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由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负责研制的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已经取得成功,这两种新型疫苗目前已通过国家验收。新型疫苗能够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水禽向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2.
《台湾农业探索》2006,(2):52-52
为了预防禽流感,各国正大量采购和囤积相关疫苗。不过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目前用来对付H5N1禽流感的一般性疫苗,可能无法有效对付病毒变异体。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政府已订购200万到300万剂H5N1禽流感疫苗,且即将宣布中标生产这种疫苗的公司。不过在中国和东南亚研究禽流感  相似文献   

3.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针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已显示了效力.这种疫苗不仅能预防H5N1型禽流感病毒,也能预防人类流感病毒和其他类型的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以我国首个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1/1996(H5N1)\[GS/GD/96\]为基础构建的新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1株)以及禽流感DNA疫苗(H5亚型,pH5\|GD)的免疫保护效力。分别将四种禽流感疫苗以2.8 μg HA/0.3 mL(肌肉注射)、103PFU/100 μL(刺种)、106EID50/100 μL(滴鼻、点眼)、15 μg/200 μL(肌肉注射)等不同剂量和方式免疫3周龄SPF鸡,首次免疫3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2周后用106EID50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 GS/GD/96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 d、第5 d、第7 d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的动态变化。所有疫苗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不排毒);在病毒攻击前,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1株)以及禽流感DNA疫苗(H5亚型,pH5\|GD)所诱导的HI抗体平均水平分别为875log2、6.5log2、5.13log2和7.88log2。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已经或将在H5亚型HPAIV的防治实践中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研究人员采用重组DNA技术和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研制成功了“重组HSN1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载体疫苗”2种疫苗。疫苗高度安全、抗原针对性强,免疫效力高、持续期长,能够对各种禽流感提供有效保护;并且还研制成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H5、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建立了RT—PCR和抗原捕捉ELISA等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以来,邹城市对禽流感(H5)实行强制免疫,并且免疫率100%,使用疫苗是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H5N1,Re-5+Re-4)。为了追踪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免疫抗体(HI)消长规律,探索本辖区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5+Re-4)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疫苗免疫商品代蛋鸡免疫抗体水平和消长规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批次的商品代蛋鸡13 700羽分成6个试验组,用6种不同的禽流感疫苗分别接种商品代蛋鸡,疫苗免疫之后每间隔2周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禽流感H5和H9的抗体滴度和抗体持续期.结果表明HVK-2、SDYB、ZZZM三个试验组的H5抗体在免疫后的第2周达到4log2以上,CDJH和HVK-1两个试验组的H5抗体接近4log2,到第4周时,抗体滴度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而HVK-3试验组则几乎测不到H5抗体.H9抗体在疫苗免疫后2周全部达到5log2以上,HI抗体滴度普遍高于H5.对5组试验鸡分别进行了2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经过加强免疫的H5抗体水平普遍高于一免,并且抗体持续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猪对禽流感疫苗的敏感性、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将63日龄育肥肉猪分为4组,按不同剂量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的免疫试验,其中第1、3组于首免后第21天按同样剂量进行二免。结果表明:试验猪首免后第10天能检出特异性禽流感抗体,随后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效价持续上升。二免试验组免疫反应优于一免试验组,而以第1组免疫效果最好。同时,采用荧光RT-PCR技术对试验猪的鼻拭样品进行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目前使用的禽流感H5N1疫苗不会造成猪体带毒,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1996年,我国首次在广东病鹅体内发现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其后,在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国兽医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禽流感主动监测和研究工作.通过系统研究发现,我国H5N1禽流感分离株的抗原性存在相对保守性,为使用疫苗防治该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饲料博览》2005,(6):37-37
据报道,中国最近研制成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疫苗,它们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的传播。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说,特别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研制的两种新型疫苗最近已完全成功,并获国家批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养殖场家禽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通过血清学调查,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的方法,对四川内江、山东济南、河南鹤壁、江苏扬州4个定点实验观测站负责的养殖场的鸡血液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抗体分析,其中包含2个肉鸡场和3个蛋鸡场。研究发现蛋鸡场通常免疫了H5、H7、H9(或H5与H9)亚型禽流感疫苗,而肉鸡场只免疫了H9亚型禽流感疫苗;蛋鸡场和肉鸡场都存在免疫禽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低和无抗体产生的情况,从而导致免疫不合格或免疫失败。以上结果表明,应加强家禽养殖场对不同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以及免疫后的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以防免疫失败,从而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3):52-52
<正>瑞典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发表分析文章称,在H5N1型禽流感疫苗尚未出现和一些患者对抗病毒药物存在抗药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禽流感患者采取化学治疗。瑞典卡罗林斯卡医院的科学家指出,H5N1型禽流感患者  相似文献   

13.
路彩霞  李军成  何殷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71-12873
[目的]探究H5N1Re-5株和H9亚型SS株对土三黄鸡不同的免疫效果。[方法]选用广西桂林市某种鸡场土三黄鸡180只,试验组注射禽流感H5和H9疫苗,对照组不注射疫苗,检测145日龄注射H5和H9疫苗后的抗体水平。[结果]禽流感H5疫苗145日龄注射后第170日龄抗体检测:试验1、2组分别比各自对照组的平均抗体值比较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禽流感H9疫苗145日龄注射后第170日龄抗体检测:试验1、2组分别比各自对照组的平均抗体值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禽流感H5疫苗145日龄注射后能显著地提高抗体水平;禽流感H9疫苗145日龄注射后不能显著地提高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禽种业》2006,2(12):58-58
联合国有关部门透露,今后的2-3年间联合国将继续加大防控禽流感的力度,预计斥资15亿美元用来抵御禽流感的危害。联合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联合国将不会终止抵抗H5N1型禽流感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野生和家养禽类都可感染。2003年底从亚洲始发并席卷全球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中,泰国等国家从多种死亡野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2005年4月,我国青海湖中的近6000只斑头雁等侯鸟发生急性死亡,经病毒分离和鉴定,证实病原体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因此,许多学者认为野生鸟类在传播禽流感病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吉林省处于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位置,每年有大量的野生鸟类栖息和停留。为了解吉林地区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抗体的动态,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份对吉林市花鸟市场上的野生鸟类抽样进行血清学检测,为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科学》2006,(5):107-107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的H5N2疫苗,在扑灭我国2004年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近期,他们又自主研发出国际最新型的H5N1基因重组禽流感灭活工程疫苗,该疫苗对鸭、鹅等水禽也同样具有良好的免疫性,首次成功解决了水禽缺乏有效禽流感疫苗这一世界性难题,是目前全球唯一大规模应用的人类/动物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工程疫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禽流感的预防控制能力和国际地位。目前已签订了向越南出口3.4亿羽份的合同。摘转自《中国农业信息》我国成功研发对水禽有效的禽流感疫苗…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编码基因,使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筛选出特异的保守片段,设计3对引物H5-P1/H5-P2、H7-P3/P4和H9-P5/P6。在此基础上,建立了H5、H7、H9亚型禽流感的三重RT-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可同时检测出样品中的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RNA的敏感性分别达2.80、10.50、5.73 pg/μL,该方法检测其他相关病毒时均为阴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40份禽流感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此诊断方法检出时间早,且特异、敏感、经济、快速,可普遍推广,在禽流感诊断和防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业》2006,(1):32-33
由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研制的防治禽流感新制剂时前在华南农业大学P3实验室完成了活鸡人工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治疗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金丝桃素剥人工感染的H5N1亚型禽流感家禽活体具有百分之百的治愈率,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业科技》2005,(11):43-4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说.我国研制的针对H5N1型禽流盛病毒的人禽流感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等待批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农民致富之友》2005,(12):23-23
【人群篇】 人类感染禽流感临床症状 并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只有高致病性的毒株才能引发疫情。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只有H5N1、H7N7、H9N2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