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比较“混合通风”和“全天候过渡通风”两种通风模式,选择试验鸡舍中不同的观测点,对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以及温度进行比较测定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证明:“全天候过渡通风”在保证氧气、二氧化碳含量处于合适范围内,有效降低氨气含量,特别是个别通风死角的氨气聚集,同时确保温度处于平稳,波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理化学、物理生物、生物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处理,通过室外堆肥及室内模拟堆肥进行除臭保氮试验,测定室外堆肥第22天氨气挥发量、总氮含量,室内试验30d氨气累计挥发量.  相似文献   

3.
氨气测定:采用日本产的抽气式氨气测量器.可测量氨气值为1~100ppm. "保禽家"是美国悠哉公司生产的一种作用快、效力持久、经酸化的颗粒状黏土产品,颗粒大小约0.5毫米,它能够使鸡舍垫料中的氨含量降低,从而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促进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猪舍氨气含量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青  张勇 《猪业科学》2011,(11):80-82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规模的扩大,猪舍排放的氨气,导致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及时测定猪舍的氨气含量,是综合防治氨气污染的前提。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各种氨气含量的检测方法和气体采集方法,同时讨论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畜禽舍内的氨气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畜禽舍氨气含量,并与检气管比长度法、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对照,结果基本一致。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目前家畜环境中氨气含量测定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猪肉在腐败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和氨气挥发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验选择35份市售新鲜猪背最长肌,在温度为30℃、湿度为85%的条件下存放,每隔6 h取出所需样品量,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同时应用氨气传感器测定氨气挥发浓度电流值。结果表明:随着猪肉的腐败变质,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氨气挥发浓度均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所测定的氨气挥发浓度电流测定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值之间相关关系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间呈直线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17。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13.597x-40.359(P0.01),决定系数为R2=0.841。说明利用氨气传感器可实现对肉品的快速客观评定。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仔猪暴露于不同浓度、不同时长氨气中对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初始体重为(10.70±2.10)kg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养在4个密闭的环境控制仓内,对照组氨气浓度为0 mg/m~3,各试验组氨气浓度分别为25、35、45 mg/m~3。试验期15 d。试验期间记录生产性能,每隔5 d进行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免疫细胞因子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氨气浓度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氨气暴露5 d,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P<0.05);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含量降低(P<0.05),血液中白介素2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在45 mg/m~3氨气组下降(P<0.05);35和45 mg/m~3氨气浓度组免疫球蛋白A含量低于25 mg/m~3浓度组(P<0.05)。暴露10 d,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降低(P<0.05),氨气浓度为45 mg/m~3组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提高(P<0.05)...  相似文献   

8.
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畜舍环境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是评价畜舍环境或评价氨的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并对温度、湿度对畜舍中氨气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值随测定高度增加减少,通风、清粪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极显著;温度和湿度明显影响氨的浓度,猪舍中氨气与温度(T)、相对湿度(RH)的回归方程为YNH3=0.560T+4.602RH-8.559(P〈0.01)。  相似文献   

9.
对畜舍环境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是评价畜舍环境或评价氨的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并对温度、湿度对畜舍中氨气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值随测定高度增加减少,通风、清粪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极显著;温度和湿度明显影响氨的浓度,猪舍中氨气与温度(T)、相对湿度(RH)的回归方程为YNH3=0.560T+4.602RH-8.559(P〈0.01)。  相似文献   

10.
监测了全漏缝型高床猪栏集粪区一年清理2次粪便的生产模式中栏舍氨气变化的情况。监测发现,氨气含量随着存栏量的增加有呈增长态势,范围0.66~1.54 mg/m3;在同等季候环境、栏舍管理、生猪存栏量情况下,氨气变化总体不大;不同时间点氨气含量略有变化,14:00略高,9:00与18:00随季节的推移呈交替变化;舍外气温高,舍内氨气含量也略高。  相似文献   

11.
活菌制剂改进猪氮转化和减少猪舍氨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两条万头猪生产线的生长猪舍内同步进行.在生长猪正常日粮中添加0.05%的活菌制剂,添加前和持续添加10 d后,分别测定猪舍内氨气含量和粪便、尿中总氮和氨氮的浓度.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活菌制剂10 d后,两条线舍内氨含量分别降低了40.28%和56.46%,尿中总氮和氨氮降低25%~38%,差异显著;粪中总氮和氨氮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EM制剂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EM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0(对照组)、0.5%、1%和2%四个EM添加水平,将200g牛粪与不同比例EM制剂混匀后置于盖有胶塞的三角瓶中恒温培养5d,测定培养过程牛粪中氨气产生量及培养结束后培养体系中氨氮、全氮和常见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未检测到氨气的产生;EM处理组氨氮含量明显降低,且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其中2%EM处理组与对照组及0.5%EM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2%EM处理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EM处理组(P0.05)。试验显示,EM制剂能降低牛粪中氨氮浓度及氮损失,调节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氨的释放,改善畜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鸡粪中添加0.2%和4%的铝盐(明矾,Al3(SO4)2-18H2O),实验室模拟鸡粪的自然存放条件,并设计通风和气体收集装置。采集样品测定鸡粪每天释放的氨气量以及0、3、7、14、21天鸡粪的pH值、氨氮、脲酶活性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铝盐处理鸡粪氨气的产生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有害气体,能强烈刺激鸡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当鸡舍内氨气含量在15PPm以上,也就是人进入鸡舍感觉氨气刺眼刺鼻时,就说明舍内氨气含量偏高。氨气危害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育雏阶段,养鸡户往往偏重于对育雏舍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而忽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雏鸡的危害。特别是舍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标准,造成雏鸡部分死亡的情况下,养鸡户为了尽快提高舍温,采取密闭窗门,减少空气流通的措施,这样就会使舍内的氨气浓度增高而造成氨气中毒死亡,或因氨气刺激引起气管炎。1.症状鸡只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  相似文献   

15.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其中氨气是最为常见且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气体之一。文章对辽南地区部分蛋鸡舍内氨气含量进行测量调查,分析氨气危害并提出减少氨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以期对蛋鸡养殖过程中减少氨气的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EM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0(对照组)、0.5%、1%和2%四个EM添加水平,将200g牛粪与不同比例EM制剂混匀后置于盖有胶塞的三角瓶中恒温培养5d,测定培养过程牛粪中氨气产生量及培养结束后培养体系中氨氮、全氮和常见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未检测到氨气的产生;EM处理组氨氮含量明显降低,且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其中2%EM处理组与对照组及0.5%EM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2%EM处理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茵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EM处理组(P〈0.05)。试验显示,EM制剂能降低牛粪中氨氮浓度及氮损失,调节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氨的释放,改善畜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丝兰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和多酚类物质,是除臭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除臭原料及复配产品对氨气的作用效果,通过测定吸氨量、B50值、皂苷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犬粪样气味、氨态氮含量等应用指标,对饲料中除臭原料及其产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吸氨量最高,但与氨气的结合力相对较弱,可能是作用机理不同所致;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丝兰成分的试验组Ⅰ、Ⅱ、Ⅲ和Ⅳ组粪样气味都有所下降,Ⅳ组可以显著减少粪样中氨态氮的含量,整体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比全环控鸡舍纵向通风与横向通风2种模式的通风效果,以及纵向通风模式开启不同数量风机对舍内风速、温度、降温速率、氨气含量的影响,发现横向通风效果更好,但纵向通风更节能环保;纵向通风风机开启数量越多,鸡舍内风速和温度变化越快,氨气含量越低;增加开启2台风机,风速和温度分别提高16.2%和52.3%,氨气含量降低一半。  相似文献   

19.
正蛋鸡舍内的氨气水平可利用能够减少粪便中氮含量并阻止氨气释放入环境中的营养策略来得到降低。利用当前的商业化生产措施,来减少蛋鸡舍内氨气的含量被认为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这可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福利,更不用说可为鸡场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氨气是微生物对排泄物中含氮物质进行分解后的产物。在许多情况下,鸡场一般在此化合物被从粪便中释放出来后,考虑采用能够降低鸡舍内氨气水平的措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氨气浓度对肉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氨气浓度对肉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6头初始体重为(220±5)kg的健康秦川母牛,随机分为4组饲养于4个环控舱内,每组4个重复,每头牛为1个重复。将氨气浓度分别设置为<5(对照组)、(15±3)、(30±3)和(45±3)mg·m-3。预试期为10 d,试验期为30 d。试验期间记录生产性能(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并于试验第1、15和30天颈静脉采集血清样本,检测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氨气浓度为30 mg·m-3时显著降低了肉牛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在所有氨气处理组均显著下降(P<0.05),而料重比(F/G)在氨气浓度为15和30 mg·m-3时显著上升(P<0.05)。2)氨气浓度达到45 mg·m-3时显著增加了血清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血氨含量在所有处理组均显著增加,表明氨气暴露对肉牛的肝、肾功能造成了损伤。3)各氨气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在氨气浓度为30和45 mg·m-3时显著下降(P<0.05),但免疫球蛋白G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6含量在氨气浓度为30和45 mg·m-3时显著上升,而白细胞介素4含量在45 mg·m-3时显著上升(P<0.05),γ-干扰素含量在氨气浓度为30和45 mg·m-3时显著降低(P<0.05),表明氨气暴露引发了肉牛的炎症反应。4)氨气浓度在30和45 mg·m-3时显著降低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在45 mg· m-3时显著降低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丙二醛含量在30 mg·m-3时显著增加(P<0.05);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过量氨气暴露降低了肉牛的生长性能,并对肉牛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