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发酵液体饲料在欧洲已广泛使用 ,并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仅从发酵液体饲料对猪的生产性能、胃中酸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发酵液体饲料的发酵控制 ( p H、温度、水料比及日粮组成、发酵促进剂 )和发酵液体饲料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发酵液体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液体饲料在欧洲已广泛使用,并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仅从发酵液体饲料对猪的生产性能,胃中酸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发酵液体饲料的发酵控制(pH、温度、水料比及日粮组成,发酵促进剂)和发酵液体饲料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发酵液体饲料在猪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液体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后的液体饲料。与使用酸化剂相比饲料发酵能产生更多的酸和有益中间产物。因此,饲喂前的精细发酵已经成为液体饲料研究的一个新进展。现代饲料生产中,利用悬浮技术将配合饲料加工成均匀分散的液态饲料。同时,使用有益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最终得到发酵液体饲料。  相似文献   

4.
发酵液体饲料在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液体饲料(FLF)作为一种新型饲料在欧洲已广泛使用,并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李军,2001)。FLF较传统干料和液体饲料在应用上有很多优势:①可以使用食品发酵工业副产物,大大降低饲料成本;②通过有益菌的发酵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动物  相似文献   

5.
发酵液体饲料--一种新型饲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世纪末,来自屠宰场的下脚料和肉屑就被作为最初的液体饲料原料,到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已开始广泛使用液体饲料,对液体饲料的应用也日益增长。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液体饲料经发酵较使用酸化剂可产生更多的酸,至此,饲喂前的精细发酵已成为液体饲料的一个新进展。这使得发  相似文献   

6.
发酵液体饲料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酵液体饲料的优越性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liquidfeed ,FLF)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最早使用是在2 0世纪80年代末的荷兰,当时的发酵液体饲料实际上就是湿拌料。之后,丹麦、法国、瑞典、西班牙、瑞士等国也陆续加入到了使用者的行列,发酵液体饲料开始得以探索性地使用,发酵液体饲料在以下几方面对断奶仔猪表现出优越性:1 1 维持肠绒毛生长,提高采食量 小肠绒毛是猪体内生长最快的组织,其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直接从肠道吸收,即使是短暂的饥饿也会使肠绒毛高度迅速降低,从而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Pluske等,1 996)。而发酵液体饲料解决了液体…  相似文献   

7.
<正>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 liquid feed,FLF)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最早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荷兰,当时的发酵液体饲料实际上就是湿拌料(陈文斌,2004)。随着现代饲料工业技术的发展,发酵液体饲料正朝着可人工控制发酵过程的方向发展(王金全,2009)。  相似文献   

8.
正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 Liquid Feed)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最早使用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荷兰,当时的发酵液体饲料实际上就是湿拌料。之后,法国、瑞典、西班牙等国陆续开始使用此种饲料,发酵液体饲料开始得以探索性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干饲料和湿拌料,发酵液体饲料在养猪生产中有诸多优势。例如减少胃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抑制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胞内劳森氏菌等肠道  相似文献   

9.
<正>1发酵液体饲料的概述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liquid Feed,FLF)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荷兰,发酵液体饲料是指通过人为控制发酵条件下,有益微牛物通过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适口性好,营养水平高的饲料原料~([1])。一般发酵液体饲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pH4.5;乳酸菌数量9×10~9 CFU/mL;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发酵液体饲料的营养特性的研究和在对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现状了解到,发酵液体饲料是一种新型液体饲料,可以降低仔猪胃内的酸度,增加仔猪的采食量,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同时,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控制仔猪的腹泻,减少少抗生素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具有抗病作用的生物有机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具有抗病作用的生物有机肥的内涵、作用原理、种类、生产和应用效果,其中着重阐述了其生产过程及应用效果,并对具有抗病作用的生物有机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无芒雀麦为实验材料,经过2年研究观测,结果发现,施氮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季施氮135 kg/hm2、春季施氮9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723.1 kg/hm2;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后短营养枝转化,施氮对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影响显著,春季施氮增加每生殖枝的小穗数、每小穗的小花数、每小穗的种子数,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秋季施氮主要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使第2年生殖枝数增加,其中秋季施氮135 kg/hm2,生殖枝数最多达728.3枝/m2.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为研究材料,以土壤pH、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三个因素设置正交实验,研究蓝莓在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生长时期,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蓝莓健康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萌芽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4.2,有机肥施用量14.4 kg,珍珠岩施用量3600 g,净光合速率达到11.23 umol CO2 m-2s-1。生长旺期,最佳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有机肥施用量7.2 kg,珍珠岩施用量为5400 g,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10.11 umol CO2 m-2s-1。挂果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有机肥施用量14.4 kg,珍珠岩施用量1800 g,净光合速率为8.78 umol CO2 m-2s-1。综上所述,在不同时期,土壤pH、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配比施用对蓝莓光合作用和叶片氮磷钾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对土壤条件需求不同,应该结合蓝莓生长的实际需求,在不同时期对蓝莓土壤条件进行改良,以利于蓝莓生长。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野生大豆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N、P、K肥单施与混施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生长发育、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与混施者,野生大豆干草产量比对照分别高34.5%和77.3%;单施干草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1.7%、48.2%和23.5%;N、P、K混施或N、P混施,分别比对照提高104.6%和93.2%;单施P、K,株高分别为27.3和25.3cm,冠高分别比单施N肥高11.3和11 cm;单施N、P、K,饲草粗蛋白质(CP)含量在现蕾期和盛花期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但结荚期则差异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N、P、K混施则能显著提高饲草CP含量,比对照提高21%,而NDF和ADF含量则分别下降12%和11%;综上所述,N、P、K混施比单施更有利于提高野生大豆的饲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砂培法,设2种氮素形态(NH_4~+-N、NO_3~--N),5个浓度水平(0、105、210、315、420mg/L),对在灌区与旱作区适宜种植的2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的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叶面积、叶绿素及光合生理指标,探究氮素对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性能对氮的响应程度不同,施加低浓度氮(210mg/L)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紫花苜蓿叶面积、叶绿素的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210mg/L水平时达到峰值;胞间CO2浓度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氮水平下,NH_4~+-N较NO_3~--N更有利于其光合性能的增强;2个紫花苜蓿品种相比,甘农3号对外源氮素较为敏感,对氮素的转化及利用率高,光合能力较陇东苜蓿强。  相似文献   

16.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7.
昆虫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昆虫的营养价值、昆虫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开发应用效果以及饲料昆虫的采集与培育方法,提出了昆虫饲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var. israelensis de Barjac (Serotype H-14) (B.t.i.) at a concentration of 1.6 ppm/10 min and a toxicity of 1500 AAU/mg was tested against Simulium chutteri Lewis larvae in the Orange River near Prieska, South Africa. Samples of benthic fauna from the stones-in-current biotope were collected before application of the product and at various intervals up to 80 h afterwards at 4 stations from 200 m to 11 km downstream of the application site. Fauna drift increased slightly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Bacillus at 2 stations 1.4 and 6 km respectively downstream of the application site. Large numerical decreases in benthic simuliid larval number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B.t.i. in the Orange River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 greater than 0.05).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of replicated samples that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P less than 0.05) of simuliid numbers in the Vaal River was not adequate to show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Orange River. The quantity of dead larvae on stones collected from rapids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B.t.i., and the numerical decreases found by comparing median values of larval counts on stones indicated that B.t.i. effectively killed simuliid larvae. Three days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Bacillus, recruitment of small simuliid larvae on stones 1.4 km downstream of the application site was discernible again. Tanytarsini were also numerically reduced after B.t.i. application. At a flow rate of 38 m3/s B.t.i. was visibly effective in killing S. chutteri up to 6 km downstream of the application sit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s (P less than 0.05) in numbers of larvae were seen at a site 11 km downstream of the application site.(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产品,既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又可以作为水质改良剂,对于水产业的现代化健康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益生菌的作用及主要应用菌种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推广奶牛DHI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对DHI技术的意义、技术要求、推广应用情况做了分析,并对推广应用DHI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