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风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和500 hPa南北两支高空槽的合并。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水汽来源是由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和南海2个源地的充沛水汽抵达东北地区。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正涡度和200 hPa正散度大值区相一致,同时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水的强度及落区。  相似文献   
2.
宋仁锋  高艳波  宋长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25-3626,3633
利用辽宁省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用Arcgis9.2工具软件建立本溪市数字高程、经度、纬度、坡度、坡向及各类地形数据库;用数字化地图的办法生成乡镇边界数据库,并根据实际修改了乡镇信息;以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精细化模拟为例,介绍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气候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宋长远  梁曙光  寇思聪  赵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0-1632,1649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营口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1年8月28~29日发生在本溪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风带低槽、低层切变线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基本反射率图上,在混合性降水云系中存在强度为45~55 dBz的强回波中心,对流云团出现"列车效应"时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在多普勒速度图上,低空急流和逆风区是这次暴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50年三江-长白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近50 a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8个气象要素的年统计值,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回归系数b(倾向率)和相关系数r(趋势系数)分析其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三江-长白区气候明显变暖;区域干湿状况由湿润向半湿润发展;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区域内各地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宋长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52-275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气象卫星云图、加密自动站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对2010年8月4~6日发生在本溪地区的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和贝湖冷涡南下冷空气交汇对峙,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冷锋和强盛的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区处于大气不稳定能量大值区中,其西北侧存在明显的能量锋区。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垂直分布有利于暴雨产生。卫星云图能较好地监测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及发展,同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及移向与雨团的移动和自动雨量站的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宋长远 《农技服务》2009,26(10):110-111
利用本溪地区2006~2007年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为西部地区呈自西向东递减,东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春、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大体与年平均气温分布一致,夏、秋季平均气温略有差异,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布不太明显。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多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寇思聪  宋长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43-16845
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2010年8月26~29日本溪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不断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等特点,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产品资料等对此次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副高位置的变化对预报降水起止时间、降水加强时间及降水落区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来海南岛东部台风记录及其灾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荣  宋长远  陈钰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80-12882
基于1957~2006年影响海南岛的台风资料,对登陆海南岛东部台风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有较完整记录的48例台风概况及其灾情资料,引入台风灾情指数G和灾害损失率S的概念,对台风灾害等级进行客观定量划分,对台风造成的灾害进行损失评估。结果表明,近50年来,登陆海南岛东部的台风频数年际和月际变化明显,台风的登陆地点分布不均匀,成灾台风的灾情参数呈现出一定的起伏变化,但综合灾情指数显示出上升趋势。海南台风灾害严重,造成重灾等级的台风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