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李果实贮藏保鲜的因素及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李果实采后生理变化及影响其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李果实主要的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2.
桃采后生理及贮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桃果实采后呼吸生理、乙烯生理及桃果实贮藏期间各组分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桃采后生理研究进展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桃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纳米膜对芦笋的保鲜效果及芦笋贮藏后不同部位的可食品质,分析了两种纳米膜包装袋A和E对其在(2℃±1℃)冷藏期间绿芦笋不同部位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期间绿芦笋硬度增加,与对照相比,纳米膜包装对茎头部、中部和基部均有延缓硬度增加的作用,而E包装延缓绿芦笋的硬化效果优于A包装;冷藏期间叶绿素含量下降,纳米膜包装贮藏7d后,E包装对茎头部叶绿素含量下降有延缓作用,但对芦笋基部的叶绿素含量,不同包装处理间无明显差异。E包装延缓了VC含量的损失,保持了较高的酸含量,A包装保鲜效果略差。相同纳米膜包装的绿芦笋不同部位的硬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绿芦笋的基部硬度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茎头部,但基部叶绿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小于茎头部;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茎头部附近硬度升高相对较缓,基部变硬显著,茎头部位叶绿素含量下降趋势较陡,基部叶绿素含量变化平缓;两部位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均呈平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芒果采后及贮藏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芒果是跃变型水果。采收后果实品质和代谢生理等发生重大变化,笔者从芒果果实的采后品质变化、呼吸强度、乙烯代谢、活性氧代谢、Ca2+对果实后熟的影响、逆境生理及不同采后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芒果采后和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芒果采后保鲜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6-BA处理对绿芦笋低温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绿芦笋采用10、20、30 mg/L三种不同浓度的6-BA(6-苄氨基嘌呤)进行处理,在(-0.2±0.3)℃的冷库中贮藏12 d,研究6-BA处理对绿芦笋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6-BA处理均可提高绿芦笋的低温贮藏保鲜效果,其中以20 mg/L浓度的6-BA处理效果最好,可有效降低绿芦笋的呼吸强度,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水分的散失,明显抑制叶绿素和VC的降解及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延缓绿芦笋的衰老进程,贮藏至12 d时,商品率为74.5%。  相似文献   

6.
以绿芦笋为试材,研究浓度为0.1 mmol/L的L-精氨酸对其在4℃贮藏过程中品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的L-精氨酸浸泡30 min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绿芦笋的腐烂率、失重率和残渣率,减缓叶绿素的消耗及丙二醛(MDA)的生成,并通过有效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从而延缓了木质素的生成,提高绿芦笋的总抗氧化能力,说明0.1 mmol/L浓度的L-精氨酸处理能有效维持采后绿芦笋的品质,且L-精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果蔬保鲜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石榴果实采后生理变化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榴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包括品质变化、呼吸和乙烯释放、冷害以及褐变生理、采后病理等进行论述;为提高石榴果实的贮藏保鲜品质,对石榴贮藏保鲜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枇杷采后生理变化与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枇杷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并对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处理作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下半红赞皇大枣的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结果表明,赞皇大枣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逐渐降低,乙醇和MDA含量前期缓慢上升、后期上升加快,PG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降低。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对保持枣果品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台湾青枣贮藏期间外形与生理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台湾青枣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跃变高峰出现在第6天;果皮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先升后降,室温贮藏6天后其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对绿芦笋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供体,研究SNP对绿芦笋贮藏品质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1 SNP可以延缓芦笋贮藏期间组织中呼吸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降低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了失重率、纤维素含量的升高及丙二醛(MDA)的累积;抑制了POD活性,从而保持了采后绿芦笋的品质。 在室温条件,其货架期延长3 d。  相似文献   

12.
1-甲基环丙烯延缓果实衰老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甲基环丙烯(1-MCP)是一种乙烯作用抑制剂,可以延缓采后果实的衰老,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本文综述了1-MCP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和1-MCP处理对果实衰老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1-MC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包装材料对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贮藏12 d不同包装材料对绿芦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微孔膜包装可明显抑制绿芦笋的呼吸强度,降低水分损失和叶绿素的分解速率,较好地保持了绿芦笋的原有品质;PE膜包装能够有效降低VC的降解速率,但保鲜效果较微孔膜次之;保鲜纸包装能够较好地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但贮藏期较短;泡沫箱包装对延缓绿芦笋衰老效果不明显,不适于用作绿芦笋贮藏保鲜的包装材料,可结合其他措施作为周转箱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的甜瓜在贮藏过程中生理及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本地7—8月集中上市的四个不同品种的甜瓜为试材,研究在低温贮藏期间各品种甜瓜果实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甜瓜品种对采后果实的生理与品质影响较大。与其他的品种相比,金皇后品种的甜瓜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耐贮性,果实的呼吸与乙烯高峰推迟了7 d,硬度、SSC、VC含量的下降速度较缓慢,贮藏35 d时的腐烂率为15%,适于1个月左右时间的贮藏,但由于硬度较低,不适于较长距离的运输;金蜜3号、金甜蜜和8501三个品种的甜瓜果实采后品质下降速度较快,适于较短时间的贮藏。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背景,以及冷敏果实冷害产生的原因,描述了果实特有的香气成分、果实的风味阈值,探讨了桃果实香气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和前体物质,提出桃果实可能的特征风味物质合成途径,以期阐明桃果实冷害及低温下特征风味物质合成机理,据此建立和完善采后低温贮藏技术,进而为桃果实在冷藏期间以及冷藏回温后风味保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杨梅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杨梅的采前技术措施、采收、挑选分级、预冷、贮藏保鲜、包装运输六个环节综述了目前杨梅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塑料箱式气调和真空充气包装法贮藏杨梅的新技术,提出了今后杨梅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照条件对几种类型蔬菜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光照条件对番茄、西兰花、花椰菜和芦笋4种类型蔬菜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近室温(15℃)、亚低温(8℃)和适宜贮温(0~2℃)3种温度,分别对该4种蔬菜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呼吸强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采后离体蔬菜的呼吸代谢作用有较大影响。在同一贮藏温度下,番茄、西兰花和芦笋置于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的呼吸强度低,光照降低呼吸代谢的效果明显;而花椰菜则受光照的影响较小,光照抑制呼吸强度的效果不显著;同时,光照对呼吸代谢的影响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贮藏温度越低,光照对呼吸强度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6-BA处理对鲜切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鲜切绿芦笋分别用10mg/L、20mg/L、30mg/L浓度的6-BA处理后,置于(2±1)℃条件下观察品质变化。结果表明,2℃贮藏条件与20mg/L6-BA最佳浓度处理方法结合可使鲜切绿芦笋呼吸强度明显降低,抑制细胞膜透性上升和可溶性蛋白下降,减少MDA累积,阻止叶绿素降解。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绿芦笋低温贮运保鲜技术,将采后绿芦笋用CO2和果蔬液体保鲜剂处理,并在(0~0.5)℃冷库中贮藏,测定其品质指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MAP(15%CO2和20%O2)+保鲜剂和MAP处理的绿芦笋出现的呼吸高峰比对照推迟10天;同时MAP+保鲜剂处理对V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丙二醛浓度积累以及纤维素含量的上升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贮藏45天时,MAP+保鲜剂处理组的商品率仍高达92%,与MAP和对照组相比分别高4%和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