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0-4684,4784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华威  张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16-21918,22038
从吴越文化的形成、发展、内涵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吴越建筑的文化特征,即建筑布局与水相融,建筑、宗族和文化相辅相成,建筑语言统一、色彩素雅,建筑用材朴实,工艺精湛。并将吴越文化的精神特质归纳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对梅渚镇的建筑风格定位提出了布局井然有序,充满韵律;去繁尚简;淡雅亲和;自然和谐;适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山西省有一批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影响力强的历史文化小镇,本文将研究这些小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推动山西省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6-15527,15531
在宏观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聚落的空间构成,强调其建筑聚落、山形地貌、江流水景互为依存,建筑与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点。分析了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突出了其向"天"性特征、"灰色"特征、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南方天井式民居、吊脚楼为例,解析了民居建筑的外形空间特征;从对合院式布局的追求、对天井空间的偏爱、对堂屋空间的重视3个角度分析了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揭示了三峡传统民居中所蕴涵的建造者对自然环境以及住宅场所的理性思考,以及该建筑形式在峡区特定山江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解析其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艺术成就,以期在"后三峡工程时代"为峡区城镇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茶艺馆设计规范要求,运用设计基本原则与资源要素配置,经过缜密地构思,将茶艺馆的艺术定位、功能选择、经营活动、文化内涵等设计理念,通过精确布局、精当装饰、精细安排,共生成其形象层建筑美、物质层科学美、服务层和谐美、艺术层文明美的高度融合;自然形成现代茶艺馆复合功能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人们生态文明时代的多重享受。这是现代茶艺馆设计应该达到的艺术规范。  相似文献   

7.
毕迎春  张骏  王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23-21126,21130
分析了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应用情况。列举大量实例,从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建筑设计的视觉协调性、山地风景建筑设计方面说明地形因素的重要性及制约性;从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审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个方面说明植物配置的应用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影响;从建筑布局、建筑空间、建筑场所意义的角度分析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作用。说明地形、植物、水体这些自然景观要素与风景园林设计相结合,可提高风景的识别性,缓和建筑的生硬和压抑感,形成新的景观特征,传递深层次的空间意蕴,赋予建筑新的诗意。  相似文献   

8.
李泉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57-8158,8190
从分析儒教文化、道教文化对胶东民居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庸之道"对胶东民居建筑格局的影响、仁爱礼制对胶东民居空间序列的影响,指出儒教文化强化了空间的等级秩序和内外界域以及庭院布局的对称格局和有序节奏;同时还分析了道教文化在胶东村落形成方面的影响,突出了胶东民居"以天合天"、"自然而然"、"无为而治"、"顺乎天性"的自然哲学观。以对现存民居的实地调研为依据,挖掘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文化价值、现实意义及可持续性,以期为新民居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9,(4)
<正>特色小镇,文化为魂。要让小镇真正具有灵魂,必须提炼真正体现小镇独特风貌和特点的文化元素,打造富有文化气质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作为经济和文化的代名词,并不是简单地拿投资、拿规划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必须要靠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提升小镇特色和环境。文化、产业、建筑、社区是特色小镇营造的标配,产业固然是特色小镇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龙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1-1603
比较并分析了黔东南苗侗村寨传统民居建筑的异同,指出地理环境造就了苗侗民居在外部形态、构架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而文化差异则使苗侗民居在历史起源、村落布局、平面空间序列、生活居住层面、过渡空间、公共交往空间方面各具特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苗侗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其传统民居建筑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新的建筑文化体系。强调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的适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并指明创造与环境相协调并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将是未来民族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安宁市八街镇安八公路道路景观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宁市八街镇的整体规划要求,未来的安八公路是八街镇的交通要道、经济大动脉和形象展示窗口。安八公路道路景观规划提出了"充分利用公路两侧农业种植特色,打造优美、秀丽的生态农业景观"的景观规划理念。规划上分别从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植物种植区域、植物色彩、观景设施、农家乐、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安八公路道路景观给予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2.
周玲  葛幼松  王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77-6279
以东台市安丰镇中心镇区总体规划为例,针对其资源现状和文化背景,以创建新区老城之间和谐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空间秩序为思路,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对城镇的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的引导塑造城镇特色。并探讨了总体规划阶段面向实施进行城镇特色塑造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叶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81-12983,12990
公园规划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注重生态原貌保护,把低碳节能的理念应用到公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基于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功能完善、要素配套,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尊重地方(场地)特色,满足公园经营需求,贯彻低碳、节能,避免过度设计等设计原则,以蒙山县古榕公园规划为例,本着保护公园自然原貌、历史文化原貌和地方特色原貌,尽量为居民提供多种活动所需的空间场所。融入现代审美形式,强调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与基址环境相适应的古榕公园景观空间系统。公园总体布局分为体育竞技运动区、全民健身广场区、园林休闲游憩区、古榕书院文化区4个功能区,根据各分区的不同功能展开设计,营造出既独立又统一的节约型园林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柳林县南山生态园区规划方案,旨在探索小城镇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应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规划从主题提炼、立意构思、规划特点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场地现状,提出小城镇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规划设计必须从规划地所处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和功能要求出发,从地方特色中寻找设计主题,使规划方案展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让独特的地方文化精神活现于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古镇的发展现状,从当地传统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镇在修复开发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民俗文化传承;挖掘不同层次需求,提升旅游产品价值;加强村镇规划设计,集成多产业共开发;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江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35-12436,12523
伊拉克Al-Sewera市具有多重气候特点,通过对Al-Sewera市总体规划目标以及县域排水系统现状、地形、气候、排水量等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适当结合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生态理念作出Al-Sewera市污水收集工程方案,为当地污水收集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结合乡镇的特点,构建了一套乡镇竞争力的理论测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镇江市的41个乡镇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在镇江市范围内以及全国范围内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镇江市各个区(市)的乡镇发展极度不均衡;市区范围内乡镇的发展并不乐观;乡镇特色不突出;乡镇企业不够数量和规模;民营企业不成气候。然后分别就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基础的乡镇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对于农业镇,应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于工业镇,应充分利用交通、地理优势,自觉接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9.
罕达汽镇寒地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地小城镇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针对其寒冷的气候特征,对寒地城镇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寒地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城镇空间布局、植物选择与配植及"冰雪文化"的融入3个层面规划的策略,以黑河市罕达汽镇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实践构建出具有寒地景观特色的小城镇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20.
马建武  费冰  汤瑛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79-15482
在场地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部分和陆地部分分别进行功能定位,注重解决湿地与公园的矛盾;以生态设计思想贯穿规划设计过程,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及场所文化的体验,应用乡土建筑和乡土植物,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摒弃铺设管道的方法进行雨水管理;造园布局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因循自然;交通组织注意可通达性与安全性的结合。预期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