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当地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云图以及各家数值预报模式对2015年6月24日越西县局地性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高空冷槽配合西南急流暖湿气流共同形成的,其良好的水汽条件和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局地性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充分条件,同时,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的运用为短临预报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受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本溪地区2010年7月19~22日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以期积累经验,提高此类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等资料,对辽宁省新宾县2010年8月5日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高空槽是产生此次暴雨的主要系统,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其后部西南暖湿气流向暴雨区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武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7-866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简明暴雨预报因子程序,对2014年6月1日出现在安徽蚌埠市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中低层切变线、暖湿气流强烈辐合、充足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形成暴雨元素,并用暴雨预报程序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7—8日、9—10日莱芜市连续出现了区域性大暴雨和暴雨过程,造成莱芜市部分乡镇受灾严重,达到中型气象灾害的标准。对此次大暴雨引发的灾情作出综合评估,探讨了本次灾害的致灾因素,总结了预报服务的效益和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大暴雨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为大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简明暴雨预报因子程序,对2014年6月1日出现在安徽省蚌埠市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中低层切变线、暖湿气流强烈辐合、充足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暴雨的形成元素,并用暴雨预报程序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6年6月2日安顺中北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高空槽、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为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在安顺市中北部维持时间较长,为安顺中北部暴雨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降水前贵州大气层结处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状态,850 hPa水汽达饱和,探空图显示贵阳站14:00大气为绝对不稳定状态。EC数值预报对此次过程地面辐合线位置演变预报较准确,为强降水落区提供较准确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堃 《农业与技术》2014,(7):193-19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得出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及切变线和地面倒槽锋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与暴雨天气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fnl再分析资料、欧洲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资料对2018年7月13日12时至15日8时出现在德惠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将EC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报误差产生原因,提出夏季季节暴雨落区和时段预报的订正着眼点。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共同作用,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850hPa气旋附近;降水前期德惠水汽充沛,降雨过程中上升运动较弱;根据德惠市降雨量强度,此次降雨量分为了四个强降雨时段。此次降雨EC预报的降雨落区和降雨时段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一是比湿场强度预报与实况有偏差;二是EC预报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偏弱;三是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南移速度较实况偏快。以上3点也是对此次数值预报暴雨落区进行订正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6-12338
[目的]分析一次先后受2个天气系统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方法]2010年8月19~22日锦州地区先后受高空槽和蒙古冷锋、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线影响而产生暴雨天气,为了分析思路清晰,分为前后2个降水阶段,结合降水情况、天气形势、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前后2个降水阶段,前一阶段降水主要受高空槽和地面蒙古冷锋影响,后一阶段降水主要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影响;高空冷空气、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是造成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原因。云图分析发现,在水汽通道的对流云带上不断有对流云团发展、减弱、消亡、再生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列车状运行状态,云图呈现的加强和减弱与实况降水非常吻合。数值预报产品对产生暴雨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较为准确,特别是副高东退南落趋势预报准确;欧洲中心预报场形势与实况吻合较好,T639的形势预报有一定偏差,降水预报指示作用较好。[结论]该研究为以后做好此类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繁盛  赵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3-18346,18432
2006年7月10日辽东半岛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利用常规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以及MM5模式,对发生在大连地区的这次暴雨天气进行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高空槽、副高后部切变云系、北上台风的外围云系、地面倒槽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流天气过程。切变线云系中不断产生并发展加强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这次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时,对流层低层存在很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台风充足的水汽配合低层旺盛的西南流场为雨区输送水汽和热量;切变线结构为低层有辐合中心,高层有辐散中心,垂直运动场上对应有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区上空存在着较深厚的高湿水汽柱和高温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高层有明显冷气流侵入是产生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度变化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7年6月23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预报落区偏大、范围偏北的原因。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为发生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切变线和风速涌线南侧的暖区暴雨,范围小、雨带集中;副高脊线偏西偏北,西南急流中心轴偏北偏东,急流北界偏南、偏西分量较大,不利于江汉平原到鄂东北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于信赖EC形势预报导致了此次暴雨预报出现偏差,暖区暴雨可多参考华东模式;当上下层西南急流都很强盛时,特别需要警惕在暴雨过程前期西南急流加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暖区暴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北部榆林市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1°×1°再分析产品,从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11年7月1~3日陕西北部榆林市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副高在福建形成高中心,其外围西南气流持续存在,提供了暴雨区长久的水汽输送;高原槽东移,提供了暴雨区的动力场;东北路回流冷空气与低空急流辐合是暴雨的触发机制;暴雨区与中尺度低压密切相关,暴雨出现在中尺度低压前部的低空急流中;高空槽云系和低空急流云系叠加增强,生成暴雨云团,云顶亮温TBB<-90℃。[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暴雨的预报提高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吕作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66-171
利用单站气象要素逐小时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MICAPS常规资料,从过程实况、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等方面,对2012年7月13日20:00~14日00:00发生在三门峡市区及附近的短时局地强降水过程的形成机制及预报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短时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整个过程冷空气活动均非常活跃;三门峡站气象要素演变对降水开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过程的水汽条件及动力条件在降水开始前6 h左右仍然不利于产生降水,直到降水开始前2 h左右才逐渐转化为有利条件。过程预报中存在气象参考资料时空分辨率不足以及水汽条件与当地暴雨预报指标不一致两大难点,业务中需要在不断完善当地暴雨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着重从短时临近角度进行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6.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和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5年7月27-28日发生在张家口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于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交汇产生的,冷涡系统,短波槽、低层切变线以及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地面存在倒槽结构,这些系统为暴雨产生提供大的环流背景。各物理量分析表明,张家口地区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配合较好,均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寇思聪  宋长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43-16845
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2010年8月26~29日本溪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不断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等特点,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产品资料等对此次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副高位置的变化对预报降水起止时间、降水加强时间及降水落区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从总结预报失误的原因出发,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T639和T213以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降水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5日发生在邵阳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这次副热带高压中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预报人员对天气形势分析不够深入细致,表面上500 hPa为副高控制,但实际上700和850 hPa存在弱的切变线,并忽视了弱冷空气和东风波的影响;副高迅速减弱,系统调整过快,ECMWF预报850、700和500 hPa风场变化与实况存在较大误差,比实况偏东2个经度左右;在夏季预报中仅考虑500 hPa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忽视了中低层和地面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次副高中暴雨预报失败的最关键因素;数值预报产品对高度场形势变化的预报误差较大,日本FSAS降水预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和T639、T213降水预报都偏小,T639湿度场预报值较小;在此次暴雨预报中,没有当地暴雨预报指标方法用于预报实践;在降水预报过程中只注重该站点的评分预报,对非站点预报不够重视,有些重要的物理量因素没有能仔细推敲。[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局地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东  许宁  韩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82-17084
利用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单站气象要素等,对2009年8月18~20日辽宁一次典型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由高空槽和副高共同影响的一次天气过程,贝加尔湖分裂冷空气与河套冷空气东移成涡,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其边缘暖湿气流切入。低空急流加快了水汽的输送,高空急流出口右侧588线外围出现几个比较旺盛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逐步与西风带系统合并,造成此次强烈的混合性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