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9年3—12月,对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等湖滨带及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伴生种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分析了玉溪市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玉溪市水生植物物种丰富,种群的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分布有狐尾藻群落(Com.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凤眼莲群落(Com. 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群落(Com. Phragmites australis)、荷花群落(Com. Nelumbo nucifera)、旱伞草群落(Com. Cyperus alternifolius)等26个优势群落。其中,沉水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黑藻+金鱼藻+苦草群落(Com. Hydrilla verticillata+Ceratophyllum demersum+Vallisneria natans)、狐尾藻群落(Com.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等5种,浮水植物群落主要有凤眼莲群落(Com. Eichhornia crassipes)、睡莲群落(Com. Nymphaea tetragona)等4个,挺水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芦苇群落(Com. Phragmites australis)、茭草群落(Com. Zizania caduuciflora)、再力花群落(Com. Thalia dealbata)等12个,湿生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芦苇+篁竹草群落(Com. Phragmites australis+Pennisetum hydridum)、美人蕉群落(Com. Canna indica)等5个,常见的伴生种有54种。同时,明确了水生植物群落分布特点、群落盖度、生物量与分布面积。本次调查为恢复或构建湿地及城市滨水工程中水生植被物种的选择、群落合理配置和构建指标的确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群落组成、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及人为活动等与虫害发生的关系5个方面,综述了害虫大发生群落学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害虫的发生与群落的特征密切相关.同时提出害虫生态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苇状羊茅人工草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分析了苇状羊茅人工草地节肢动物群落及各亚群落结构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非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个体数量、优势集中性、多样性H、均匀性、优势度和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总群落一致.天敌亚群落均匀性除9月外,多表现为均匀性高于总群落及非天敌亚群落;天敌亚群落优势度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均低于总群落及非天敌亚群落,而在9月居高.物种数丰富度天敌亚群落波动不大,总群落和非天敌亚群落出现低→高→低趋势,非天敌亚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天敌亚群落表现为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4.
2007年6~9月对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用多样性指数对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度.采集到该区昆虫223种,分别隶属干11目65科176属.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是蒙古栎林林缘群落>白桦林林缘群落>河滩草地群落>平榛林林缘群落>人工针叶林群落;在5个不同群落中,蒙古栎林林缘群落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群落.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昆虫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显著,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珍稀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3种珍稀植物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罗浮栲(Castanopsisfabri)群落乔、灌层及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观光木群落、罗浮栲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沉水樟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为罗浮栲群落>观光木群落>沉水樟群落.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群落均为远离稳定状态的不稳定群落,其相对的稳定性比较是沉水樟群落>罗浮栲群落>观光木群落,表现出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的趋势.这种格局的产生是珍稀优势种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陕北西阳湾植被恢复的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西阳湾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结果表明,该区的植被恢复经历了禾草草原群落阶段、半灌木草原群落阶段、灌丛草原群落阶段,最终将到达顶极群落--疏林草原群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741杨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抗虫性的转基因 74 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 ,并对不同抗虫性转基因 74 1杨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相似性分析 .结果表明 ,转基因74 1杨能明显降低群落中食叶害虫的数量 ,同时 ,使群落中食叶害虫优势种的优势度降低 .随抗虫性的增强 ,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不同抗性的转基因 74 1杨 ,抗性越强所形成的节肢动物群落与未转基因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越低 .  相似文献   

8.
江淮地区不同稻型及生育期害虫-天敌群落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分析、群落组成相似性分析和群落特征相似性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安徽江淮地区早稻、中稻、晚稻3种稻型及分蘖、孕穗、乳熟3个生育期害虫-天敌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平均水平的排序为同一稻型相邻生育期>同一稻型不同生育期>不同稻型相同生育期.早稻乳熟期与中稻乳熟期的群落组成最相似,其次为早稻孕穗期与晚稻孕穗期及乳熟期.早稻乳熟期与中稻乳熟期的群落特征也最相似,其次为早稻分蘖期与晚稻孕穗期.还对群落相似性的研究方法及安徽江淮地区的稻作制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杨树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在对安徽舍肥杨树林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用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均匀度.,与多样性H'关系密切,物种数S、优势集中性C和物种丰富度R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全年13次调查结果可将群落聚为5类,D为1.474 1.反映出群落的变化状况,聚类交替现象则反映出群落在较长时间内的复杂性.将群落结构按1年中的时间顺序分割为4段(3~4月、5~8月、9~10月、11~12月),反映了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钟花樱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野生钟花樱典型群落,分析了群落物种的组成、物种的生活型、频度分布规律与多样性指数,对群落的外貌和垂直结构及群落类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钟花樱群落木本植物组成有110种,隶属于41科.低频度、单属种植物较多,物种分布不均匀,植被分化和演化的趋势较大.钟花樱多生长在干扰后的林地或林缘,随着群落的自然演化有被其他物种替代的可能.适度干扰、开辟林窗有利于钟花樱的天然繁衍.  相似文献   

11.
广东农田杂草上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广东农田杂草上的12种病原真菌。它们是空心莲子草上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马唐上的灰梨孢(Piricularia grisea),红花酢浆草上的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丁香蓼上的月见草假尾孢(P.oenotherae),水蓼上的扁蓄假尾孢(P.avicularis),土荆芥上的甜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积雪草上的积雪草壳针孢(Septoria centellae),扁穗牛鞭草上的牛鞭草孢堆黑粉菌(Sporistorium lepturi),看麦娘上的看麦娘单孢锈菌(Uromyces alopecuri),两耳草上的雀稗柄锈菌(Puccinia paspalina),裸花鸭跖草上的鸭跖草囊壳孢(Physalosporn commelinae) ,莲子草上的苋白锈菌(Albugo bliti)。讨论了这些真菌作为杂草生防真菌应用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7个品种山葡萄为试验材料,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不同品种山葡萄果皮和酒中非花色苷酚成分的差异,以期为山葡萄酒的加工及品种选育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山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质量分数和酒中非花色苷酚质量浓度及其组成比例不同,其组成具有品种特征,肉桂酸类和黄酮醇类是山葡萄果皮及酒非花色苷酚的主要化合物,左优红酒与之不同,以黄烷-3-醇类和肉桂酸类为主。果皮中共检测出18种非花色苷酚,其中左山一12种,左山二12种,左红一15种,左优红15种,双红13种,双优10种,双丰10种。酒中共检测出30种非花色苷酚,其中左山一21种,左山二19种,左红一20种,左优红25种,双红21种,双优17种,双丰20种。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月季病虫害发生特点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贵阳市设施栽培月季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根癌病、螨类和蚜虫,可周年发生危害.受温湿度的综合影响,白粉病在3-5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峰,霜霉病在3-4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峰,灰霉病在1-2月发生较重,螨类的发生高峰在4-5月和9-10月,蚜虫的发生高峰在3-4月和7-10月.不同月季品种对主要病虫害表现明显的田间抗性差异,以卡罗拉、俏佳人、雪山等8个品种综合抗性较好.防治上应以栽培措施、田园清洁、温湿度调控、水肥管理为基础,强化药剂熏蒸,选择对路农药实施科学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不同生态烟区烤烟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烟叶特色的地域性差异,为建立不同生态烟区特色烟叶品质特征评价体系提供依据,对贵州5大生态烟区烟叶质量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烟叶产量在130~155kg/667m2,产值均在2000元/667m2左右,烟叶单叶重表现为黔西北最高,黔北、黔东最小;含梗率黔北最高,黔西南、黔东最低;单位叶面积重黔西北最大,黔北、黔东最小;黔西南、黔西北及黔中烟碱含量在2.2%左右,黔东最低(1.73%);总糖含量黔西南、黔西北两地相对较高,在30%以上,黔中最低(28.83%);钾含量黔北、黔中及黔东相对较高;各地烟叶评吸质量均较好,可作为卷烟工业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求和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本文分析了30多年来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现状和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化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1 269.4万t增长到2014年的5 995.9万t,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率为4.67%。谷类作物化肥用量仍然是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化肥用量从1980年2 712.41万t增加到2014年的3 415.35万t,但其所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的比重却下降明显,从60.02%(1998年)降至49.75%(2014年)。蔬菜和水果的化肥用量增长最为迅速,其中蔬菜化肥用量1998年为604.51万t,2014年增加到1 291.36万t,增加了2.1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3.38%增加至2014年的18.81%;水果化肥用量1998年为531.55万t,至2014年增加到1 223.42万t,增加了2.4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1.76%增长到2014年的17.82%。同时,我国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差异较大,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大体上呈现从东到西的递减趋势,其中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用量较高,从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来看,呈现从东到西递减趋势,同时从南到北也呈现了递减趋势,用量较高区为华南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评价引进的欧洲、北美啤酒大麦种质在甘肃省的育种潜力,选取来自欧洲、北美的26份啤酒大麦及甘肃省自育的7份啤酒大麦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鉴定了33份材料的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 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参试品种间在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欧洲啤酒大麦品种间差异最大,其次为北美啤酒大麦,甘肃啤酒大麦...  相似文献   

17.
东祁连山人工草地联合固氮菌的分离、筛选与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FM基法对青藏高原东祁连山地区燕麦、青稞和无芒雀麦人工草地根际的联合固氮菌菌株进行分离和计数,结果从燕麦分离出56个分离物、青稞分离出62个分离物和无芒雀麦分离出48个分离物,发现根表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量的91.31%、90.19%、82.71%,根表土和根际土的数量都比较少,根表土分别占总数量的6.80%、7.41%、11.48%,根际土分别占总数量的1.89%、2.40%、5.81%,根表含菌数〉根表土〉根际土,固氮菌变化规律相似,燕麦、青稞的数量明显多于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线粒体DNA(mtDNA)序列分析技术,选用长为690bp的COⅠ基因序列作为目的基因,通过对福建厦门、海南儋州、四川攀枝花、广东肇庆、云南思茅和上海宝山、嘉定、浦东、青浦、松江在内的共10个地理种群的122条橘小实蝇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分析,揭示上海地区橘小实蝇的种群遗传结构和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橘小实蝇松江种群主要来自于云南思茅种群,另一部分来自于广东肇庆种群和上海嘉定种群,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较云南思茅种群和海南儋州种群等更为原始的其他种群;青浦种群主要来源于云南思茅种群,另一部分来源于福建厦门种群和上海嘉定种群;宝山种群主要来源于云南思茅种群,另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上海松江和广东肇庆;嘉定种群主要来源于云南思茅种群,另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上海宝山;浦东种群主要来自于云南思茅种群和上海嘉定种群。  相似文献   

19.
1986~1988年,在校内网室采用盆栽进行试验。初步探讨了氮磷钾对冬小麦根系营养效应;明确了冬小麦一生中,根内养分浓度因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以及施氮磷钾肥种类不同而异,根内氮和钾养分浓度变化为:播种~返青和抽穗~成熟这两段含量低;拔节~抽穗含量高。磷是前期明显地高于中期和后期。根对氮磷钾营养的吸收累积表现为播种~返青为平缓上升阶段;返青~抽穗为急剧上升阶段:抽穗~成熟为迅速下降阶段.根重的变化也表现为返青前根重较轻,返青~抽穗根重迅速增加至根重绝对量的最高点,后期根重又下降,全生育期根重变化呈抛物线型.显著性检验表明:氮磷处理对根重、养分浓度、养分吸收积累量及其强度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苯胺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胺生产过程中,生产1kg苯胺产生3.1kg的硝基物洗涤废水和0.5加氢还原废水。经试验表明,用产品的起始原料三级萃取硝基笺洗涤废水及用甲苯三级萃取还原废水。硝基苯和苯胺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