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东方红18.4 kW(25马力)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结构精巧、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逆行器操纵结构。  相似文献   

2.
铲式精密打穴播种机结构参数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铲式成穴器的结构和成穴机理为基础,将成穴器与倾斜圆盘勺式精密诽种器组合设计成铲式精密打穴播种机。通过分析播种机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对铲式成穴器和打穴铲以及排种器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设计计算公式。最后,以玉米精密播种为例,对播种机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CF120系列轮式拖拉机——110~150hp(CF1104/1204/1304/1404/1504)新产品特点及新技术应用:1.全新整体设计,外形美观、大方,底盘结构先进、强度高,功率范围110~150hp,性能优于其他同类产品,适用范围广。2.新型变速箱,采用内置逆行器专利技术(专利号:CN200820070705.0)速度可达(5×4×2)+  相似文献   

4.
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开发具备超级爬行挡和逆行器拖拉机变速箱。变速箱结构采用定轴式圆柱齿轮外啮合四级减速传动方案,结构强度高,工艺简单,减速比大,实现超级爬行挡功能。该变速箱应用于某款大马力拖拉机,较好的满足了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使用爬行挡对超低车速的特殊作业需求,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摆动凸轮开启内投种穴播器,2次投种集于一体,缩短了输种距离,省略了传动装置;下位投种器采用定、动2瓣结构。本文对此种穴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调节部件的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设计制造此穴播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长江  张瑞 《农业机械》2023,(11):76-78+84
为了提高窝眼式排种器的充种率,降低排种器工作时空穴率,保证排种器作业质量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窝眼式排种器充种过程数学建模研究分析,找到了制约排种轮最大工作转速的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为适应不同种类种子的窝眼式排种器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播种机传动结构和传动比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其他型式排种器结构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排种器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到育苗的质量。为此,介绍了带有环形导槽的型孔机械式排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型孔等关键部件结构及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试验证明:该排种器在排种质量、效率上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Pro/e集成的Mechanica结构分析模块,对采摘器的刮板和毛刷在一定载荷下的应力和位移进行了结构分析,对主要部件的尺寸做了优化分析,计算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为物理样机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可靠性.优化了采摘器的刮板和毛刷的件的尺寸,对于采摘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虚拟设计,可对设计模型在虚拟工作环境下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估及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穴单粒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气流悬浮理论供种的滚筒式排种器。同时,利用三维软件建模,设计出排种器的总体结构,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参数,并搭建了排种器台架式试验台。试验验证表明:该排种器可以满足精量播种的设计要求,平均单粒指数为93.04%,平均多粒率为5.0 1%,平均漏播为1.5 9%。该研究为精量排种器的进一步设计研究和参数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玉米播种的合格率,降低单粒率、重播率和和漏播率,对玉米播种机的排种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用图像白噪声处理,提出了圆盘精密排种器的结构优化方法。在排种器圆盘倾斜角度的设计优化过程中,为了提高玉米种子尺寸结构图像信号采集的准确度,引入了一种白噪声信号处理的倾斜角度和理论计算值进行结合,优化了排种器的结构。为了测试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排种器的播种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发现,改进后的排种器在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性能上都优于普通方法设计的排种器,提高了玉米播种机的播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并联机构拓扑信息的符号描述方法对于计算机辅助机构拓扑结构分析和机构型综合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并联机构的SOC组成原理,遵循机构学领域符号表达习惯,提出了具有代数运算功能的并联机构符号描述系统,将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表示为一种符号多项式,其中每一项代表一条支路;分析了运动副方位关系的传递性,提出了方位关系组的概念,给出了运动副方位关系的符号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POC集的符号推导方法,将支路的POC集表示为所含运动副POC集的加法运算,将整个并联机构的POC集表示为各支路POC集的乘法运算。该符号描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符号语言的代数特征,便于进行并联机构拓扑不变量的自动分析,为计算机辅助并联机构型综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4-TPT与其变拓扑结构并联机构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并联机构具体可行的变拓扑结构途径.以4-TPT并联机构为例,以其串联分支为基础,依据螺旋理论研究了其中一种变拓扑实现形式,得到了数量众多的对称型与非对称型变拓扑结构并联机构.通过对该类变拓扑结构并联机构特性进行的分析、研究和对比,表明变拓扑结构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与灵巧度性能指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单开链支路为单元,揭示了对称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组成的规律,提出了输出运动为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型综合方法.型综合共得到5种对称的三维平移3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和6种对称的三维转动3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非对称三平移并联机构的运动条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三平移并联机构结构组成、运动输出特点的基础上,用螺旋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并联机构实现三平移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根据实现三平移的运动条件及机构支路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非对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该机构具有良好的运动解耦性、易控制、加工简单等特点,该研究亦为三平移并联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平移二转动并联稳定平台拓扑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方位特征集理论和单开链单元,研究了少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并以运动输出为一平移二转动并联稳定平台为例,阐述了少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拓扑结构综合的详细步骤,对包含有一平移二转动输出的单开链支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选出符合条件的单开链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了多种符合条件的拓扑结构类型。设计人员可根据此方法得到支路结构和拓扑参数特征选择最优机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位特征(POC)集方程的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给出了可实现两平移两转动(2T2R)并联机构(parallel mechanism,PM)的型综合过程和方法,包括基于拓扑等效替代的复杂支路综合方法、支路几何装配条件的判定方法及驱动副的判定方法等,得到了15种2T2R构型,其中10种为新构型;并且,对这些构型按支路结构和动平台数目进行分类,对它们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得到其所包含的AKC(Assure运动链)(包括独立回路数、耦合度数)、自由度类型和运动解耦性。本文综合出的构型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装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基本运动链(BKC)为单元的并联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拓扑结构设计方法。首先,提出基于BKC的并联机构组成原理表达式;其次,基于BKC的组成原理及其耦合度k的计算公式,设计给出理论上满足k=0~3且基本回路v=1~5的53种BKC基本类型及其解析表达式;其中,最常用的6种BKC基本类型能解析表示出40种BKC拓扑结构,而这些BKC拓扑结构成为常用并联机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最后,提出一种直接以BKC为设计单元,同时满足方位特征集(POC)设计目标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的一般性实用方法,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无需综合支链及其在动、静平台之间的拓扑布置,仅含3个步骤,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与已有的主要型综合理论方法相比,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球面并联腿机构,并以该机构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越障性能良好的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阐述了该机构的组成,采用解析几何法和闭环约束方程构建了RUPU-RUPR球面并联腿机构的位置逆解、工作空间、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运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RUPU-RUPR球面并联腿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在给定动平台的运动规律和外力后,通过动力学方程求解出RUPR驱动支链驱动力,RUPU驱动支链驱动力矩以及RUPR驱动支链约束力矩,并给出动力学模型仿真解。结果表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含方位特征支链的并联机构是一类特殊结构的刚度好、承载大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首先,提出了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的构型组成原理,简化了该类机构的方位特征方程、自由度、耦合度等拓扑特征的计算公式,以及拓扑结构综合步骤;其次,根据方位特征方程,综合了2~5自由度方位特征支链以及无约束主动支链的拓扑结构型式,以4自由度并联机构为例,给出了该类机构结构综合的原则和方法。再次,根据方位特征支链中的驱动副数目(0、1、2)对机构进行分类,并给出具体结构设计案例。最后,针对部分机构存在的力学性能不好的问题,提出了支链结构优化和对称性结构优化2种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及其相应案例。本文工作为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综合提供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依据平面并联气液动连杆机构的拓扑结构特征,基于相同的序单开链分解线路,建立了与机构拓扑结构相统一的机构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模型,得到了维数恰等于机构耦合度的平面并联气液动连杆机构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以3自由度平面并联气液动连杆机构为例,进行了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