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优选4种饲用酵母菌与奶牛瘤胃内经过鉴定的3种丙酸生成菌作为一种新型奶牛复合菌发酵剂。通过对饲喂前后奶牛的临床表现、血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乳汁常规指标测定等,对健康奶牛进行复合菌发酵剂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菌发酵剂对奶牛是一种安全、有效、新型的有益菌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针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分离纯化得到56株乳酸菌。其中7株厌氧菌,11株乳球菌,38株乳杆菌。通过传代试验、凝乳时间、酸奶酸度及凝乳时风味的感官评价,选出其中4株性能较佳的乳酸菌:杆菌A、B,球菌C、D。球杆菌1∶1进行复合菌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在发酵过程中,产酸速度比单菌株发酵剂快,能在5h内达到凝乳,且后酸化程度较弱,4℃保藏21d后酸度维持在120°T左右,符合工业化发酵剂的要求。通过对4种复合菌发酵剂的后酸化能力、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以及发酵乳的感官效果比较,最后筛选出AD复合菌发酵牛乳的效果最佳,具有成为生产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辛健康  薛泉宏 《饲料工业》2007,28(13):50-52
试验研究了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发酵后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预发酵处理纯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模式对纯蛋白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复合发酵剂用量增加,发酵产物中纯蛋白含量呈曲线变化,先增加,后降低;料中添加氮素和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发酵饲料中菌体生长,增加纯蛋白;采用低温低含水量发酵,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酸败变质,同时增加发酵时的通气量,有利于菌体生长,纯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大(最高比原料提高19.2%)。奶牛饲料的最适预发酵条件为复合发酵剂量10g/kg、添加氮素、温度30℃、时间48h、水:料=2.5:3。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27月龄、1胎、泌乳天数(67±1) d、产奶量(32±5) kg/d且健康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g/(d·头)复合植物提取物(每克含辣椒油树脂3.5%、肉桂醛5.5%、丁香酚9.5%)。试验预试期3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提高2.37%(P>0.05);日粮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尿素氮含量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常规指标、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1 g/(d·头)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但不影响血液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复合微生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相同日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产后(87.4±6)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70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5组.试验期67 d,预饲期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Ⅳ组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微生物制剂对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乳中体细胞数(SCC)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提高11.55%(P<0.05),试验Ⅳ提高11.98%(P<0.01);对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0头,随机为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 kg/t的酶菌复合制剂,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分别于试验第10、20、30、40天采集牛粪便,利用粪便分析筛对牛粪便组成进行分析。分别在试验第1、20、40天采集乳样,采用乳汁分析仪测定各组乳样中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固形物和奶中体细胞数(SCC),试验期间记录每头牛平均日产奶量(ADMY)及平均日采食量(ADFI)。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菌复合制剂能够显著增加奶牛平均日产奶量(P<0.05),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P<0.05),降低体细胞数(P<0.05),改善粪便结构。综合试验结果,酶菌复合制剂应用于奶牛养殖的最优添加量为1.0 kg/t,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牛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卡洛芬注射液对靶动物奶牛的安全性,将2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各组试验奶牛分别按0、1倍推荐剂量(1.4mg/kg B.W.)、3倍推荐剂量(4.2mg/kg B.W.)、5倍推荐剂量(7.0mg/kg B.W.)单剂量皮下注射卡洛芬注射液,连续给药3d。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奶牛的饮食、精神、粪便情况及试验前后的体重变化,测定给药前、给药后第1d及给药后第3d各组奶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在给药后第3d进行剖检,测定脏器指数,观察病理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卡洛芬注射液各剂量组奶牛的临床体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剖检及组织显微结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出现中毒症状及死亡。与对照组相比,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血液生理指标中血小板平均宽度差异显著(P<0.05),5倍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白蛋白数量明显增加(P<0.05),但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果表明,卡洛芬注射液在临床上推荐以1.4mg/kg B.W.给药对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 d]、产奶量[(36.8±4.6) 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9.
试验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菌糠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随机设计,将健康、体重接近的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0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饲喂5%的菌糠;试验2组饲喂10%的菌糠。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菌糠组的乳品质指标总固形物和奶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菌糠组奶牛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中添加10%的菌糠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超过10%的菌糠不会对产奶量、干物质采食及血液生化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能改善乳品质,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相同日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产后(87.4±6)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70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5组。试验期67 d,预饲期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Ⅳ组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微生物制剂对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乳中体细胞数(SCC)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提高11.55%(P<0.05),试验Ⅳ提高11.98%(P<0.01);对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曾晓  李允  刘洁 《中国饲料》2023,1(10):18-21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胎次、产奶量接近的泌乳期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试验1、2、3组奶牛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2、3 g/kg的复合益生菌,试验为期42 d。结果显示:(1)在奶牛生产性能方面,试验2组(2 g/kg复合益生菌)奶牛的4%乳脂校正乳(4%FCM)显著高于对照组(0 g/kg复合益生菌)(P <0.05);(2)在乳品质方面,试验1组(1 g/kg复合益生菌)、试验2组(2 g/kg复合益生菌)、试验3组(3 g/kg复合益生菌)的乳蛋白率(MPP)显著高于对照组(0 g/kg复合益生菌)(P <0.05);试验2组(2 g/kg复合益生菌)的乳脂率(MFP)显著高于对照组(0 g/kg复合益生菌)(P <0.05);试验1组(1 g/kg复合益生菌)、试验2组(2 g/kg复合益生菌)、试验3组(3 g/kg复合益生菌)的体细胞数(SCC)显著低于对照组(0 g/kg复合益生菌)(P <0.05);(3)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试验2组(2 g/k...  相似文献   

12.
1990年5—7月在西宁奶牛场用无机微量元素复合盐(以下简称复合盐)进行饲喂奶牛试验结果:试验群奶牛每头每昼夜补加复合盐50g,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比对照群奶牛平均增加12.3%,血清钙含量平均增加10.6%,血浆中的碱储含量增加37.08%;试验群(15头)比对照群平均日产奶量增加58.5kg,提高28.79%,群体平均日增净利58.5元,个体增加3.90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在25℃室温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时添加了复合产乳酸菌、酶制剂及益生菌,以评价其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玉米秸秆调制试验分为一个对照,甲酸、复合产乳酸菌、纤维素酶、固体发酵剂、液体发酵剂等5个处理组.除甲酸处理组外,其余4个处理组又分为2个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或复合产乳酸菌对玉米秸秆pH值无明显影响(P>0.05),但使得其发酵质量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纤维素酶组在整个发酵期,复合产乳酸菌组(高剂量)在20 d、40 d时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固体发酵剂、液体发酵剂在整个发酵期显著降低了pH值、NH3-N及丁酸含量(P<0.05或P<0.01),大大增加了乳酸含量(P<0.01),全面改善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0头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400 g/(头·d),试验期为37 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6.84%(P>0.05);乳汁体细胞数下降率比对照组提高29.78%(P<0.05);两组奶牛乳脂、乳蛋白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培养物在降低体细胞数和改善奶牛产奶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60头奶牛进行研究,以随机方式将所选的奶牛划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常规组提供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模式基础上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2组奶牛五周的肛温均维持在38.5℃以上,呼吸频率维持在69.5次/min以上。前3周两组奶牛的生产性能差异不明显,第3周过后试验组奶牛的生产性能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第1周2组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明显,第3周过后试验组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可以更好地降低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8):96-98
通过对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揭示其发病原因,从而为本地区奶牛蹄叶炎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随机抽取保定地区5个县区的200头奶牛,并对其血液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蹄叶炎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WBC)含量升高,总胆固醇(T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血清中TC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且奶牛血液中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这一指标有可能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在临床中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围产期奶牛高发性疾病,可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葡萄糖(GLU)、非脂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是脂肪肝的常规监测评价指标,然而上述疾病监测指标存在无法实现疾病早期监测预警、对脂肪肝的评价效果不佳等缺点,使得奶牛脂肪肝早期预警诊断难,严重制约了防控方案的实施。研究发现,相关血液生长分化因子对奶牛脂肪肝具有预警效果。文章主要论述近年来血液相关因子与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建立奶牛脂肪肝早期监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将54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1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和试验组Ⅱ(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显著提升牛奶中乳蛋白含量,降低体细胞数(P <0.05),改善奶品质;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葡萄糖水平(P <0.05),在肠道微生物组成方面,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显著提高粪便中乳酸菌数量(P <0.05),同时试验组Ⅱ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试验组Ⅰ。结果证实,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奶牛血清总蛋白水平,维持肠道稳态,综合考虑生产价值,建议在奶牛饲养过程中添加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以微生物制剂为主的奶牛生物增奶剂和化学增奶剂的研究概况。报道了当前酵母茵、乳酸茵、米曲霉、复合茵制剂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增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同时指出化学增奶剂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所试奶牛日粮营养成分的盈缺,选择适宜时机和剂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合微量元素缓释剂对奶牛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复合微量元素缓释剂是根据甘肃省奶牛体内所缺乏的微量元素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制剂,给奶牛投服以后,能在瘤胃内连续不断地释放,经吸收后可提高畜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从而使奶牛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维持到正常水平,投服缓释剂既可提高奶牛的各种生产性能,又能降低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经检测兰州市伏龙坪奶牛场的奶牛276头投服前后血清及乳汁中的相关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投服复合微量元素缓释剂后,血液中Se元素在第9个月时,差异极显著(P<0.001),第3、6、12个月时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