170kD。特异性检测发现犬血清IgG重链和轻链都能与鼠抗犬血清IgG抗体结合,表明纯化犬血清IgG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结论]硫酸铵盐析法结合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纯化犬血清IgG,为犬血清IgG相关的免疫学试验提供了高质量的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14.
割胶间隔时间对热研7-33-97胶乳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间隔时间割胶,胶树产胶与排胶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以剖龄为2年的热研7.33—97胶树为材料,研究在不刺激的情况下采用不同间隔时间割胶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间隔4d割胶的干胶产量最高,为42.22g;随着割胶间隔时间的延长,胶乳的黄色体破裂指数逐渐下降,胶乳的干胶含量明显增加,总固形物含量也逐渐增加;间隔4d割胶的胶乳蔗糖含量和镁离子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319、27.60mmaol/L;间隔2d割胶的胶乳无机磷含量最高,达到3.565mmol/L,但与间隔4d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间隔4d割胶的干胶产量、镁离子含量、蔗糖含量、干胶含量等都显著高于间隔1~3d的,表现出了高产高糖高干含的良好生理效应;间隔1d则表现出低产低糖低干含的不良生理效应。[结论]在生产上为热研7-33-97优良新品种制定合适的割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il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和表达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ilA基因。[方法]对已发表的HPS的pilA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合成引物,并以HPS血清5型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PS的pilA编码基因,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至大肠杆菌BI21(DE3)中,进行SDS-PAGE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与预期的43kD一致。[结论]为制备亚单位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人参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并比较不同生长年份对人参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比较丙酮沉淀法、聚乙二醇6000沉淀法、聚乙二醇20000沉淀法、酚提取法、Trizol提取法5种人参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不同生长年份的人参蛋白质,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结果]丙酮提取法得到的蛋白质纯度最高,电泳条带最清晰完整,且人参蛋白质的含量随生长年份增加而升高。[结论]丙酮沉淀法是一种较好的适用于人参蛋白质提取的方法,5年生人参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