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优化水田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 ,1997~2001年 ,我们在水田上试验示范了“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 ,取得了经粮双丰收。现将该种植模式种植的效益和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一、“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的效益1999~2000年三年全年示范推广该模式200hm2,平均每667m2产值2518.4元 ,成本785.7元 ,利润1735.1元。与对照“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比较 ,每667m2 利润增加1493.4元。三年示范推广 ,该种植模式比对照总增收448.77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诸暨市调整粮田产业结构 ,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和早熟、粒大、优质特色品种“沁后本”蚕豆的种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提高冬季农业效益。2003年,在梧塘镇推广稻-稻-“沁后本”蚕豆栽培模式示范,  相似文献   

3.
烟后稻是尤溪县溪尾乡的主要稻作类型,近几年在上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引进杂交稻新组合进行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2004年以来年平均种植烟一稻两熟面积达29 hm2以上,年平均产值达3 200元/667m2,比种植双季稻可增加产值1 400元/667m2,2004-2008年5 a累计推广烟后稻面积150 hm2,每年建立中心示范片7 hm2.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稻的引进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安庆市自1999年开始引进试种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和培矮64S/E32,至2001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全市3a种植面积共38138.67hm^2,各年平均单产为9.44-9.96t/hm^2,最高单产达13.38t/hm^2,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促进了超级杂交稻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总结了安庆市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的成功经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常山县地处浙江西部 ,金衢盆地边缘 ,全县现有水田面积1.02万hm2,常年以种植春作 (油菜、小麦 ) -稻-稻等三熟制为主。近年来 ,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与种植结构的调整 ,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大田复种指数持续下降 ,如何既保证粮食生产 ,又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1996年以来 ,我们利用部分单季晚稻田进行了“油菜-单季稻 -鲜食豌豆”新三熟搭配模式的探索。4年来的实践结果表明 ,该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值得推广应用。一、“油菜 -单季稻 -鲜食豌豆”新三熟栽培模…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于1958年开始种植油菜。1982年以前主要品种有白菜型小黑油菜和芥菜型高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低。1982年以来,我们在积极扩大低芥酸油菜奥罗(Oro)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展了双低油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6年基本普及了低芥酸油菜,到1988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20万亩,总产6万吨(表)。预计1991年可以普及双低油菜。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稻“种兰产四”丰产工程已在湖南实施5a(2007-2011),示范县(市、区)从20个扩大到47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83.78万hm2,增产稻谷16.54亿kg.总结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的种植模式、示范组合、主推技术及保障措施,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计划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稻—油”逐步向“稻—油”转变 ,2 0 0 1年“稻—油”模式已超过1.8万 hm2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 6 7%。1 “稻—油”两熟模式的效益“稻—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 ,不仅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季节矛盾小 ,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油菜秸秆还田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普及旱育秧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 0 0 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 82 5 0 kg/ hm2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 1号”等优良品种 ,普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增施硼肥 ,2 0 0 1年产量已达 2 2 5 0 …  相似文献   

9.
大力开展“种三产四”推动湖南水稻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提出的背景,介绍了2007—2017年项目实施的5种种植模式、6项主推技术、26个示范超级杂交稻品种及其推广面积和增产效果,总结了加强项目组织实施的成功经验。认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技术将融入到未来满足种植农户与市场需求、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PZ-2-2-2-2-1紫色糯质玉米自交系,是从一个杂合的紫色糯质玉米地方种中经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PZ-2-2-2-2-1×1241紫-8配成的烟紫糯3号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果穗大,丰产性好,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连免高桩抛秧的优势连免高桩抛秧是基于以往的研究于1999年提出的一项秸秆自然还田超简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稻麦(油 )连续免耕 (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 )的基础上 ,收小麦 (油菜 )时只收麦穗 (油菜果枝) ,然后在留下的高桩小麦 (油菜 )秆间抛秧 ,利用秸秆改良土壤从而弥补常规免耕的缺陷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土壤长期免耕 ,使作物持续高产高效。自1999年以来 ,连续设置试验对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同时省内许多地方也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应用 ,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 ,即优质、高效、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3.
李怡  罗学刚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2):90-91,109
以盐酸、聚丙烯酰胺(PAM)为分离、絮凝试剂,通过二因素实验,利用方差分析对快速絮凝分离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苎麻脱胶黑液实现快速絮凝分离的最佳分离条件为分析纯盐酸4%,PAM2%,此时絮凝率达到80.02%。处理后废液色度、污染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对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关犍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示范,总结了“一增施、二示范、三改革、四推广、十统一”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指导。实现了667m^2 200kg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15.
闵彩云  贾尚智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毛迎新 《茶叶》2010,36(4):208-209,212
以龙井43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比试验育成茶树新品种20-3-2。经多年的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20-3-2一芽一叶期、制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CK)相仿;氨基酸含量4.1%;鲜叶产量比CK增产72%;抗性强。  相似文献   

16.
Zhongjian 96-3, a late season japonica rice variety derived from C81-40/87095, was developed by CNRRI, with the characters of early-maturity, a total growth duration of about 128 d (5-7 d less than CK Xiushui 11), insensitive to photo-period, ideal plant type, middle tillering ability, strong culm, high lodging tolerance, erect flag leave,and good leave color at maturity. It has an average plant height of 76.9 cm, productive panicle of 370.35/m2, spikelets/panicle of 78.6, seed-setting rate of 93.5% ,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29.9 g.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品种、育秧方式、生物专用肥、生物农药、管水方式等的试验,提出了里下河地区偏迟熟粳稻无公害生产应选用的品种为宁粳1号、常优1号,采用肥床旱育秧,环境友好的专用肥黑丰佳和华丰肥士特及精简施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评价了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在农业科技创新、稻作理论与实践和节本增产增效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主要方法,明确了深化研究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品种RP1976-18-6-4-2进行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它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