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杉属共11种,除2种产越南外,余均为我国特有种,产于秦岭以南,雅砻江以东,长江下游以南及台湾、海南岛等温暖山区。 本属均为常绿大乔木,干型圆满通直,成材率高,树冠挺拔,枝条开展,终年翠绿,是优良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木材结构细致,耐久用,是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工业用林。种子含油量52.5%。(铁坚油杉),为不干性油,可制皂及其他工业原料。 由于本属植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又为我国特有种,欧、美各国早于1888年引种栽培,铁坚油杉和油杉已长成大树。我国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除部分地区进行人工造林外,各地植物园也开展了引种试验,均获得部分种类的引种成功。本文根据南京地区4种油杉引种试验结果作简要小结,并根据油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和适应性特点,初步分析了本属植物在亚热带北缘地区的引  相似文献   

2.
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统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繁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4方面对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油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小种群的特点;通过对其细胞学、同工酶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杉属发达的种翅可以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有利于种群的扩展,雄球花花粉成熟期较集中、寿命短,导致其结实率低;种子萌发条件的特殊要求,影响其自然更新。并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粉、促进种子萌发、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辅助繁殖实现对我国油杉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杉 Keteleeriafortunei(Murr)Carr 属松科油杉属,是适生于干旱环境的常绿针叶树种,在金秀县分布较广,是值得推广种植的好树种。一、油杉在金秀县的自然分布:油杉在金秀县常分市于海拔1300公尺以下的低  相似文献   

4.
江南油杉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Flous)是松科油杉属的常绿大乔木,天然生长的江南油杉,高可达40m,胸径达100cm以上,是很有价值的用材树种。枝叶茂密浓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树根含有胶质,民间常用于造纸胶料。江南油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相似文献   

5.
对滇中高原昆明金殿滇油杉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和各主要物种生态位,并绘制了建群种滇油杉的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昆明金殿滇油杉群落共有种子植物70种,隶属38科63属。生活型分析表明高位芽植物占比最大,为60%,说明该地区气候大多时候是温湿型。科属的区系分类结果表明滇油杉群落以热带科和温带科为主,其中热带科最多。属则以温带属最多,热带属次之。表明滇油杉林的区系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属于亚热带植被即暖温性针叶林。生态位的宽度重叠结果表明,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中具有最宽生态位的物种分别为滇油杉、小铁子和紫茎泽兰。各层重叠宽度主要集中在0.38~0.70、0.00~0.57和0.14~0.97之间。这表明灌木层各物种生态分化较大,可能对群落物种共存有重要作用。滇油杉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表明,当滇油杉种群在达到既定年龄,即位于龄级8后死亡率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 油杉系松科油杉属(Keteleeria Carr)树种。在广西境内天然分布广泛,是抗逆性强、生长较快和用途较广的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据调查,广西有7个油杉物种。目前,生产上较普遍引种栽培的有:矩鳞油杉(K. oblongaCheng et. L. K. Fu)、江南油杉(K. cyclolepisFlous)、油杉(K. fortunei(Mrr. )Carr. )和云南油杉(K. evelyniana Mast. )等四个种。自1979年以来,我们在油杉物种造林对比试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江南油杉,松科油杉属常绿大乔木,其枝叶茂密浓绿,根系发达,抗旱性强,是优良的园林、庭院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8.
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 Cheng et L.K.Fu),黔东南称之老鼠杉,属松科油衫属的高大乔木树种,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被国家列为濒危树种和三类重点保护的树种。现零星分布于广西的罗城、宜山,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油杉属松科油杉属,常绿乔木,胸径可达1.5米—2.0米,树高30余米,干型通直,出材高,材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后期速生的用材树种。近年各地林业部门已开始重视油杉的引种和推广。为了选育油杉良种,提供需求日增的优质良种种源,我场于一九七八年开始建立油杉母树林、种子园和优良品系接穗圃。在嫁接技术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江南油杉,又称浙江油杉,是松科油杉属的常绿大乔木,其枝叶茂密浓绿,根系发达,抗旱性强,是优良的园林、庭院绿化树种.1999年,歙县引种1500棵江南油杉幼苗培育,现树高已达3.72 m,长势喜人,今春已从苗圃运往周边乡镇栽植,绿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与传粉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平  黄群策 《林业科学》2006,42(5):42-47,F0003
应用常规压片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传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杉小孢子母细胞在1月26日-2月5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型;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经TCC法检验,花粉生活力为92.6%;3月1日-8日为油杉传粉期,3日-5日为传粉高峰;在传粉期间,胚珠珠孔端无传粉滴产生,珠孔端耳状结构边缘粘附有花粉.虽然花粉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产生少数具3个或4个气囊的异形花粉,但从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看,未见败育或其他异常现象,能形成大量正常的成熟花粉,因此,花粉个体发育不是影响油杉结籽率低的主要因素,而造成油杉球果结籽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传粉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位于福建省永春县50年生油杉(Keteleeria fortune)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杉树高有2个快速生长期,分别在第5~16年和第20~24年,连年生长量在第22年时出现生长最大峰值;油杉前26年均为胸径的快速生长期,连年生长量在第12年和第22年时出现2次生长高峰;油杉前50年均是材积快速生长期。采用不同模型对油杉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对油杉树高生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是Weibull模型,其相关系数和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997 5和2.767 0;对油杉胸径生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是Richards模型,其相关系数和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998 8和1.482 7;对油杉材积生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是Korf模型,其相关系数和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999 1和0.000 7。  相似文献   

13.
油杉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霞浦县油杉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合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所开展的油杉丰产栽培试验,分析了油杉高径、冠幅、根系生长状况及与立地条件的关系,并对油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发展和保护国家濒危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南油杉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德水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37-39,46
通过点—四分法对江南油杉群落进行样地调查,测定江南油杉群落8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江南油杉23个家系子代测定林幼龄林的生长遗传性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表现优良的家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2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30.3 cm、4.7 mm和20.9 cm,3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70.0 cm、15.2 mm和52.8 cm。不同家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说明家系的变异比较丰富。不同家系的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在3%以上,说明江南油杉幼龄林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同龄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极显著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5个早期生长较好的家系,5个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为78.6 cm、17.9 mm和56.6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00%、6.60%和2.2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pis)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江南油杉天然林样地中,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共有34科50属56种,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松科(Pinaceae)、山茶科(Theaceae)、樟科(Lauraceae)等。群落类型主要有江南油杉+乔木+灌木+草本和江南油杉+灌木+草本2个类型。云贵高原的南缘部分和都阳山山脉是广西江南油杉天然林最为集中的分布区。广西江南油杉天然林以散生或零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福建江南油杉天然种群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江南油杉天然种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20个县(市、区)39个乡镇有江南油杉天然种群分布,分布海拔范围为300~900 m,其中86.5%的海拔高度位于600 m以上。属于鹫峰山脉的有22个点,占56.4%,属于武夷山脉的有15个点,占38.5%,属于戴云山脉的仅2个点,占5.1%。种群以群落形式存在的有12个点,以零星散生或孤立木形式存在的有27个点。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乐昌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种源/家系试验林内 1 a生苗木和2 a生幼树生长开展试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和幼树的种源效应和种源内的家系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开展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可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木与幼树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α=0.01),苗木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家系,在试验林中生长表现也较优;遗传参数估算研究表明,种源遗传力略大于家系遗传力,但各测定遗传力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早期优良种源、家系选择研究中,根据各种源/家系的高度和地径生长表现,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6个,优良家系均产于优良种源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