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72-5573
根据1960-2005年锦州地区降水资料,对年际、春季和夏季降水序列通过线性趋势估计法和谱分析法分析了锦州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降水的演变趋势及周期变化,并且根据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比统计了锦州近50年旱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而春季降水却呈上升的趋势。年、春季和夏季降水序列都存在3-5年的高频震荡。通过旱涝统计,锦州地区平均近2年就出现一次干旱。  相似文献   
2.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7月22日锦州东部地区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尺度和中尺度诊断分析。分析发现锦州东部地区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其降水强度明显增幅的主要原因,是短时暴雨到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边界层辐合线造成水平场上的强烈风场辐合,增加该地区水汽和能量积聚,并触发该地区强烈的上升运动。另外,通过对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和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发现强回波区和逆风区的存在与强降水有着较好的相关,且逆风区提前于强降水出现,对短时临近强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3-16835
采用锦州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36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锦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雾有明显的日变化,大雾生成时段主要在00:00~08:00,占总数的77%;大雾消散时段频率最高出现在08:00~12:00,持续时间以0~4 h居多;锦州地区大雾年平均为24 d,一年之中大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夏季7、8月为最多,秋季9、10月次之,春季最少;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6年来大雾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90年代为大雾的低值区,80年代和2000年以后为大雾的高值区,特别2000年以后大雾日数明显增多。大雾发生时主要与湿度、风、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发生大雾时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风速一般小于3 m/s。锦州地区出现大雾的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平直纬向环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副高后部型等4种类型,地面系统主要以变性弱高压和地形槽为主。  相似文献   
4.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47-12349,12369
根据1973~2007年锦州地区5个观测站大风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和谱分析法分析了锦州地区的大风趋势和周期变化,同时通过普查天气图探讨了锦州地区四季大风的环流形式特点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风呈波动下降趋势,具有3.5和7.0年的周期变化;大风四季以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冬、夏季次之;从环流形势分析来看,锦州地区与辽宁的大风环流形势相似,春季和秋、冬季环流形势基本一致,主要形势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两高夹低、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种类型;夏季以中小尺度系统造成局地大风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5.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59-16861
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数值预报场着手,总结分析了2010年3月19~20日锦州全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探讨此类突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发生、发展机理。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地面蒙古气旋是此次锦州全区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大尺度环流调整为径向环流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天气的大的环流背景;海上高压脊的建立对天气系统起到阻挡作用,造成锦州地区长时间处于气旋顶部,有利于全区降水的产生。日本传真、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过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8年夏季4次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志宇  杨桂娟 《农技服务》2010,27(5):622-623,674
分析了2008年夏季4次暴雨天气过程,利用高空、地面实况场以及降水资料对Fax、Ecmwf的预报场和降水量预报进行具体对比分析,结果显示Ecmwf48~120h的天气形势场预报可信度较高,Fax24~48h降水量级明显偏小;通过不断地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找准预报偏差从而更好地解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锦州地区一次雨转暴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降水相态转换的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500 hPa高空槽、850 hPa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和东南急流在辽宁省上空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强降雪落区位于急流汇合处,雨雪转换过程中,地面气温和近地层的温度与降水相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东北冷涡前期暖式切变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志宇  杨桂娟 《农技服务》2011,28(4):552-553
分析了2009年6月19日一次东北冷涡前期暖式切变降水天气过程,得到高空冷涡前部暖式切变与北上高空槽形成明显"丁"字槽、地面蒙古低压冷锋是本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的基本结论。卫星云图在降水过程中,云带的干涌边界、内边界以及水汽通道反映明显,对降水的持续时间、降水强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另外针对日本传真、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形势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量级略偏小。  相似文献   
9.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78-10779
根据锦州地区1960~2007年4月下旬~5月上旬日降水资料,应用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方法,建立春季10mm以上有利春播降水预测模型,通过对4月下旬、5月上旬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分为有和无2种状态,计算各状态转移概率并对未来时刻的降水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97~2008年预测效果检验来看,其正确率达58%。马尔可夫概型分析应用在春季10mm降水预测中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卓立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0-12333,12355
[目的]研究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天气及其增雨潜势预报。[方法]从天气形势特点、主要影响系统、预报服务、人工增雨作业等方面,对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结果]此次透雨降水天气形势特点为高空冷空气偏弱、低空暖湿气流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高空切变线和地面蒙古气旋;地面倒槽系统北上与蒙古气旋同位相打通,为锦州地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能量和水汽,这是产生这场透雨的关键原因之一。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偏差较大,因此预报服务中不能简单完全依靠,应该结合实况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结论]该研究为锦州全区大范围成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