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成熟期白梨品种糖酸质量分数及风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期不同的9个白梨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果实糖和有机酸组分,研究早熟、中熟与晚熟品种间糖酸组分及质量分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比较各品种间的果实风味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不同的梨品种间果实糖酸组分及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总糖或总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的条件下,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组分质量分数,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组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糖酸比相比,果实风味指数更能反映果实的真实风味。从果实风味指数角度来考虑,早熟品种中‘雪青’风味最佳,中熟品种‘黄冠’最佳,晚熟品种中则以‘雪花梨’最佳。  相似文献   

2.
 对山桃和栽培桃品种杂交后代 10 7个个体 (分成 2 2个毛桃和 85个油桃 ,或 75个白肉桃和 3 2个黄肉桃 )的果实糖酸含量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占总可溶性糖的 65%左右和总酸含量的 50 %。油桃各基因型的蔗糖、果糖、山梨糖醇、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奎宁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毛桃 ,而毛桃和油桃基因型之间的苹果酸、柠檬酸、总酸平均含量及糖酸比没有显著差异。所有毛桃和油桃基因型的莽草酸含量都很低 ,为 0 .0 11~ 0 .0 46meq·10 0g- 1FW。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正相关 (r =0 .63 ) ,蔗糖、葡萄糖、果糖分别与山梨糖醇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且苹果酸与蔗糖、山梨糖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毛桃的平均单果重显著大于油桃 ,且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与果实的大小呈显著直线负相关。此外 ,盛花后果实发育天数影响果实内糖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10个不同系统梨品种的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分属不同栽培系统的10个梨品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糖、酸各组分线性相关性良好,且重复性、回收率高.对不同品种的测定分析表明:梨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次之,这两种糖占总糖含量的比例是72.17%,蔗糖含量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酸组成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莽草酸和草酸,其中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酸成分,这两种酸占总酸的比例是89.79%,并且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中,白梨和砂梨的总糖和总酸含量都比较低,秋子梨的糖和酸含量都较高,新疆梨的糖含量相对较高,酸含量居中,西洋梨的糖含量较高,而酸含量最高;糖酸比变化较大(6.95 ~33.87),以白梨和砂梨糖酸比较高,秋子梨和新疆梨居中,西洋梨较低.  相似文献   

4.
4个砂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4个砂梨(Pyrus prifoliaNakai)品种翠冠、金水2号、丰水、金水1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和酸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动态基本相同,果实发育中期开始升高,早熟品种成熟前有一较平缓的时期,而中熟品种成熟前则有一下降过程,但成熟期的含量比较接近;蔗糖含量在成熟前才开始大幅上升,其含量高低可影响总糖含量;早熟品种翠冠蔗糖上升幅度大,其总糖也明显高于金水2号;中熟品种丰水总糖高于金水1号;肌醇在幼果期即有较高的含量,2个早熟品种的变化幅度小、成熟期含量接近;2个中熟品种的肌醇含量起伏大、动态趋势相反,成熟时丰水远高于金水1号;果实中以苹果酸为主,但柠檬酸的含量可影响总酸含量;金水2号总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金水1号、丰水、翠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四川早熟桃生产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盆地桃主产区(龙泉山脉)3个早熟桃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其连续2年的枝梢生长、果实品质、熟期、产量及经济效益差异。[结果]20lO年早熟桃一、二、三次枝生长量较2009年增加12.47%~50.78%,且三次枝数量明显增加,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变缓,成熟期推迟4—8d,果实单果重略有下降,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总糖、总酸含量以及糖酸比下降4.76%~60.67%,果实批发价格和单位面积产值显著降低。[结论]受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2010年四川早熟桃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蜀脆枣”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利用qRT-PCR分析糖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蜀脆枣”果实发育前中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白熟期蔗糖含量迅速上升,至成熟期其含量占总糖的73.17%。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含量始终最高,成熟期达3.30 mg/g,占总酸的65.74%;柠檬酸含量次之,占成熟期总酸的31.08%;酒石酸含量最低。糖酸代谢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含量与Zj SS3Zj SPS1Zj SPS2的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Zjv INV2的表达显著负相关,果实发育后期Zj SS3Zj SPS1Zj SPS2的高表达和 Zjv INV2的低表达共同促进成熟期蔗糖的迅速积累,是影响果实糖代谢的关键因素。Zj PEPC1的表达与苹果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其高表达是果实苹果酸积累的重要因素;Zj PEPCK1-1的表达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调控柠檬酸积累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不同桃品种果实糖、酸、Vc特点,比较不同桃品种在糖酸组分及含量上的差异,对不同类型、不同成熟期的16 个桃品种果实的糖、酸、Vc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研究和比较了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78.81 mg/g,桃果实可划为蔗糖积累型。不同类型桃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油桃均显著高于毛桃,达到毛桃的1.6 倍。不同类型桃品种Vc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于不同品种果实糖组分、含量及酸含量的不同,使果实的风味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不同成熟期苹果品种非浓缩还原汁品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期对苹果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综合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成熟期苹果NFC果汁品质的异同,为NFC果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熟、早中熟、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共22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经榨汁、灭酶、巴杀、热灌装等单元操作制备NFC果汁。通过测定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浊度、色值以及多酚组分,分析不同果汁的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明确不同品种NFC果汁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22个品种NFC果汁进行归类,探究不同成熟期苹果NFC果汁特点。【结果】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成熟期延迟呈相对增加趋势,早熟、早中熟及中熟品种果汁的pH低于中晚熟和晚熟品种。PCA结果显示,早熟、早中熟及中熟品种的果汁可归为一类,这类果汁具备较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晚熟和晚熟品种NFC果汁在PCA得分图上呈交叉分布,其中‘玉华早富’‘红玉’‘元帅’‘新红星’‘澳洲青苹’‘长富2号’及‘印度’可归为一类,这类品种的NFC果汁具有较低的固酸比和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表明口感较酸。‘秦红’‘鸡冠’‘新世界’‘秦冠’及‘粉红女士’可归为一类,其特点是亮度高,浊度大。‘华丽’和‘寒富’可归为一类,这类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pH和固酸比相对较低。此外,LDA分析结果与PCA类似,表明早熟、早中熟及部分中熟品种的NFC果汁品质接近,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果汁间理化特性接近,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此外,多酚组分分析结果显示,22个品种苹果果汁中单体酚组分相同,但含量不同,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然而不同品种的NFC果汁中均以绿原酸、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为主要酚类物质。【结论】早熟、早中熟及中熟苹果NFC果汁在理化特性方面差异较小,但与中晚熟和晚熟苹果差异显著,因此NFC果汁生产中应该以果实成熟期作为首要考察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析了市售冬枣和设施灵武长枣果实中可溶性总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结果表明:供试的2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可溶性总糖、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灵武长枣冬枣;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糖酸比和固酸比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薄皮甜瓜糖酸含量及其与果实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与薄皮甜瓜糖酸含量相关的性状指标,对不同来源的18份薄皮甜瓜种质的糖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糖酸含量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间糖酸组分含量差异显著,总体上梨瓜和香瓜变种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较高,总糖含量一般在40.00 g/kg以上,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较低,总酸含量低于1.30 g/kg;泡瓜和酸瓜变种糖组分含量低而酸组分含量高,其总糖含量低于20.00 g/kg,总酸含量高于1.70 g/kg。不同甜瓜种质的果糖、葡萄糖和苹果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50.00%、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60,种质间差异明显,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总酸含量与单果鲜质量、果纵径的关联度较大,总糖含量、糖酸比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进行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棉铃脱落率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伏桃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秋桃表现为中熟早熟中早熟;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产量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马克隆值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中早熟品种不论在成铃率和"三桃"比例,还是在产量、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不太适应塔里木棉区种植。在目前种植条件下,中早熟品种更适合在南疆塔里木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沙培方法对种植于范家屯的150份不同生育期的东北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发芽率鉴定,结果显示,中晚熟组品种的发芽率最高,其次为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极早熟组品种发芽率最低,表明熟期愈早发芽率有降低的趋势。中晚熟组品种与早熟组品种及极早熟组品种间在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晚熟组品种、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百粒重与发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熟期组品种发芽率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杨梅品种中糖与酸含量以及糖酸比对杨梅品质的影响,以浙江优质杨梅慈溪荸荠种、上虞荸荠种、上虞二都深红种、上虞白沙和上虞东魁果实为研究试材,测定其总糖和总酸含量,用UPLC进行单一糖酸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糖酸含量。结果表明:上虞东魁总糖含量最高,上虞荸荠种总糖含量最低;上虞白沙总酸含量最高,慈溪荸荠种总酸含量最低;慈溪荸荠种糖酸比最高,上虞东魁次之;各杨梅品种中柠檬酸含量最高,苹果酸次之。本研究首次测定杨梅中的单糖,并对其中的甘露糖和葡萄糖进行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地形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地形条件(平地和坡地)下2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的果实成熟度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赤霞珠和西拉在成熟过程中,其果实总酸含量随还原糖含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而果实糖酸比一直上升;2个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坡地>平地。②赤霞珠果实的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和糖酸比均表现为平地>坡地,总酸含量则表现为坡地优于平地;而西拉果实的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及糖酸比均表现为坡地>平地,总酸和总酚含量则为平地>坡地。③平地与坡地条件下两酿酒葡萄品种的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差异,而总花色素仅赤霞珠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坡地条件下赤霞珠和西拉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15.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鲁星油桃和春雪桃为试材,采用果园覆膜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鲁星的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覆膜处理对春雪果实的影响趋势与鲁星类似,但程度较小,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鲁星和春雪果实中分别检测到4种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醇;3种有机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2个品种糖酸组分均以蔗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较高是造成鲁星果实酸含量显著高于春雪果实的主要原因。覆膜鲁星和春雪果实蔗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9个甜瓜种质资源糖酸含量的比较分析表明:鲜重总糖含量为61.07 ~ 106.13 g/kg,其中鲜重果糖含量为49.71 ~68.61 g/kg,鲜重葡萄糖含量为8.10 ~32.57g/kg,鲜重蔗糖含量为3.17 ~9.42 g/kg,不同资源在糖分组成上存在差异,7份材料的果糖∶葡萄糖∶蔗糖=4∶2∶1,2份材料的果糖∶葡萄糖∶蔗糖=16∶3∶1;鲜重总酸含量为0.40~1.68 g/kg;糖酸比为36.1 ~245.2.还原性糖、果糖、蔗糖与总糖、还原性糖与果糖、葡萄糖与蔗糖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柠檬酸、苹果酸、总酸相互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避雨设施栽培对中晚熟水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雨设施栽培是南方桃产区产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以霞晖5号、丹霞玉露和迟玉露3个中晚熟水蜜桃品种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对不同熟期桃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提高了桃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蔗糖含量,特别是晚熟品种迟玉露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体来看,中熟品种果实总酸和有机酸各组分含量在避雨栽培后呈下降趋势,晚熟品种迟玉露则与之相反;避雨栽培也提高了果皮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苷含量,降低了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幅度因品种而异;此外,避雨栽培也使部分品种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和色泽参数明显下降。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能够明显改善桃果实的风味品质,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实的产量和外观着色产生不利的影响,避雨栽培措施要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具体天气条件变化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9.
洪莉  陈令会  董军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422-1425
通过对引进的16个桃品种在台州地区物候期、生长量、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比较表明,在3个早熟品种中,优系春蜜综合表现最好,其成熟期最早,生长量、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和产量均优于其他两个早熟品种。在5个中晚熟水蜜桃品种中,赤月在生长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上表现最优,而湖景蜜露则在产量上表现最优。至于6个黄桃品种中,锦香黄桃成熟期最早,含糖量、固酸比和产量表现也最好;而黄金蜜4号在单果重和着色上表现最好,产量上仅次于锦香黄桃。2个蟠桃品种对比研究表明,玉露蟠桃在生长量、可溶性固形物和产量均优于早露蟠桃。通过对16个桃品种总的综合性状的比较筛选认为,早熟桃品种优系春蜜、中晚熟桃品种赤月和湖景蜜露、黄桃品种锦香黄桃和黄金蜜4号、蟠桃品种玉露蟠桃在台州地区表现较优,适合在台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糖积累型的9个枣(Ziziphus jujuba Mill.)品种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不同枣品种4个发育时期果实中糖酸组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9个品种枣中的主要糖组分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主要酸组分为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3种不同糖积累型果实中酸含量从膨大期至完熟期持续上升,糖含量在膨大期至白熟期均以积累还原糖为主,在脆熟期至完熟期,蔗糖型品种以蔗糖积累为主,还原糖型品种以还原糖积累为主。因此白熟期至脆熟期是糖组分积累发生差异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