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优质、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户欢迎。针对浙江省诸暨市结构调整中冬季抛荒田增多 ,早稻面积减少 ,单季晚稻面积扩大的实际情况 ,我们研究和示范推广了“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 ,以替代“麦 -稻 -稻”、“稻 -稻”等种植模式 ,达到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绿色过冬和粮油双丰收的目的。一、“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效益和优势1.油粮双丰收 ,增效显著2000~2002年三年全市示范推广“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2378hm2,每667m2 产值1235.22元 ,利润727.12元。其…  相似文献   

2.
方玲  宋世枝  段斌  何世界 《杂交水稻》2006,21(1):53-53,90
“早西瓜—晚粳稻”是伴随豫南粳稻晚播栽培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可解决早西瓜后茬和晚播粳稻前茬空闲的问题,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宋风平 《中国棉花》2007,34(10):27-28
地膜甜瓜套种棉花是沧县多年来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平均每公顷产甜瓜36t,产值5.4万元;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150kg,产值1.4万元左右,年公顷效益在5.8万元以上。1甜瓜1.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高产、易座瓜、抗病性较强、易管理的品种“盛开花”。1.2整地。种植甜瓜前茬一般为大田作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83年开始推广大麦一双季杂交稻耕作制以来,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据我们在示范点的调查,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产量为1241.7公斤/亩,产值511.8元,纯收入399.10元,用工38个,工值达10.50元。比双季杂交稻亩产1075.1公斤/亩,增产166.6万公斤/亩,增15.5%;纯收入增加60.51元,增17.9%。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制栽培,可利用冬春两季的温光土地资源,多种一季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粮食200公斤左右;此外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为啤酒工业提供原料,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冬耕冬种,有利于稻田风化及改善土壤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中,从提高水稻主产区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出发,大力推广菜稻复种高效种植模式。今年全市菜稻复种占地面积已发展到5200亩,获纯收入1460多万元。菜稻复种在秋季选择地势较高、土质肥沃、排灌畅通的水田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第N年*月棚菜收获后栽水稻。一亩水田可建一栋s。平方米的温室,下茬水稻收入420元左右,实行菜稻复种的水田每亩可获纯收入2820元。菜稻复种变*茬季节性生产为两茬全年生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卒和综合效益。另外,还解决了倒茬问题,并可利用水田的清水环境减少…  相似文献   

6.
“麦、瓜、豆、稻”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推广总结出来的,即前茬小麦。中茬西瓜地里种黄豆,后茬栽双季晚稻。如此四种四收的模式,一般一年亩均收粮食可达750公斤,经济效益1500元以上.较之“油稻稻”、“肥稻稻”,亩增产值800多元。在栽培上要求小麦、黄豆品种熟期早,产量高;双季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耐肥、耐迟栽。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如东县在2005年棉花生长期间灾害频发,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极其不利。一是如东县沿海镇个别地区(如大豫镇凌港村),因前茬(麦田)使用苯磺隆类除草剂防除杂草,加之棉花播种期间天气持续干旱,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慢,残留重,造成后茬作物(100hm^2左右直播棉花)惨遭药害;二是2005年7月30日下午的龙卷风、暴雨、冰雹袭击如东县马塘镇三沿村,造成全村15hm^2左右棉花叶、花、蕾打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麦/油后直播杂交稻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优质三系杂交稻宜香优2115,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麦、油茬田同步开展试验,处理完全一致。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即不施氮对照(N0)、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比例分别为1∶0∶0∶0(N1)、3∶3∶2∶2(N2)、2∶2∶3∶3(N3),测定了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方式下,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齐穗后茎鞘、叶片的氮素转运及稻株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麦/油茬杂交稻中后期的氮素积累量、茎鞘和叶片的氮素转运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秸秆不还田分别提高了34.96%/28.76%、2.52%/2.61%和31.91%/22.30%。同时,油菜秸秆还田下直播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和产量较麦秆还田表现更好,籽粒产量提高481 kg/hm2(5.22%)。M1N2处理、M0N3处理下,直播杂交稻各阶段的氮素积累速率明显加大,促进结实期茎鞘和叶片的氮素向穗部转运,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优势明显且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麦/油茬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分别达17.87 kg?kg–1/17.85 kg?kg–1、67.27 kg?kg–1/71.28 kg?kg–1、74.93%/75.05%),最终实现高产。【结论】在麦/油-稻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N2氮肥管理,可有效提高直播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籽粒产量,尤以油菜秸杆还田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2000~2003年,浙江省诸暨市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青菜—鲜食花生—晚稻”种植模式722.4hm^2,平均产值2713.10元/667m^2,成本875.90元/667m^2,净收入1837.20元/667m^2,比“早稻一晚稻”种植模式每667m^2增效1571.60元。  相似文献   

10.
“早白菜苔-土豆/西瓜-杂交水稻”栽培模式一年可种收4茬,能大大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效益。总结了该模式中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2.
"莲-稻-鱼"高效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水田中以莲子为主体,套种一季水稻,并结合养鱼的立体种植模式.根据莲稻鱼共生关系及制约因素,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改良共生关系,趋利避弊,使莲、稻、鱼互利共生,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增粮增收,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宁县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系列"莲-稻-鱼"间套和轮作制度.采取当年新植莲套插早稻,二年生老莲田套插晚稻,第三年改种双季稻,第四年又新植莲套早稻的循环种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县农技站在金溪乡建立中心示范片面积10 hm2,经县、乡农技站测产验收,平均667m2收莲子44kg,水稻283kg,鱼49.5kg,产值达到1846元,扣除投入成本735.6元,实际每667m2纯收入1110.4元,受到当地莲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糙米储藏特性启动我国糙米储藏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稻米生产大国,每年储存的稻谷500亿kg。由于稻谷的外壳即果皮厚约10μm,占稻谷总重量的15%,加之稻谷表面粗糙,容重较糙米高(稻谷容重800kg/m^3,糙米容重500kg/m^3),1容积糙米储量实际等于1.60容积的稻谷储量。因此,精明的日本人较早就考虑改储藏稻谷为储藏糙米,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的仓容,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水稻-秋豌豆-大麦”种植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并总结了该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菜、胡瓜是诸暨市主要出口蔬菜。在以诸暨市出口食品厂为龙头的“公司 +农户”模式的出口蔬菜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通过农技部门和农户的不断试验摸索 ,形成了“高菜—胡瓜—晚稻”这一轮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完善配套 ,该模式面积不断扩大 ,效益稳步提高 ,已成为诸暨市效益农业的典型。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粮经兼顾效益高。一般每667m2 净收益1800元 ,并产出晚粳谷550kg左右 ,符合在保证一定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发展效益农业这一思路 ;二是温光资源浪费少。目前一般单季稻生产一年有近7个月时间田块处于抛荒 ,这一轮作模…  相似文献   

17.
南钟浩 《北方水稻》2012,42(6):12-14,22
2003年在01-124稻田里发现不育株36-20S后,先后两年南北两地高低温条件下未得到不育株种子,因而采用"逐代展开法"保留其不育基因。2011年9月,发现其杂交后代不育株率高达42%。利用冬季南滨变温幅度大的条件,观察x186不育株稻茬、可育株单株和同代原种不育株的育性。结果表明x186G1S、x186HS是温敏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1~22℃,x186G2S、x186-1S、x186-2S是反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为25~26℃。x186同时含有温敏型不育基因和反温敏不育基因,因而称作"龙凤胎"。同时选育育性类型截然不同的两系不育系,既拓宽时空,又便于制、繁种。反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将为两系法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和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带来变革,x186便是北方早粳稻区两系法育种的拐点。  相似文献   

18.
甜菜喷施“大西北”牌多元微肥、丰甜液体肥和高效腐殖酸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甜菜增产增糖均有促进作用,比对照提高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4.7%~19.7%、0.13~1.05度和7.1%~27.4%,其中“大西北”牌多元微肥以200g加水30kg处理的效果最佳,平均比对照提高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19.7%、1.05度和27.4%。3种肥料对降低甜菜有害氮含量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良”模式和“五精”栽培技术,即“良种,良方,良法”和精选良种,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技术,创造了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小面积667m^2产307.9kg的实产最高纪录。说明了技术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选用优势强、品质优的杂交组合,早季中熟搭配晚季迟熟组合,培育壮秧,控制分蘖肥用量,增大后期施肥量,超前搁田控制苗峰,在一定穗粒基础上,实现总粒数、实粒数和经济系数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