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茶尺蠖是皖南丘陵茶区常发性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发生期长,三代以后即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所以每年都有部分茶园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其在茶园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与观察。在初步掌握该虫在本茶区发生危害特点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防治办法,有效地控制了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是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种主要茶树害虫。长期来,人们先后采取过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但是实践表明,任何单一措施都没有能够稳定地控制住茶尺蠖种群数量的猖狂发生。因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把茶尺蠖种群数量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是当前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损失。仅据1939年资料,绍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茶尺蠖,又名造桥虫、拱拱虫、拱背虫、量尺虫,是我国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云南、福建等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对茶园尺蠖的防控效果,以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福建、安徽、江苏及云南4省农药检定所于2014和2015年分别在福建建瓯市东峰镇井岐村、松溪县游墩村;  相似文献   

5.
张勇  钱国华  姜勇 《茶业通报》2015,(3):120-122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中的应用。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6.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的抗药性现状,利用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122团、143团、145团、147团、新湖农场等5个试验点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采用FAO推荐的浸渍法进行了抗性测定,并与敏感棉蚜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4.54~9.04,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8.56~9.07,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2.32~3.6,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为1.37~1.57、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1.12~1.31,表明利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蚜可能加快棉蚜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正>为探索河南省信阳市茶园灰茶尺蠖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信阳农林学院研究人员以灰茶尺蠖为研究对象,选择10种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进而将筛选出的药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240g/L虫螨腈悬浮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g/L溴氰菊酯乳油、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较高,均在90%以上,筛选出来进行毒力测定;灰茶尺蠖对室内筛选出5种药剂的抗药性大小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2.8129)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是苏、浙、皖等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因此,进行茶尺蠖种群消长规律、测报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进行上述有关研究中,要正确测定田间虫量,必须首先开展研究茶尺蠖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这一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于1982年6月4—6日在十字铺茶场对茶尺蠖幼虫在茶园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蔬菜,以甘蓝、花椰菜、大白菜和小白菜虫害尤为严重,害虫种类多,危害时间长。小菜蛾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均为抗性害虫,对常用的有机磷、菊酯类、有机氯类农药及生物制剂Bt都有很强的抗性。农民使用以上农药。在危害严重时频繁用药,造成了蔬菜上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害虫抗药性大大增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圆孢虫疫霉在茶尺蠖中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是我国重要茶树食叶害虫之一,70年代以来在苏、浙、皖茶区和浙东茶区日渐猖獗,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促使茶树衰老甚至死亡。为降低农药残留,近年来试用茶尺蠖多角体病毒取得较好效果;但该方法的推广受病毒大量复制能力的限制,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而且该病毒的自然流行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抑制虫口上升能力较弱,故当前对该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由河南省信阳市农科院植保所发明的"茶尺蠖室内鲜叶继代饲养方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并颁发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人工饲养茶尺蠖是进行茶尺蠖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此前国内外人工饲养茶尺蠖鲜有成功的先例。应用本发明饲养茶尺蠖具有成本低廉、取材容易、幼虫成活率高、幼虫生长发育良好、接近野外茶尺蠖的生活习性等诸多优点,可为茶尺蠖的抗药性监测、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茶尺蠖病毒制剂的扩繁和生产等提供大量整齐划一的标准虫源。  相似文献   

12.
正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成功问世,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害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鳞翅目尺蛾科害虫,在我国大多数产茶区均有分布。由于灰茶尺蠖形态与茶尺蠖十分接近,且发生特点和生态位分布也与茶尺蠖几乎一致,长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全国农业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对几类新型杀虫剂的早期抗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变桃  沈晋良 《棉花学报》2008,20(5):359-363
 用浸叶法测定了江苏和河南等地甜菜夜蛾种群对几种作用方式新颖的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溴虫腈、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及呋喃虫酰肼的敏感性,尽管大多数种群对这些杀虫剂处于敏感阶段,但首次监测到江宁和射阳两个种群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10.4和14.2倍),另一个丰县种群对茚虫威也具有低水平的抗性(6.8倍)。测定结果可以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为明确唑虫酰胺、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茚虫威等四种新型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及对茶树的安全性,亦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于2014年9月23日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发生严重的茶园开展了茶尺蠖田间防效试验。试验时,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茶丛至叶片均匀喷湿。试验30%唑虫酰胺对茶尺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用药后第  相似文献   

16.
4000IV/mg Bt颗粒剂防治茶尺蠖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是茶园尺蠖类中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产茶省,尤以江、浙、皖、湘等省发生严重。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树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茶尺蠖在我省沿江一般年发生六代左右,由于常规农药的长期使用,不仅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茶制品农残偏高、茶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茶叶出口受阻,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有效改变,必将导致我国茶业退出国际舞台。为寻求防治茶尺蠖对路农药,加快我区茶叶生产无害化发展的进程,我们引进4000IV/mgBt颗粒剂对茶尺蠖进…  相似文献   

17.
正为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氟啶脲、虫螨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1 试验目的近年来宣郎广丘陵茶区茶园大面积发生茶尺蠖 ,世代重叠 ,危害严重 ,化防次数和剂量逐年增加 ,这给茶叶中农药残留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植物源农药防治茶树害虫 ,于 2 0 0 0年开展了以验证 1 .2 %中垦牌苦参素对茶尺蠖田间防效。2 试验条件2 .1 试验对象  1、2龄茶尺蠖幼虫 (少数 3龄 )。2 .2 试验环境 选择 2 1~ 2 9a生缓坡条播槠叶群体茶园 ,红黄壤且肥力中等 ,树高 85~95cm ,树冠覆盖度 95% ,产量中等。3 试验地点与时间8月 9日在宣城区杨柳镇茶场、云盘山和华西村办茶场 ;9月 5日在宣城区双塔寺国营茶场、高桥乡双…  相似文献   

19.
正据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监测地区棉蚜的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均处于高水平抗性。而于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的新杀虫剂巴斯夫双丙环虫酯,成为了应对高抗药性棉蚜并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说到昆虫抗药性,最早要算美国于1908年发现果树上一种"梨园介壳虫"对石硫合剂产生了抗性,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少有250到350多种害虫,对一种或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对农业生产已造成极大的损失!昆虫抗药性,已是世界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共性"而又"难解"的问题。抗药性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