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对虾杆状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对虾杆状病毒病的病原、流行情况、症状、诊断作了综述,对南美白对虾感染对虾杆状病毒病的预防提出了实用措施,对其治疗提出了原则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大鲵人工养殖年限的延长,大鲵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给大鲵养殖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如大鲵虹彩病毒病、大鲵蛙病毒病等,由于大鲵病毒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没有预防病毒病的相应有效疫苗制剂,所以给大鲵的人工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非常大。本文主要介绍大鲵病毒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对大鲵病毒病的防控体会,希望给广大大鲵养殖者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就连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对虾杆状病毒病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加州鲈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不断暴发的各种病害成为加州鲈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加州鲈弹状病毒病是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毒病,其发病快、死亡率高,对加州鲈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一、弹状病毒病发生原因通过对加州鲈近年来的发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加州鲈弹状病毒病的发病水温一般为25~28℃。加州鲈弹状病毒病的暴发,常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专家谈寄生虫病和病毒病的防控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病和病毒病是水产养殖动物中危害较大的两大病害种类,是养殖户的心头大患。6月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两类病害也进入高发期。为此,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寄生虫病防控岗位专家王桂堂研究员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曾令兵研究员等,就寄生虫病和病毒病防控策略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希望能对养殖者、渔药生产厂家就寄生虫病和病毒病的防控和新药的开发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各方专家有关对虾病毒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来尤其是对虾病毒病流行年代里的养虾实践,可使读者对于该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供了能于对虾养殖者有所启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适用技术较强的、防治对虾病毒病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水产动物病毒病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较快。据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陈昌福教授研究报道,我国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 1、开展了鱼类病毒病的研究,主要是草鱼出血病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12)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呕吐、严重脱水、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笔者在宠物门诊工作期间,诊疗了一定数量的犬细小病毒病病例,总治愈率在85%左右。文章通过描述自己接诊的两例典型病例,并结合笔者的个人工作体会,来探讨宠物门诊中,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以便进一步提高犬细小病毒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左定友 《畜禽业》2005,(3):61-61
中兽医对某些病毒病的防治,往往采用扶正法邪、标本兼顾等组合疗法。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并参阅有关兽医书籍,现就中兽医对病毒病的防治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依据90年代关于对虾病毒病的资料,就对虾病毒的病原、诊断技术、预防进行综合述评,总结概括了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近年,频繁暴发的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给虾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养虾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南美白对虾病毒病暴发的前兆1.死虾情况严重。当虾感染病毒以后,病毒一般存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0,(6)
锦鲤疱疹病毒病是一种极易感染锦鲤和其他鲤科鱼类的高致死性病毒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且目前尚无合适的治疗方式可将其完全治愈,一旦爆发,会给养殖户乃至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防控重在预防。主要对其病毒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介绍,以期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鲤鱼病毒病的诊断方法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是养殖鲤鱼大省 ,近几年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发现鲤鱼的病害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比较常见的有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孢子虫、绦虫病等。一般来说 ,由细菌类、原生动物类、蠕虫类等病因引起的疾病 ,通过正确及时诊断并施以鱼药是可以治愈的。而病毒病一旦发生则很难治疗并危害巨大。从目前看鲤鱼病毒病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锦鲤疱疹病毒病 ,一种是鲤春病毒病。下面就分别做以介绍 :1 鲤鱼病毒病症状及诊断方法1 .1 锦鲤疱疹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的病原是锦鲤疱疹病毒 ,目前的流行病学表明 ,该病毒仅感染鲤和锦鲤 ,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对虾的主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吉桥  徐锟 《水产科学》2002,21(5):23-28
诊断对虾病原的方法有传统的形态病理学(光镜和电镜直接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等)、扩增和生物测定、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IHHNV)、肝胰脏细小病毒病(HPV)、拖拉症(Taura syndrome,TS)、白斑综合症(WSSV)、斑节对虾型杆状病毒病(MBV)和杆状对虾病毒病(BP)等病原均采用非放射性的基因组探针目前已研制出了NHP、某些弧菌(Vibrio spp)和微孢子虫的传统基因探针,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DNA扩增方法确立的检测某些病原的高敏感性方法也应用在对虾病原诊断上。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对犬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文章简要概述了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对治疗本病时,在药物的选择和用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12):48-49
4大菱鲆的病害防治 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大环境的影响,在短短的3年里,各种各样的疾病也纷至沓来。由于病害的影响,某些养殖场养成期的成活率还不到70%,甚至全军覆灭,目前由病害造成的损失可高达3亿人民币。病害成为制约大菱鲆养殖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疾病的综合防治成为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中的重要内容。4.1病毒病 国内养殖大菱鲆发生的病毒病,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淋巴囊肿病,其症状、流行情况、危害和防治方法同其它鱼类基本一样。已报道过的病毒病还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IPN)、大菱鲆旋转病毒病(TRV)、红细胞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疱疹病毒病、神经  相似文献   

17.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腾飞 《畜禽业》2015,(2):47-49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病临床上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引起心肌炎和胃肠炎。对2014年2月至4月来就诊的疑似细小病毒病的患犬进行了调查,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确诊病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在此期间,确诊了27个病例,治疗试验发现采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及重组犬干扰素ɑ配伍用药的治疗方案治愈率为77.7%,疗效显著。该试验的研究对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湛 《畜禽业》2010,(8):88-89
<正>犬细小病毒病又称为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犬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8周龄断乳前后仔犬,临床上以肠炎型多见。近几年我市流行的犬细小病毒病死亡率在15%~50%之间,以不食、剧烈呕吐、出血性腹泻等为特征。笔者通过对固原市顺达畜禽宠物医院就诊的118只患细小病毒病犬的治疗,利用中西结合疗法治愈109只,治愈率92.4%,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19.
虾虹彩病毒病是一种感染甲壳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虹彩病毒科的一个新属即十足目虹彩病毒属的十足目虹彩病毒1 (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DIV1传播速率快、宿主范围广、致死率高,近年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广泛流行,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DIV1引发的虾虹彩病毒病的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检测诊断等方面已开展了部分研究,但对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宿主的应答规律等还知之甚少。本文对DIV1的发现过程、分类地位、形态特征、感染特性、机体响应机制、基因组信息、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疾病防控及未来展望,以期为虾虹彩病毒病的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对虾病毒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对虾病毒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了概述。具体介绍了对虾病毒研究的各项成果,列出了已见报道的近20种对虾病毒病原的中英文名称;描述它们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的一些特征,包括对虾病毒的地理分布、对虾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病对虾的发病症状以及宿主虾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概述了对虾病毒的诊断方法:显微镜观察生物学测定、免疫学方法、细胞培养、生化检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目前还未发现有效治疗对虾病毒病的药物现状,指出了几种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