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及黑龙江垦区优质小麦生产的迫切性,介绍了垦区优质小麦生产的概况,提出了发展垦区优质小麦生产的建议。垦区应调整品种结构,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加强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优质商品小麦试验、推广、闸工和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2.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并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优质小麦根据加工品质的不同主要分为强筋、中筋、弱筋三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跟市场的需求是远远不足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小麦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优质小麦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影响优质小麦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品种及其结构。本文对跨世纪以来河南优质小麦的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及其相应的贡献状况作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对今后河南优质小麦生产及小麦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导、预测。结果表明,河南优质小麦仍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总趋势呈现出“S”型。品种向多元化发展,但是,2~3个优势品种仍然遥遥领先。“十五”以来,河南优质小麦中郑麦系列品种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专用优质小麦的生产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粮食流通体制及优质优价政策的实施,使小麦生产、销售、加工各环节都涉及到小麦的品质问题。近年来麦区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与国外小麦品种的品质差距、各类专用粉生产的理论依据、品种审定的品质标准等,已成为山西省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研究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小麦与国际接轨,小麦生产要现代化、国际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小麦要与国际接轨。小麦生产要现代化、国际化,才能适应“人世”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同时。需要形成品种利用优质化、种植规模化、栽培规范化。目前,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主要为强筋粉小麦.占总播种面积的2/3以上,因此,加强强筋优质小麦的管理,特别是中后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后期管理跟不上,不仅影响着小麦产量,而且影响着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致使优麦不优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信息》2001,(6):19-2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2 666.7~2 800万hm2,地域分布广,生态类型较复杂,不同地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品质区划的目的就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它是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的前提,也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乃至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山西优质小麦的育种、品种品质以及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育出了不少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国内品种比较,品种品质属中上乘水平,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家标准及进口小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②这些优质小麦品种数目不多,而且大都品质不稳定,农艺性状差,生产上不能形成规模;③山西省优质小麦面积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④山西省优质小麦品质区划及审定工作不完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表现及其栽培技术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现状,报道了目前主产麦区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表现,着重分析了各地气候、土壤、耕作制度及肥、水等栽培条件对优质品种在品质形成中的影响,提出了如何生产优质商品麦的栽培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是滑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6年面积达11.87万hm2。为进一步加快优质小麦品种更新,提高优质小麦产量品质,通过对当地种植及近几年新审定优质小麦主要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适合本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观察各品种在我县的种植表现,为确定优质小麦生产主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小铺乡大武庄村滑丰种业科技示范园,土质为沙壤土,肥力属中上等,地势平坦;前茬为夏季玉米。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小麦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何加强优质强筋小麦的管理,做到既优质又高产,实现优质和高产的有机统一,已成为当前优质麦生产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