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钛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在大豆初花期用20mg·L-1柠檬酸钛喷施植株,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对大豆株高、干物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强度进行测定,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收获后大豆籽粒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经化学分析,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也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设置不同梯度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不同施氮水平下,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生物量在N3P2K(高氮)处理中达到最大值,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表现为减少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降低固氮酶活性。与低氮处理相比,其它处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较弱。增加施氮量能够改善大豆产量性状,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和粒数,但与N1P2K(低氮)处理相比,N2P2K(中氮)、N3P2K(高氮)处理的产量稍有下降,分别减少了6.8%、1.1%。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对R2期大豆根系生长和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大豆植株及籽粒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生物炭用量处理(0%、1%、5%、10%,生物炭/干土重),分析了不同处理下R2期大豆根系和植株形态特性以及植株体内氮和磷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会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并对大豆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产生积极影响。5%和10%生物炭处理会显著增加大豆叶面积(分别较对照高62.0%和74.5%)和植株鲜重(分别较对照高57.1%和72.6%),提高茎叶的氮磷转移量,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平均比对照高51%)。10%生物炭处理会显著增加大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比根长以及氮、磷收获指数,分别较对照高19.4%、25.1%、27.4%、28.7%、10.7%和8.9%。生物炭对大豆根系发育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细根(0.5mm)的伸长和增长,在1%、5%和10%生物炭处理下,细根长度占植株根系总长度的比例从无生物炭处理的71.4%分别增加到76.4%、82.7%和8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籽粒产量与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以及氮磷收获指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长与土壤养分含量、氮磷收获指数以及氮、磷转移量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之,施用一定量的生物炭能够对土壤养分含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促进大豆根系生长,影响大豆植株体内养分吸收和利用,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钼、硼供给水平对大豆钼、硼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个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钼、硼水平,研究了4个生育期大豆对钼、硼的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施钼或硼后,大豆钼或硼的吸收量和含量都显著增加,钼高量使大豆钼的吸收量和含量进一步增加,硼高量则使大豆硼的含量增加而吸收量降低;钼适量在生长前期抑制硼含量的上升,在后期则促进大豆硼含量的增加,硼适量在前期有利于大豆钼含量的增加,在后期则产生相反的效果;钼、硼适量使前期大豆钼的吸收量和含量较钼适量高,在后期则较钼适量低,钼、硼适量处理时大豆硼的吸收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但该处理大豆硼的含量在整个生长期一直低于硼适量处理;钼、硼高量处理的大豆钼或硼吸收量和含量都介于钼高量和硼高量处理之间;大豆所吸收的钼主要向籽粒转移,所吸收的硼主要积累在叶中;在不同钼、硼各处理下3个大豆品种的钼、硼吸收和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1.氮大豆缺氮时,下部叶片开始叶色变浅,呈现淡绿色。而后逐渐变黄而枯干。严重缺氮时,植株生长停止,叶片逐渐脱落。大豆从土壤中吸取的氮素,对获得大豆高产是十分必要的。大豆在苗期,植株尚不能或很少利用根瘤菌共生固氮供给的氮素,因此,吸收土壤氮素显得很重要,特别是缺氮的土壤施少量氮肥作种肥是必要的。当5~7片叶后植株吸收氮的速度剧增,盛花期、结荚期达到高峰,鼓粒期逐渐下降。实践证明,由于初花期是大豆生育期中吸氮高峰的开始期,因此,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法,以加入锌(10 mg/L)的营养液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0.05、0.1、0.2、0.5 mg/L)钼对锌处理下茴香植株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对锌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锌处理后,随钼浓度增加,茴香植株株高均显著降低,地上部及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根冠比差异均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增加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再增加趋势,以0.1 mg/L钼浓度最低,显著低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与丙二醛相反,POD活性有逐渐升高趋势,而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钼处理的全氮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以0.1 mg/L钼浓度处理最低,均显著低于对照.锌处理后,随钼浓度增加,茴香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锌含量均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且锌主要累积在地下部.地上部锌含量以0.1 mg/L钼浓度最低,显著低于对照;地下部锌含量以0.5 mg/L钼浓度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因此,增加钼浓度对锌处理下茴香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0.1 mg/L钼浓度处理能显著提高茴香植株的生物量累积;锌处理后,适量的钼处理能显著降低茴香地上部对锌的吸收累积,显著提高茴香地下部对锌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7.
钼、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 3个大豆 (Glycinemax)品种浙春 3号、浙春 2号和 3811为材料 ,设置了不同的钼、硼处理 (低钼低硼、施钼、施硼及钼硼同施 ) ,研究了钼、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钼或硼促使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 ,降低了大豆籽粒中钙和脂肪的含量 ,使大豆籽粒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 ,各氨基酸的组分 (脯氨酸除外 )或多或少都有增加 ,氮、磷、钾的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 ,而对籽粒中镁含量的影响不大。在提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籽粒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降低籽粒的脂肪含量上 ,钼、硼适量同施较单施钼或硼作用更大。钼和硼在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个大豆品种的品质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3品种对钼、硼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和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土地当量比(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 110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麦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氮肥对大麦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大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弱;成熟期茎叶氮含量、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含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籽粒氮含量增速缓慢;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降幅较大。[结论]施氮水平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花椰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春茬花椰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形态及配比对其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更有利于花椰菜干物质量的积累;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相比,前者有利于植株根的伸长,后者有利于根的加粗,而两者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NO3--N∶NH4+-N=3∶7~5∶5时花椰菜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单一氮源、NO3--N∶NH4+-N=7∶3处理时的光合速率均下降,其中,铵态氮处理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而其它处理主要是气孔因素.因此,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以3∶7~5∶5配施比单一形态氮肥更有利于花椰菜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1.
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普通玉米高,平均高6.9%;形成100 kg籽粒所需氮量高于普通玉米,平均高0.13 kg,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营养体中氮的输出率比普通玉米低,籽粒中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籽粒灌浆期间直接从土壤中的吸收,占籽粒氮的70.05%(普通玉米为40.65%)。说明高油玉米的需氮量大且籽粒灌浆期间吸收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磷酸二铵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与普通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异性。【方法】于2011和2012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在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下,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本试验采用品种、施肥量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磷酸二铵苗期施入,施肥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F0:0 mg•kg-1干土;F50:50 mg•kg-1干土;F100:100 mg•kg-1干土;F150:150 mg•kg-1干土;F200:200 mg•kg-1干土。在大豆的苗期(V3)、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鼓粒末期(R7)和成熟期(R8)对各处理选取3盆生长一致的植株混合取样,精细冲根。按器官分开后,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2SO4-H2O2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氏定氮仪(KN520)测定,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干物质量乘以N、P、K百分含量为N、P、K积累量;由籽粒中养分含量与单株养分积累量的比值计算得养分收获指数;由单株养分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计算得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结果】大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利用在品种间差异显著。超高产大豆从出苗到成熟需要积累较多的养分,其地上部和根部氮、磷积累量除苗期外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鼓粒中期的根部钾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超高产大豆具有较强的养分转运能力,其氮、磷、钾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同时,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超高产大豆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显著低于普通品种。施肥对大豆植株的养分积累、转运与利用有显著影响。在各生育时期,施肥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养分收获指数及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有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氮和磷的积累量、钾素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无论超高产品种还是普通品种均在最高施肥水平(200 mg•kg-1干土)下达到最大,超高产品种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较普通品种的增加量少;而钾素积累量、氮和磷的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钾素数量在超过一定施肥量后反而有所降低,超高产品种较普通品种的降低幅度小。【结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转运能力和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施肥显著增强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却降低了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细菌有很强的解钾能力,同时还有解磷和固氮能力。将其菌剂与土壤混合制成每克干土含10亿左右细胞的生物钾肥,用于大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钾肥可使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促进大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使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根瘤数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施硒对大豆植株中N、P、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低浓度的硒能刺激硒积聚植物的生长,而强烈地抑制硒非积聚植物的生长。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的硒对大豆各生育期植株中N、P、K含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的氮含量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复杂。不同生育期各处理中氮含量在叶中最多,大致分布为叶>根>茎。2)苗期植株中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生育期。3)大豆植株中的钾含量以籽粒中最高,但硒处理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硼钼与磷酸二铵配合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硼钼微肥拌种,可使大豆植株生长繁茂健壮、叶色浓绿,并能起到增花、保荚的作用。硼钼微肥的施入弥补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状况,促使根瘤菌的固氮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提高单株粒数和粒重。硼钼微肥拌种或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大豆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处理下,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对于参试的2个大豆品种在本试验所设置的各处理组合中,最适宜施肥量及种植密度组合均为施纯氮180 kg/hm<'2>、留苗15万株/hm<'2>;植株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最终的产量形成均集中在植株的中、上层籽粒.  相似文献   

17.
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钼、氮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仍然是冬小麦高产所必需的,在高施氮量下配施钼肥,钼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更明显,并提高氮肥增产效果;高氮条件下施钼能增加冬小麦出苗数、冬至苗数和穗数以及株高、穗长,并使植株、麦穗整齐度增加;施钼处理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高峰在拔节至抽穗期,而缺钼植株则在抽穗至成熟期。施钼植株拔节期、抽穗期功能叶干物重增加,说明功能叶光合能力因施钼而增强;与营养器官相比,钼肥能更显著地增加籽粒产量,对生殖生长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6-BA对小麦花后C/N物质运转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以豫麦34和扬麦9号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花后用0.01 mol.mL-16-BA分别处理穗部和旗叶,研究6-BA对小麦花后植株C/N物质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BA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质量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且旗叶处理比穗部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6-BA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谷蛋白含量,对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影响较小;穗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低于对照和旗叶处理,使穗处理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6-BA处理降低了扬麦9号籽粒支链淀粉含量,豫麦34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BA处理降低了营养器官花前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与转运率,也降低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但提高了花后氮素同化量及同化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与穗处理相比,旗叶处理降低了花前贮藏干物质和氮素运转量对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贡献率,但提高了花后同化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贡献率。上述结果表明6-BA处理促进了籽粒蛋白质的合成,但降低了籽粒质量和淀粉的合成,旗叶处理较穗处理作用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生产中氮磷肥的大量投入,高产良种及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大豆收获后带走的钾素越来越多,造成土壤有效钾含量大幅度下降,钾素营养收支不平衡。因此,提高钾肥施用水平,已成为大豆生产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措施。   研究证明,大豆缺钾根瘤数量减少,导致生长速度降低;同时抑制根瘤的形成和固氮作用,因而影响大豆的长势和干物质积累。   大豆生长发育所需氮素来源有两个,即根瘤菌所固定的空气中的氮和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氮,因此根瘤固氮在大豆栽培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大豆与细菌的复杂而紧密的共生过程中,大豆为根瘤菌提供养料,而根瘤菌则为大豆提供可利用的氨态氮。大豆植株做为根瘤菌的寄主,凡有利于寄主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生产的因素,均可促进生物固氮的进行。   生产实践证明,大豆需钾量较高,增施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1增施钾肥能促进大豆根系生长,增加根量。由于大豆根毛分生组织的钾浓度高于其周围的组织,土壤中钾离子含量高,可促进根毛的生成和发育,有利于大豆根系吸收养分。   2增施钾肥能促进大豆根瘤形成,增强固氮作用。施用适量钾肥,能促使大豆根瘤体积增大,固氮菌数量增加,固氮能力增强,固氮量提高,有利于大豆生...  相似文献   

20.
灌溉和尿素类型对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条件下,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用量对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施氮水平和2个水分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尿素与水耦合对玉米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灌水条件下,施氮处理玉米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均大于对照,控释尿素处理玉米的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大口期前低于常规尿素,开花后却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及花后籽粒吸氮量,营养器官虽可获得较大的氮素累积,但降低了向籽粒转移氮量。同一氮水平下,灌浆水提高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吸氮量、花后籽粒吸氮量和花前转移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也显著降低。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与水分对玉米氮素吸收、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耦合效应更显著。【结论】与常规尿素相比,不论有无灌浆水,控释尿素均能较好地协调玉米的地上部生长,具有明显的“前控后保”效果,利于获得高产与优质的同步,而灌浆水可以显著提高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