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整治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将生态条件好、设施配套齐全、粮食产量高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防治水土流失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耕地自然质量、耕地生产能力、生产便利条件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新疆阿勒泰市现有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将耕地综合得分进行分级排序。依据综合评价法可将该市的耕地划分为5级,各级耕地所占比例分别为一级耕地25.76%、二级耕地36.11%、三级耕地19.38%、四级耕地14.01%、五级耕地4.74%,将一级和二级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能够满足上级下达指标。将本研究结果与上一轮基本农田划定结果比较分析,质量有所提高,更加集中连片。该研究结果为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方法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方山农场为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下属农场,农场耕地均为旱地,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在农场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农场的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方山农场耕地面积70725亩,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地面积为801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34%;二级地面积为5373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98%;三级地面积为896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68%。  相似文献   

3.
以贵溪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条件、质量条件、区位条件、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等5个层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结合GIS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和法计算耕地田块的综合分值,并对贵溪市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按分值进行分等,根据评价质量等级对基本农田进行调入调出分析,使调整后的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提升,布局得到优化。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将分值<60分的耕地调出基本农田,调出面积2 32033 hm2;将分值≥90分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调入面积2 45486 hm2,调入基本农田面积略高于调出基本农田面积,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总体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夷陵区为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从耕地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生态条件3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将综合质量分≧80的划为高度适宜区,占比为18.13%,集中分布在东南平原地区;综合质量分在70-80之间的划为中度适宜区,占比21.82%,重要分布在东中部丘陵地区,优先将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的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本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叠加分析,按照保留、调出、调入三个部分进行调整优化,为"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不同耕地利用分区,针对分区内的耕地提出差异化的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以耕地利用优先序评价结果来看,安阳市一级粮作区面积为91 789.0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8%;二级粮作区面积为216 329.5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97%;三级粮作区面积为100 255.1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55%,可以看出安阳市大部分耕地粮食生产的优先级很高,适合作为粮食生产用地使用;叠加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将安阳市耕地利用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补划潜力区、质量提升区、可调整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础。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选用土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条件、地块空间形态和生态安全格局4个指标因素,利用指数衰减赋值、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多因素指数等方法构建察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各指标质量评价等级,确定察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方案。结果表明,察县耕地质量总体情况良好,全县55.74%的耕地质量较高,44.99%的耕地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技术,根据印台区耕地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采样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铜川市印台区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结果表明,印台区总耕地面积为19 177.85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1.50%;其中一级地、二级地、三级地、四级地和五级地的面积分别为3 692.66、4 991.53、2 644.04、6 568.90 hm2和1 280.72 hm2,质量较低的四、五级地占地比例很高,达40%以上;地力水平整体处于国家标准的中等偏下等级。影响耕地地力水平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地形起伏较大、地块分布散碎,缺乏灌溉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今后应加强有限耕地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兴建水利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8.
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海伦市是中厚层典型黑土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食县。为了揭示东北典型黑土示范区海伦市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每五年为一期,共8期的长时序分析,建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指标赋予权重,结合专家评分与线性内插法实现评价因子的定量评价,最终将各评价因子进行空间权重叠加获得1985-2020年海伦市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海伦市1985年耕地质量优于其他年份,一级、二级和三级耕地面积减少,五级耕地面积明显增加;海伦市东部耕地质量高于西部,1985-2020年四级、五级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以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区域;1985-2020年一级、二级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及双录乡附近;本研究将遥感技术引入耕地质量评价中,合理揭示了其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域今后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今后进一步可持续利用和管理黑土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做好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特征分析,能够准确的去掌握耕地的质量,这将有利于测土配方工作的开展。该文以清远连州市耕地地力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面积特征、空间特征等方面分析各等级地力特征。结果表明:一级地到八级地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99%、11.89%、30.45%、24.51%、17.58%、8.53%、1.78%、0.28%;一级地和二级地主要分布于各镇开阔的宽谷冲积平原或河流冲积平原及村附近排灌条件优越,三级地、四级地及五级地主要分布于清远连州市西部、东部及北部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区;六级、七级和八级地多位于各镇的丘陵山地,排灌条件都比较差。这将对于探究清远连州市耕地地力及资源状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 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 hm2,占2.30%;二级地20689 hm2,占36.78%;三级地31097 hm2,占55.28%;四级地3136 hm2,占5.60%;五级地20 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hm2,占2.30%;二级地20689hm2,占36.78%;三级地31097hm2,占55.28%;四级地3136hm2,占5.60%;五级地20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地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农田精确质量评价结果,采用ARCGIS平台、DELPH(特尔斐)模型与AHP结合专家经验对选取的1988个土壤样本进行了质量评分,并根据累计曲线法划分地力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1级耕地占总面积的5.13%;2级耕地占22.45%;3级耕地占44.98%;4级耕地占22.62%;5级耕地占4.82%。为准确地反映了该研究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7.60万hm2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1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2.07万hm2,占总面积的11.8%;2级地IFI0.8~0.84,面积5.72万hm2,占32.5%;3级地IFI0.75~0.79,面积4.50万hm2,占25.6%;4级地IFI0.70~0.74,面积2.49万hm2,占14.2%;5级地IFI0.65~0.69,面积1.84万hm2,占10.4%;6级地IFI<0.65,面积0.98万hm2,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农五师89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农五师89团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以农五师89团为研究区,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GIS 技术等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农五师89团耕地四、五级地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8.64;、35.34;,一级地和六级地较少,不足总面积的4;,二级地、三级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3.70;和16.19;.[结论]农五师89团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中低产面积较大,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种植规划.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潜江市城市周边地区为例,运用LESA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次序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表明,潜江市城市周边耕地自然质量总体较好,永久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耕地立地条件的差异.其中,综合评价质量条件最优的耕地面积为27.55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8.24%,可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划入区;综合评价质量条件较优的耕地面积为100.64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6.65%,可划为适宜划入区;综合评价质量条件较差的耕地面积为22.80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5.11%,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划入区.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工作中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耕地质量的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存在片面追求优质耕地、忽略“优质集中”耕地保护方针中的“集 中”管理方式。为判别前后不同年份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程度的变化,应用GIS 相关分析工具,在耕地质量分 等定级的基础上,设计了创建近邻表法和最临近分析法两种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的方法,并以广东省云 浮罗定为例,研究了基本农田以及优质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基期2010 年与规划2020 年空间连片性程度的 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显示罗定市基本农田调整后空间连片性程度有所提高,优质基本农田连片性程度 明显低于整体基本农田的连片性,整体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忽略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定义中耕地质量 的范围,降低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的准确度,优质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更能准确地表达基本农田 空间连片性程度。通过分析对比两个时期基本农田以及优质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程度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提 高基本农田空间连片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综合指数法等,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选择了包括≥10oC积温、无霜期、耕地坡度、地形部位、耕层厚度、质地、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抗旱能力等11个评价因子为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对逊克农场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一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788,面积为53350.0亩;二级地IFI0.736~0.788,面积为199864.0亩;三级地IFI0.685~0.736,面积为147774.0亩;四级地IFI0.633~0.685,面积为66192.0亩;五级地IFI0.581~0.633,面积为36023.0亩;六级地IFI<0.581,面积为25369.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