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吉林省玉米生产省域尺度上比较优势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水稻生产省域尺度比较优势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指数不具有比较优势,2003-2007五年平均播种面积位于全国第十五位;单产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2003-2007五年平均位于第十一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2003-2007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三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不具有比较优势,2003-2007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三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不同时期玉米区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促进湖北省玉米生产发展,实现合理区域生产布局,为湖北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利用2000—2009年湖北省17个市(州、区)农业生产统计资料,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及分析方法,分析“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的区域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湖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市(州、区)分别有5、10、5个;具有玉米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地玉米区、鄂北岗地玉米区,其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十五”期间为2.43,“十一五”期间达到2.77。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全省玉米平均生产比较优势指数上升了0.08,水稻上升了0.03,而棉花则下降了0.05。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表明,玉米纯收益低于水稻和棉花,每公顷分别低507.0元和2143.5元;但玉米的用工成本明显低,每公顷分别比水稻和棉花低535.5元和4096.5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湖北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元涛 《作物杂志》2004,20(6):55-5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96 年用偏硬型自交系“绥系701”为母本, 以中齿型自交系“绥系601”为父本杂交育成早熟春玉米绥玉10。1998~2000 年在所内参加品种鉴定试验及省内适应区多点异地鉴定试验,2000~2001 年以代号绥313 参加并通过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产量居参试组合的第一位;2002 参加并通过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试验, 产量为第一位。2003 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并命名“绥玉10”。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品种沃玉964是河北省沃土种业有限公司独家选育、生产、销售的高产、抗倒、抗病、耐密植新品种。亲本组合ND140×Z598,2008年育成,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01号,是2014年河北省审定的头号品种。在2011年河北省预试中,产量位于160个品种第1位;2012年河北省区试产量排第1名;2013年河北生产试验综合排第1位。在全国示范种植中均取得高产。近2年在深州市大田夏播种植,每667m2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一直都是中国“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新冠疫情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更为紧迫。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利用2009—2018年云南省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这5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来测算其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以揭示云南省及其16个州市间主要粮食作物强、弱比较优势的变动规律。研究发现:10年间,薯类、豆类和玉米这3种粮食作物同时具有较强的平均规模、效率和综合比较优势,而稻谷和小麦的平均规模、效率和综合比较优势均较弱,而且各个州市的强弱优势粮食作物不尽相同。因此,建议云南省利用此结果对全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和安排,发挥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和产量优势,以求最大限度地促进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增收增产。  相似文献   

7.
甘肃黄羊河集团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50~170d,≥10℃的年积温为2 700~3 000℃,日照时数2 724.8h,年降水量190.5mm,年蒸发量2 178.7mm,具有日照充足、降雨稀少、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农垦企业组织化程度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好的管理体制优势,使企业对外制种业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公司总结出一套杂交玉米制种优质、高产技术:优选品种、精细选地、地膜覆盖、平衡施肥、亲本防杂、田间保纯、防治病虫、适时收获等。此项技术的实施,使我公司制种平均产量超过6 000kg/hm2,生产的"黄羊河"牌玉米良种以其优良的品质、精美的包装,深受广大顾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鲜食玉米已在浦口区区域产业优势逐渐显现,目前,全区鲜食糯玉米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hm2;不断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糯(甜)玉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配套技术日趋完善;特色玉米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分析了鲜食玉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与对策:一是大力宣传,扩大南京市浦口区鲜食玉米的知名度;二是巩固和提高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优化结构,提高鲜食玉米综合生产水平;四是加快产业化开发,延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是影响河北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客观地辨识、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针对河北省冬小麦干旱监测业务服务需求,开展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模型研究,选取能反映土壤、作物、大气三方面干旱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数、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降水量距平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数权重系数,建立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应用1981-2010年唐山、涿州、定州、黄骅、深县、栾城、南宫、肥乡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计算各站冬小麦干旱综合指数,并对其描述干旱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不存在旱情时,各单一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正确反映,这种情况占总样本的17.6%。当存在旱情时,综合指数克服了距平指数不能反映灌溉对旱情的影响,及土壤相对湿度指数受灌溉影响,掩盖前期旱情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旱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这种情况占总样本的67.6%;同时,综合指数也克服了距平指数对降水过渡敏感的不足,既能反映降水对旱情的影响,又能反映降水大小对旱情的影响程度,较单一指数能更准确的反映旱情,这种情况占总样本的14.8%。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作物物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登攀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216-221
利用长时间序列物候观测数据研究作物物候变化是认知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途径。研究选用1981—2009年内蒙古地区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小麦和玉米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作物(小麦/玉米)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管理(主要指调整播期)和作物品种变化共同作用下,小麦和玉米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小麦的播种期平均推迟1.7 d/10 a,而玉米播种期提前1.0 d/10 a。小麦的抽穗和成熟期分别平均推迟1.7 d/10 a和0.8 d/10 a,而玉米抽穗期平均变化较小,成熟期平均推迟达3.3 d/10 a。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历时的变化趋势呈显著差异。出苗—抽穗营养生长阶段,小麦平均缩短了1.4 d/10 a,而玉米却延长了1.2 d/10 a;抽穗—成熟生殖生长阶段,小麦和玉米分别平均延长了0.2 d/10 a、3.3 d/10 a;而出苗—成熟整个生长阶段,小麦平均缩短了1.2 d/10 a,而玉米却延长达到4.5 d/10 a。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对云南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其他茶叶生产大省进行比较分析。国内竞争力指标采用规模优势指数(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简称AAI)。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简称PRIM)、贸易竞争指数法(简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法(简称CA)进行分析。结论是: 云南茶叶国内和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作物地区布局的灰色局势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根据各地区综合优势探索地区农业发展道路已为政府农村政策方面的中心课题。论文从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运用灰色系统局势决策方法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地区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个省(市、区)有各自的优势农作物,比如,北京的优势局势为玉米、小麦、水果、油料、豆类;对12种农作物依其比较优势按省份进行了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晨  马新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41-145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时期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在省内的优势产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收集河南省18个地市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数据,测算并系统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河南省相对于中国平均水平及河南省内18地市相对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省存在比较优势差异,共有水稻优势产区3个,小麦优势产区 9个,玉米优势产区13个。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杂粮布局模糊、优势区域不明显、种植分散等突出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北省杂粮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生产聚集度分析,明确了河北省主要杂粮生产的区域,即48个县(市、区)为杂粮生产大县;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河北省主要杂粮作物及区域比较效益,然后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方案:(1)谷子在太行山区、燕山西部地区、黑龙港地区适时适地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抗旱高产品种、富硒保健品种、优质简化栽培品种等冀谷系列品种。(2)绿豆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黑龙港地区、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出口型绿豆品种;红小豆在太行山区、张承秦地区及迁安、迁西、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适宜的优质高产、出沙率高、出口型品种。(3)甘薯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淀粉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燕山丘陵区发展淀粉型品种、鲜食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4)高粱在太行山区、黑龙港地区发展饲用型和酿造高粱,滨海平原区重点发展酿造品种、饲用品种和能源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近30年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性变化,揭示花生生产格局演变规律,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全省花生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利用1990—2018年河南省统计数据,采用生产重心、产地集中度、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变化及影响因素。随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花生生产由最初的集中走向分散,且生产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豫中、豫东等传统花生产区在花生主产地市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豫南地区在河南省花生生产中重要性越来越大,该地区拥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和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已成为河南省花生生产优势区域,且优势在逐步增强。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推动了各区域花生的生产,且导致各市发展差异化显著。例如豫南地区优势逐步增强,豫西地区小幅发展,而豫东和豫中的优势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和增产潜力,提出了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即提高玉米单产、强化区域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