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济宁青山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平均光密度和mRNA分子水平的表达规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ERα和PR在济宁青山羊乳腺内的分布;以GAPDH为内参基因,qRT-PCR方法检测ERα和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ERα和PR阳性染色主要见于乳腺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腺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浆阳性着色,180日龄在腺泡上皮细胞亦可见PR阳性表达;ERα和PR平均光密度自出生~性成熟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性成熟期显著高于出生当天和初情期(P<0.05),但与180日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qRT-PCR结果显示,ERα mRNA的表达量自出生~性成熟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性成熟期最高,极显著高于出生当天和初情期(P<0.01),180日龄略有下降.PR mRNA表达量自出生当天~性成熟期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8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的3组(P<0.01).济宁青山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ERα对腺管伸长和上皮分化以及PR对腺管分支和腺泡发育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研究葛根素对乳腺组织中孕酮激素受体基因和雌二醇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乳腺发育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小鼠乳腺组织中孕酮受体基因和雌二醇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小鼠ER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葛根素试验组小鼠P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葛根素具有上调乳腺组织ER表达的作用,这是其促乳腺发育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黄芩(SBG)对玉米赤霉烯酮(ZEA)暴露幼龄雌性小鼠抗氧化能力、性激素水平及雌性生殖器官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酮受体(P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50只雌性小鼠,预饲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CK)灌胃10 mL/kg玉米油、ZEA组灌胃20 mg/kg ZEA、ZEA+SBG10组灌胃20 mg/kg ZEA+10 g/kg SBG、ZEA+SBG20组灌胃20 mg/kg ZEA+20 g/kg SBG、ZEA+SBG30组灌胃20 mg/kg ZEA+30 g/kg SBG。所有试验小鼠均饲喂基础饲粮,正试期3周。正试期间每日记录小鼠体重;分别在试验的第1、2和3周末晨饲前采集小鼠尾静脉血样,检测血清中抗氧化相关指标和性激素含量;在试验第3周末,采集卵巢和子宫,检测相关类固醇激素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CK组相比,ZEA暴露2周以上可引起雌性小鼠体重、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GSH)和雌二醇(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卵巢刺激素(FSH)水平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相对定量RT-PCR检测接种M41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蛋鸡输卵管各部分(蛋白部、峡部、伞部和子宫)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IBV早期感染(10 d)抑制蛋鸡输卵管发育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输卵管各部均有ER、PR和IGF-Ⅰ mRNA的表达,染毒组ER、PR 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IGF-Ⅰ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可见IBV可通过降低ER和 PR 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输卵管对雌激素的应答能力而影响输卵管的发育;而IGF-Ⅰ可能是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在输卵管局部起作用,是输卵管生长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三联诱导法将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当3T3-L1脂肪细胞密集后分别采用0(对照组)、0.2、0.5、1.0μmol/L生物素处理,分别在12、24与48h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甘油释放量、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脂滴包被蛋白A(perilipin A)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2h时,1.0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μmol/L组HS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μmol/L组perilipin A、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1);在24h时,各试验组甘油释放量、1.0μmol/L组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1);1.0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在48h时,1.0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1.0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5),0.5、1.0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生物素可通过促进perilipin A与ADRP表达,同时抑制ATGL与HSL表达,达到抑制脂肪分解的效果,且浓度为1.0μmol/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将培养48h的鸡原代肝细胞随机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第1组为对照组,第2~5、6~9和10~13组分别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2、4、8、16mg/L,继续培养24h后检测上清中AKP、AST、ALT、γ-GT和LDH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以硫酸铜形式添加铜2~16mg/L、以氧化铜形式添加铜8~16mg/L和以纳米氧化铜形式添加铜16mg/L,培养基质中γ-G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铜2mg/L时,硫酸铜组γ-G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8mg/L时,氧化铜组γ-G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mg/L时,硫酸铜和氧化铜组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mg/L时,氧化铜组AL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8mg/L时,硫酸铜和氧化铜组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8mg/L时,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铜2mg/L时,纳米氧化铜组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氧化铜组(P〈0.05),氧化铜组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随铜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基质中铜达到2mg/L时,纳米氧化铜比硫酸铜、氧化铜更有利于肝细胞生长,纳米氧化铜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损害作用低于硫酸铜和氧化铜。  相似文献   

7.
先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0.5mg/L脂多糖(LPS)组、10-6 mol/L孕酮(P4)组、LPS+10-5 mol/L P4组、LPS+10-6 mol/L P4组、LPS+10-7 mol/L P4组。各组在处理12、24h分别提取上清液,ELISA法测TNF-α和IL-1β的含量;各组在处理24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法测TLR4、CD14、MD2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处理12、24h,0.5mg/L LPS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PS+10-5 mol/L P4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PS+10-6 mol/L P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LPS+10-7 mol/L P4组TNF-α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IL-1β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说明P4可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LPS单独处理,TLR4和CD14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单独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添加1-5、10-6、10-7 mol/L P4组均极显著降低LPS诱导TLR4和CD14mRNA的表达(P〈0.01),而MD2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4可极显著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CD14mRNA表达,但对MD2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P4能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此过程与细胞TLR4和CD14表达下降相关,而与MD2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饲粮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G)对慢性氨氮胁迫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肾Rh糖蛋白、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4.79±0.11)g的草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C组(对照组,养于曝气后自来水中并饲喂基础饲粮)、T1组(氨氮组,养于18.37 mg/L的氨氮水中并饲喂基础饲粮)和T2组(α-KG组,养于18.37 mg/L的氨氮水中并饲喂0.75%α-KG饲粮)。氨氮胁迫后1、7、42 d进行采样,测定血氨含量及肾Rhag、Rhcg1、Rhcg2、HSP70和PPARγ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第1天,T1组血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了21%(P0.05),而日粮α-KG的添加能够有效缓解血氨含量的升高。肾Rhag、Rhcg1和HSP70 mRNA表达量在氨氮胁迫下出现显著差异。其中,氨氮胁迫后1 d,T1组Rhag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了348%(P0.05),而α-KG的添加能够缓解该现象。氨氮胁迫7 d后,T1组Rhcg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2组Rhcg1 mRNA的表达量较T1组显著降低了217%(P0.05)。氨氮胁迫42 d后,T1组和T2组Rhag和Rhcg1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增量分别为405%和833%、59%和48%)(P0.05)。此外,与T1组相比,T2组肾中HSP70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了603%(P0.05)。而氨氮胁迫7 d后,T1组和T2组HSP70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减量分别为408%和404%(P0.05)。综上所述,饲粮α-KG的添加能够有效缓解前期草鱼血氨含量的升高,并调节氨氮胁迫下Rhag、Rhcg1和HSP70的mRNA表达量,有利于草鱼应对慢性氨氮胁迫。  相似文献   

9.
双酚A(BPA)是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对动物产生生殖毒性。为了探究长期双酚A暴露对卵巢发育的影响,将孕0 d昆明小鼠(8周龄,体质量25~30 g,SPF级)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A组每天饮水给予蒸馏水(0.00 mg/kg BPA)作为对照组,B组每天饮水给与0.05 mg/kg BPA,C组每天饮水给与0.50 mg/kg BPA,D组每天饮水给与5.00 mg/kg BPA,E组每天饮水给与10.00 mg/kg BPA,F组每天饮水给与20.00 mg/kg BPA,G组每天饮水给与50.00 mg/kg BPA。BPA饮水自母鼠孕0 d到仔鼠45 d性成熟,共计63 d。结果显示,BPA剂量≥0.50 mg/kg时,仔鼠血清和卵巢中BPA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仔鼠卵巢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变化和病理损伤。TUNEL结果显示,染毒BPA≥10.00 mg/kg时卵巢颗粒细胞发生细胞凋亡(P0.05)。当染毒BPA剂量≥0.50 mg/kg时仔鼠卵巢ERα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低剂量BPA (0.05~10.00 mg/kg)显著降低ERβ表达,较高剂量(20.00~50.00 mg/kg)显著增加ERβ表达。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BPA影响了卵巢核糖体通路,其中核糖体蛋白L21、Sa表达基因显著下调,核糖体蛋白L3、S2、L7a、S26、L26表达基因显著上调。这些基因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胚胎生殖系统发育受阻和卵巢早熟。荧光定量PCR验证了转录组结果。本研究证实长期低剂量BPA暴露不会导致性成熟期小鼠卵巢器官指数变化和明显病理损伤,但会导致卵巢细胞凋亡和ER表达异常,BPA的生殖毒性可能与核糖体功能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去卵巢小鼠血清激素及乳腺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影响。50只雌性小鼠,随机选40只进行去卵巢手术,恢复7 d。分组如下:正常组、去卵巢对照组、植物甾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日灌胃20、80和320 mg/kg植物甾醇)。连续灌胃3周,第22天采集血样和乳腺组织,对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水平进行检测,对乳腺组织的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进行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去卵巢对照组小鼠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植物甾醇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持续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与正常组最接近;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去卵巢植物甾醇组小鼠血清孕酮水平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去卵巢植物甾醇组小鼠催乳素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但他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植物甾醇各剂量组小鼠孕激素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孕激素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去卵巢对照组的1.05、1.13和2.78倍。植物甾醇可改善去卵巢小鼠内源激素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乳腺组织P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选择自然发生酮病牛10头、正常对照组奶牛(健康牛)10头。分别采取酮病牛和产后不同时期的奶牛尾部皮下脂肪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ADPN)mRNA与甘油三酯脂肪酶(HSL)mRNA表达的状况。酮病牛与对照组(健康)牛分别颈静脉采血,测定葡萄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甘油三酯(TG)以及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N)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酮病奶牛血糖显著降低,血浆NEFA和BHBA、血清INS降低和INS/GN变小;酮病奶牛HSLmRNA的表达低于围产期健康奶牛产后14d和产后28d,但ADPN mRNA却极显著地高于围产期健康奶牛产后的各生理时期,表明酮病牛因能量代谢紊乱脂肪动员产物NEFA和BHBA的增多,激发导致ADPN mRNA的表达,但ADPN mRNA的表达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会降低HSL mRNA的表达,说明ADPN参与了脂肪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大肠杆菌耐药菌株药物敏感性变化与acrA和marA的mRNA水平之间的关系。用定量RT—PCR方法比较了多重耐药菌株、单药耐药菌株以及质控株ATCC25922的actA和marA的mRNA水平。结果。actA mRNA水平。多重耐药菌株SEMR是单药耐药菌株SEICI、SEICH和质控株ATCC25922的16倍;/natA mRNA水平。SEMR是SEICH的4倍、SEICI和ATCC25922的8倍;SEICI和SEICH的actA mRNA、marA mRNA水平与ATCC25922的无明显差异;同一菌株actA mRNA和marA mRNA水平的变化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一致性。结论: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actA mRNA和marA mRNA水平与其耐药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取单层生长状态良好的犊牛脂肪细胞,分别添加0、2.5、5、15、30、50、100 μg/mL外源牛重组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培养12 h后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脂联素对脂肪细胞ADPN mRNA和HS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ADPN添加量的增多,ADPN mRNA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添加ADPN 15 μg/mL时,HSL mRNA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ADPN mRNA表达量受自身的负调节,而添加适量的ADPN可刺激脂肪细胞HS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 fectious bronch itisv irus,IBV)隶属于嵌套病毒目(尼多病毒目)(N i-dov irilaes),为冠状病毒科(Coronav irid ae)冠状病毒属(Coronav irus)代表种。在IBV基因组RNA转录过程中形成5种较短的游离mRNA(由小到大分别命名为mRNA 6、5、4、3、2)和基因组胞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单层培养的新生犊牛脂肪细胞中,分别添加胰岛素(INS)与胰高血糖素(GN),每个激素设置6个梯度3个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2种激素对ADPN mRNA与HSL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抑制了脂肪细胞ADPN mRNA与HSL mRNA的表达,胰高血糖素促进了ADPN mRNA与HSL mRNA的表达,且ADPNmRNA与HSL mRNA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取单层生长良好的脂肪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10、50、100μg/L的外源牛重组瘦蛋白(Leptin),培养12h后提取总RNA,每个处理3个重复(孔),应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Leptin对脂肪细胞Leptin mRNA和HSL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Leptin对脂肪细胞内Leptin m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浓度的Leptin能提高脂肪细胞内HSL mRNA水平,其中以5μg/L Leptin的作用最为明显;当Leptin的质量浓度超过5μg/L,HSL 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体外牛脂肪细胞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5,10,15,20,25 mmol/L等不同梯度的葡萄糖,各浓度组均设置3个重复,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单层培养的牛脂肪细胞脂联素(ADPN)mRNA与甘油三酯脂肪酶(HSL)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抑制牛脂肪细胞ADPN mRNA的表达,并促进HS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反转录差异显示技术及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mRNA反转录差异显示技术可以了解不同细胞或同类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基因表达状况 ,为研究生命活动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文章对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原理 ,优点与缺点 ,以及近年来对该技术涉及的RT PCR方法、引物设计、PCR反应参数、电泳及差异条带的显示方法以及杂交方式进行了论述和评价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DD)技术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策略是目前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强劲而有力的手段。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一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就能得到应用,并产生ESTs,从而开展动植物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