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缓释肥(SR)用量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提高莴笋产量32.3%~59.9%,以SR(M)>SR(L)>SR(H),莴笋产量与缓释肥用量间存在二次回归关系(Y=-10.7 x2+60.62 x+11.2 R2=0.987 2),缓释肥的增产效率以SR(L)>SR(M)>SR(H).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提高莴笋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达38.9%~88.9%和20.5%~58.9%和6.3%~40.7%,增加莴笋叶绿素b含量28.7%~33.3%(SR(M)处理除外).除SR(L)处理使莴笋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2.7%外,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提高莴笋硝酸盐、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达10.3%~27.0%,40.9%~151.7%,11.5%~19.2%和0.4%~61.1%.结合产量和品质来看,缓释肥用量处理中SR(M)是莴笋获得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2.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植物性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无污染、安全优质得到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视。莴笋营养价值高,可一年四季栽培,是我国南北地区广泛栽培的蔬菜品种。为了筛选适合莴笋高产优质的缓释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缓释肥(SR1、SR2、SR3、SR4)对莴笋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处理莴笋产量间有显著差异,SR3处理莴笋产量最低,其余处理与该处理相比,莴笋产量增加9.1% ̄12.7%,以SR4>SR2>SR1。莴笋的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含量以SR3>SR2>SR4>SR1,而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含量则以SR3>SR2>SR1>SR4,叶绿素a/b以SR4>SR3>SR2>SR1。莴笋的硝酸盐、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均SR1>SR2>SR3>SR4,而不同缓释肥处理对莴笋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综合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4个缓释肥处理中,SR2处理为莴笋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对酸性菜园土壤莴笋产量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酸性菜园土壤莴笋产量、叶片硝态氮、氨基态氮、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莴笋产量以微酸性土(S3)〉酸性土(S2)〉强酸性土(S1),且产量间比值YS3/YS1〉YS2/YS1〉YS3/YS2.莴笋产量强酸性土壤以HNP处理最高,BNPX最低,酸性土壤上则相反;微酸性土壤BNPK处理莴笋产量最高,HNK+C2处理最低.HNK配施硝态氮复合控制剂使强酸性和酸性土壤莴笋显著增产6.2%~16.7%.莴笋叶片硝态氮含量以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强酸性土壤.强酸性和酸性土壤莴笋硝态氮含量均以HNK处理最高,HNK配施硝态氮复合控制剂处理降低这2种土壤莴笋叶硝态氮含量3.1%~27.7%,以HNK+C2处理效果最好,微酸性土壤上则使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10.9%~38.1%.莴笋氨基态氮含量以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强酸性土壤,HNK配施硝态氮复合控制剂处理显著提高酸性和微酸性土壤莴笋氨基态氮含量31.9%~33.1%和25.6%~38.4%,以HNK+C8处理增幅最大.莴笋叶片的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以强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酸性土壤,氮素形态以PN为主.莴笋叶片的硝态含量与氨基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硝态氮、氨基态氮含量与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与施肥对莴笋硝酸盐和营养品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pH值菜园土施肥对莴笋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菜园土以酸性土上莴笋适应性最好,中性土次之,微酸性土生长最差。增施磷、钾肥及氮磷钾+DCD+M0肥均明显提高了莴笋产量,有利于降低莴笋茎、叶硝酸盐含量;酸性土、中性土以氮磷钾配施较施氮降低硝酸盐含量3.0%(茎)、10.0%(叶)、22.8%(茎)28.9%(叶),提高产量20.5%,125.00%,且改善了莴笋营养品质;微酸性以氮磷钾+DCD+M0配施较氮降低茎硝酸盐含量27.3%,改善了营养品质,提高产量21.4%。酸性土较中性土、微酸性土更易获得高产、低硝酸盐的优质莴笋产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法对镉(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细胞膜损伤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0 mg/L相对低浓度Cd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a/b比值则持续升高;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持平或略高于对照。在120 mg/L相对高浓度Cd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与对照比,于处理后7 d出现大幅度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于7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  相似文献   

6.
植物性硝化抑制剂对莴笋NO3--N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植物性硝化抑制剂(P5,P7)对莴笋NO3^-N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53种用量处理对莴笋NO3^--N含量均有降低作用,尤以P5-M效果最佳,使莴笋叶、茎NO3^-N含量分别降低41.8%和26.1%;P73种用量处理以P7-M处理效果最好,降低叶片NO3^--N含量22.8%,而其Vc和氮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7.2%和15.6%。  相似文献   

7.
以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系统,设置不同水平CO2[正常CO2(AMB)和FACE(AMB+200μL.L^-1)]和施氮量[低氮(LN,150 kg.hm^-2)和高氮(HN,350kg.hm^-2)]处理,研究CO2与氮的互作对水稻移栽后12 d至拔节期功能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FACE处理使叶绿素a、b、(a+b)含量平均增加7%-25%、13%-38%和8.3%-26.7%,叶绿素a/b值减少4%-10%;低氮条件下FACE处理使叶绿素a、b、(a+b)含量平均降低4%-6%、4%-6%和3.7%-6.6%,叶绿素a/b值减少2%-4%;增施氮肥明显提高各测定时间功能叶叶绿素a、b、(a+b)含量,普遍降低生育早期叶片叶绿素a/b值。  相似文献   

8.
硅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水培试验,以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临麦2号(Linmai 2)高抗;扬麦 5号(Yangmai 5)低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处理(0、0.1和1.0 mmol/L)对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显著受到抑制,扬麦5号的下降速率要大于临麦2号。施硅能够提高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WUE);蒸腾速率(Tr)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降低,加硅处理后蒸腾速率下降。低温胁迫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施硅能减缓低温胁迫对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和可溶性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4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4×4完全拉丁方设计研究化学处理对平茹菌糠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及中性洗涤纤维(NDF)癌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不同组菌糠的DM、CP及NDF在瘤胃中的降解规律均能较好地符合Mertens的数学模型dp=a+b(1-e-kb(t-l))(R2>0.9);(2)苛性钠碱化处理组菌糠的DM、CP及NDF动态降解率(p)和潜在降解部分(a+b)分别提高8.37%、6.75%、13.44%和10.52/、8.89%、3.35%(P<0.05);(3)尿素氨化组菌糠的DM、CP及NDF动态降解率(p)分别提高3.87%、6.64%、7.43%(P<0.05)及DM的潜在降解部分(a+b)提高4.7%(P<0.05);(4)复合处理组菌糠的DM及NDF动态降解率(p)分别提高5.18%、9.68%(P<0.05)及DM的潜在降解部分(a+b)提高4.71%(P<0.05).  相似文献   

10.
谢国晖  秦建桥  赵鹏  赵华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04-17507
[目的]揭示不同生态型五节芒在抵抗Cd胁迫机制方面的异同。[方法]以粤北大宝山矿山开采地优势植物五节芒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五节芒非矿山生态型(采自惠州市博罗县丘陵山地)和矿山生态型(采自大宝山矿区)在相同Cd处理浓度梯度下的生理响应。[结果]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都与Cd胁迫浓度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矿山型下降的程度低于非矿山型,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的叶绿素a/b值都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Cd对五节芒叶绿素b的伤害要大于叶绿素a。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在20mg/kg处理处达到最低。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非矿山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再升高,浓度在10~80mg/kg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矿山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先升高再下降,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响应有所不同。[结论]矿山型五节芒的耐重金属Cd要强于非矿山型。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莴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莴苣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根系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无机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可提高莴苣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莴苣的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莴苣的产量,增加莴苣茎叶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茎叶中硝酸盐、粗纤维的含量.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以20%的猪粪堆肥氮配施80%的化肥氮处理的效果最好,莴苣功能叶NR酶活性提高了28.2%~178.5%,根系活力提高了16.4%~38.9%,总产量增加了48.3%.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大白菜因化肥过量使用而造成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露地栽培旺春大白菜为试材,共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化肥平衡施肥(T1)、化肥减量30%+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化肥减量3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量40%+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量4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5)7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大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不同程度提高了各处理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较当地常规施肥根系活力提高了15.5%~40.3%,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1.5%~37.5%,且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1-T5处理较CK2增产0.04%~20.91%,其中T3处理增产率最高为20.91%,其经济效益增加9.04%,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肥料贡献率,化肥减量30%并配施生物有机肥提升效果最显著。T3处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CK2高0.91百分点、81.00%和9.61%,施用生物有机肥各处理硝酸盐含量降低11.53%~21.52%,VC、总黄酮、硫苷含量T3处理显著高于CK2,总酚含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矿质元素含量较CK2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提高更明显。对15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以T3处理化肥减量30%并配施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其次为T2>T5>T1>T4>CK2>CK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缓控释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决明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3个决明栽培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缓控释肥用量对决明幼苗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缓控释肥处理间决明的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SY-Q-2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随缓控释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缓控释肥用量达到27~36 kg/hm2时均达到峰值,而SY-01-02和HQ-W1-01在缓控释肥用量为18~27 kg/hm2时达到最大。综合分析得出,参试的三个决明品种对缓控释肥的敏感程度总体表现为SY-Q-2〉SY-01-02〉HQ-W1-01,缓控释肥用量为27 kg/hm2有利于促进决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掌叶覆盆子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需肥特性,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以掌叶覆盆子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料的低(L)、中(M)和高(H)水平处理对掌叶覆盆子的叶绿素、株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掌叶覆盆子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理指标均呈上升趋势。NPK肥L、M和H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增幅稳定,依次增加36.3%、41.3%和53.4%,且各水平间差异显著;复合肥能迅速提高叶绿素含量,但各施肥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有机肥在M与H水平,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明显。NPK肥与株高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且长势最优,L、M和H水平依次增高40.5%、50.2%和64.4%;有机肥次之,依次增高18.3%、44.0%和56.2%;复合肥稍弱,依次增高16.1%、20.3%和40.7%。NPK肥在各施肥量下,F_v/F_m、Φ_(ps)Ⅱ、q P均为最高水平,复合肥和有机肥与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复合肥处理下,q P在3种肥料中处于最低水平,有机肥处理下的F_v/F_m和Φ_(ps)Ⅱ最低。NPK肥与4种生理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各施肥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达最高水平,丙二醛含量最低;复合肥在H水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增幅分别为8.4%和2.1%,处于最低水平;有机肥在H水平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增幅36.8%,达到最高水平。【结论】随着施肥量的递增,NPK肥处理下的掌叶覆盆子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差异显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理指标也表现出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液体肥料对沙糖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基酸液肥在沙糖桔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液肥淋施后,沙糖桔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5.8%~20.3%,果实直径比对照增加6.7%~16.3%,单株平均座果数比对照提高54.4%~95.7%,比普通商品液肥淋施处理增产10.4%~41.6%,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氨基酸液肥处理能有效提高沙糖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有效提升果实糖酸比,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水溶肥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和改良作物特性。针对番茄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不同,本试验以生物基磺酸盐为基础,设计苗期、花期、结果期配方肥,苗期N2O+P2O5+K2O总量为22,设置E1(12-4-6)、E2(9-4-9)两个N-P-K水平;开花期N2O+P2O5+K2O总量为50,设置M1(20-8-22)、M2(19-6-25)两个N-P-K水平;膨果期N2O+P2O5+K2O总量为58,设置L1(15-9-34)、L2(13-7-38)两个N-P-K水平,共8个处理,系统研究其对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筛选出能有效提高番茄品质、产量及有效改良土壤养分的配方肥。结果表明,番茄生长前期N-P-K为12-4-6和9-4-9时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生长中期N-P-K为20-8-22时比19-6-25有利于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增加;生长后期N-P-K为20-8-22(M1)13-7-38(L2)有利于提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E1M2L1和E2M1L2可溶性糖含量最大为5.71%、5.70%,E1M1L1显著低于E1M2L1;E2M1L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E2M2L2高9.1%;E1M2L2的VC含量最高,E2M1L1、E2M1L2和E2M2L1次之。E1M1L2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比E2M2L2最低产量高88.2%,E1M2L1和E2M1L2次之,667 m2产量分别达3 748.60、3 347.81 kg。E2M1L2速效养分含量、EC、pH均表现居中。从产量而言,E1M1L2能够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但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E2M1L2即苗期总肥量为22,N∶P∶K为9∶4∶9,开花期总肥量为50,N∶P∶K为20∶8∶22,膨果期总肥量为58,N∶P∶K为13∶7∶38更有利于番茄生长,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产品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共设计4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处理1)、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2)、有机肥ZH-2(处理3)及有机肥ZH-2+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4),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的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ZH-2处理3、处理4的品质较高,其还原糖较处理1、处理2分别提高7.18%~19.75%和2.21%~14.20%;维生素C含量较处理1、处理2分别提高8.96%~9.65%和4.34%~5.01%;干物质比率分别为1.26%、1.25%,与处理1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2、3、4的黄瓜产量分别比处理1增产121.62%、98.07%、150.29%,均极显著高于处理1。综合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最优的施肥处理是有机肥ZH-2+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4)。  相似文献   

18.
双螯合速效生态有机肥在生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有机肥料利用率,以帝皇结球生菜为材料,研究双螯合速效生态有机肥在露地条件下不同施用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用量15000kg·hm。的处理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株高达到11.73cm、叶长为23.13cm、叶宽为19.60cm、叶片数为21.13片、叶绿素含量为49.107mg·dm。、单球重为543.0g、可溶性糖含量45.20g·kg^-1、每100g生菜中维生素C含量为138.0mg,其次为有机肥用量10000和20000kg·h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采前连续光照光质对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红(R)蓝(B)光质比例(1R:4B、1R:2B、1R:1B、2R:1B和4R:1B)对水培生菜生长、光合特性、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和AsA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光照前相比,不同比例LED红蓝光连续光照后,生菜地上部鲜重的增幅为38.82%~77.65%,2R:1B处理下的地上部鲜重最大达到30.23 g;根鲜重的增幅为27.43%~73.14%,4R:1B处理下的根鲜重最大为3.03 g。红光比例越高,生菜的叶面积、SPAD和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1R:4B的连续光照处理后,生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提高采前连续光照中的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生菜AsA含量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酶活性,1R:4B处理下叶片AsA的含量最高达到3.22 mg·g-1,1R:4B处理下的生菜叶片MDHAR酶活性显著增加了0.81 U·mg-1 FW。综上,降低采前连续光照的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可溶性糖等的含量,而提高采前连续光照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AsA的含量,这是因为采前连续光照蓝光比例的升高提高了MDHAR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