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处在亚热带、温带地区,大部分的南方省区都产茶,长江以北也有一些省区的部分地区产茶。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和茶叶生产特点可以分为四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江北茶区是我国茶树生长条件较差的区域。它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山东、皖北、苏北、河南和甘肃南部。这个茶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16℃,年降水量800~1100mm。茶树在冬季最易遭  相似文献   

2.
江苏茶尺蠖抗药性评估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宜兴茶区,危害猖獗,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原因除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外,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对茶尺蠖种群发展缺乏有效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多年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茶尺蠖种群产生抗药性造成的。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茶区茶尺蠖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以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时开展经济有效的抗性治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江苏主要茶区茶尺蠖对敌杀死、天王星、赛丹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提出了治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虫采集与饲养根据不同用药历史选定代表性试虫采…  相似文献   

3.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一个茶区的兴衰,一种茶类的形成与发展,原因很多。直接影响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消费的固定与转移等等。雅安茶区现在行政区划有雅安、名山、荣经,天全、芦山、宝兴、汉源、石棉等,除汉源、石棉二县外,其中六县历史上都产茶。雅安种茶历史悠久,是我省重点茶区之一,在全国茶叶生产中有一定地位,长期以来生产细茶、边茶。最早细茶比重很大,所产贡茶、名茶种类很多,颇有盛名。唐代白居易有“琴里知闻唯绿水,茶叶故旧是蒙山”。黎阳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相似文献   

5.
泾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汀溪茶区位于泾县东部传统尖茶产地,是尖茶类名优茶汀溪兰香的核心产区。当地政府和茶叶企业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入挖掘和丰富茶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和利用茶区景观资源,配合"水墨汀溪"、"皖南川藏线"等旅游景点建设,努力把兰香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生态旅游与茶文化体验度假景区,使之集生态观光、生产体验和品茶推介三大主题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6.
茶枝蚊瘿Asphondylia Sp尿双翅目,瘿蚊科,又称烂杆虫、茶蚊,是贵州部份茶区为害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对于这一害虫,除夏怀恩老师等曾作过一些观察外,国内外报导甚少。现将我们近年的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初报于后。一、分布及为害茶枝瘿蚊在我省遵义、湄潭、黄平、镇远和凯里等茶区都有发生和危害。幼虫长期生活在茶树枝干上,取树皮及木质部,初期造成皮层与木质部分离,虫瘿与健组织交界处分离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损失。仅据1939年资料,绍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8.
李荣林 《茶业通报》1993,15(3):42-43
长期以来,祁门茶区(凫峰除外)都是生产单一的红茶,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种单一的茶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创制名优绿茶已成时势所趋。祁门茶区的茶树品种特性适制红茶,主要是其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茶多酶含量较多,所以改制绿茶时在技术细节上应与一般绿茶有所不同。目前,改制的绿茶大部分属高档茶,原料细嫩,所以制作技术上总的特点是“透杀,轻揉,高温快烘”。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浙江制茶工业的概况浙江是我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叶最高的年产量(1933年)有491,220担,其中外銷茶約占总产量的60%左右。在抗日战爭中,茶区受到严重破坏;抗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对茶农进行层层剝削,以致茶园荒蕪,至1949年解放初期,浙江茶叶产量仅143,000担左右。在茶叶加工精制方面,据1939年調查資料,  相似文献   

10.
<正>茶尺蠖是皖南丘陵茶区常发性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发生期长,三代以后即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所以每年都有部分茶园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其在茶园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与观察。在初步掌握该虫在本茶区发生危害特点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防治办法,有效地控制了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章传政 《茶业通报》2012,(3):124-127
安徽采茶戏主要有茶歌、茶灯、茶戏等形式,内容大多反映安徽茶区的茶事活动,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安徽采茶戏是安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弘扬安徽采茶戏艺术,有益于推进文化建设与繁荣。  相似文献   

12.
张其生 《贵州茶叶》2004,32(3):30-32
贵州高原是茶的故乡,茶事和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贵州系黔中茶区,为我国十二个茶区之一。当时湄潭叫义泉隶夷州,系夷州的一个茶区,“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湄潭所产之茶品质优良。大自然赋予湄潭的天然秀,孕育了湄潭茶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但是,信阳茶叶究竟始于何时?“信阳毛尖”何时创制?说法不一,现就上述二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茶歌茶舞是茶区群众在长期从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茶叶生产的历史,它诠释了茶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了解茶歌茶舞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基础、是认识和传承茶文化的关键,也是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该地区民俗风情和发展历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藏南茶区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新建茶园对栽植材料的需求激增,但目前尚无成熟的高海拔茶苗繁育技术规范,要总结过去藏区茶园建立中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藏南茶区的气候特点,借鉴内地无性系茶苗繁育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全防护自动喷淋双层遮光小拱棚保护地育苗技术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逐步形成适应藏南茶区气候,且成熟高效的无性系茶苗繁育技术规范,有效解决藏南茶园扩植对茶苗的需求难题。  相似文献   

16.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这是湖南茶区对于各季茶叶产量的描述,它说明了历史上春、夏、秋茶的比例关系。但是在大跃进的1959年,安化茶叶试验站春茶亩产61.12斤,占全年产量的31%;而夏茶亩产69.10斤,占全年产量的35%;秋茶亩产67.8斤,占全年产量的34%。在安化和全国各茶区都出现了许多夏茶超春茶,秋茶超春茶的典范后,打破了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业界人士来皖茶区实地考察由松永正治先生一行六位日本茶业界人士组成的"日本访问中国安徽省、浙江省茶业视察交流团",于1995年1月16日至18日,到安徽省江淮茶区考察茶业,由省茶业学会理事长王镇恒、常务理事史生南、省农垦总公司农业处处长李卓民陪同...  相似文献   

18.
柴阳是陕西省大巴山老茶区的产茶中心地,很多人都知道“柴阳茶”是“陕青茶”的极品,是适销西北五省区的传统商品。特别是回族同胞聚集地区,喜爱饮用,已成习惯,通常留作节日饮用和招待宾客。  相似文献   

19.
一、温州区茶叶生产概况自然环境 溫州是浙江省四大茶区之一,地势因介于括蒼山与仙霞嶺兩大山脉之間,一般丘陵地帶茶园,高离海跋800—1000公尺,高山茶园如泰順县的玉塔,平阳县的南雁蕩,乐清县的北雁蕩山,以及黃岩、仙居、临海等县的山区,高度均离海跋1800公尺以上,土質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皖茶9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2个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