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树萤叶甲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杨树萤叶甲(杨毛臀萤叶甲)(Agelastica alni orientalis Baly)主要分布于新疆,是杨、柳及苹果等林果的重要食叶害虫,对作物的严重危害期通常在幼虫期,难以对此做出准确鉴定.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害虫各龄期的标本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方法]通过提取杨树萤叶甲的基因组DNA,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Ⅰ)基因作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最后获得准确的碱基序列作为杨树萤叶甲的DNA条形码.[结果]根据杨树萤叶甲在不同龄期的DNA序列一致的原理,运用DNA条形码研究技术,获得了杨树萤叶甲成虫和三龄幼虫的CO Ⅰ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高可达97.74;.获得的序列可以用于对杨树萤叶甲的禄步鉴定.[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不同龄期杨树萤叶甲的标本,为及时采取害虫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中部夏季农田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方法]应用智能测报灯诱集农田蛾类昆虫,采用多样性测度方法.[结果]采集灯下蛾类昆虫标本10 338头,分属于鳞翅目夜蛾科、螟蛾科、天蛾科、尺蛾科等11科;农田蛾类昆虫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7月中旬和8月中旬最高;优势集中性指数(C)6月中旬最高;群落丰富度指数(E)6月初最高,随后下降,起伏不大.[结论]阿克苏地区中部夏季农田灯下蛾类昆虫120种,种一多度关系模型表明阿克苏地区中部农田生境较好;不同科优势种个体数量差异较大,根据灯下娥类昆虫生物多样性随时间动态变化,为农田虫害防治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南昌的田间调查及饲养观察,查清了叶甲科萤叶甲亚科7种及叶甲亚科1种的生物学,其名称依次为葡萄十星叶甲、葡萄黄叶甲、长角萤叶甲、黄守瓜、黄足黑守爪、荞麦萤叶甲、虎杖萤叶甲(上均萤叶甲亚科)及牡荆十星叶甲(叶甲亚科)。其中葡萄黄叶甲、黄足黑守爪、荞麦萤叶甲、虎杖萤叶甲及牡荆十星叶甲5种,国内尚缺乏较系统的生物学资料;其余3种虽有,但因本文系区域性第一手资料,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按种类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赤眼蜂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新疆北部7个地区不同生境采集的赤眼蜂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对不同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赤眼蜂标本4 985号,隶属18属44个种.赤眼蜂多样性指数以昌吉最高,阿勒泰次之,乌鲁木齐最低;丰富度指数以塔城最高,博尔塔拉次之,阿勒泰最低;均匀度指数以阿勒泰最高,昌吉次之,乌鲁木齐最低;优势度指数以石河子最高,乌鲁木齐次之,昌吉最低.[结论]从新疆北部地区赤眼蜂资源调查结果来看,寡索赤眼蜂属Oligosita Walker、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Westwood及优奋赤眼蜂属Ufensia Girault在新疆北部地区分布较广泛,特别是新疆优奋赤眼蜂,其种群数量非常大,为进一步开发、保护和利用新疆本土赤眼蜂资源防治当地害虫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沙尘暴源区塔克拉玛干空气真菌群落的T-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空气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和比较塔克拉玛干沙漠空气真菌多样性.[结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且末地区的空气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尉犁地区最少,9个地区空气样品间相似性介于8.3;~41.9;,其中若羌和莎车地区的相似性最高,达到41.9;;尉犁地区与且末、叶城的相似性最低,为8.3;,与聚类分析结果大体上相一致.典型性相关分析(CCA)表明非生物环境因子(海拔、温度、风速等)影响空气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结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9个地区空气真菌多样性较丰富,且各地区的优势真菌种群和丰度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类对空气真菌群落信息的描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水磨沟公园昆虫多样性概况,首次对水磨沟公园的常见昆虫进行了调查和多样性分析.[方法]2008年6月~2009年5月,共15次定期到水磨沟公园进行昆虫标本的采集,初步分类整理出昆虫标本118种类.[结果]该区的优势昆虫类群是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且植食性昆虫占比例大.[结论]昆虫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H')较低,该区常见昆虫种类较少,除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外,其它9个目的昆虫种类匀不超过20个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土壤多样性理论方法分析罗布泊地区的土壤多样性.[方法]利用ArcGIS对空间数据进行矢量化,获得空间数据的属性值.多样性指标的计算和成图则在Excel中完成.[结果]罗布泊地区土壤类型单一.在地形地貌上,石膏质盐壳上发育的土壤亚类,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都很高;在地质构造单元新生代盆地上发育的土壤亚类,其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值数是最高的,但是均匀度却是最低的.面积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之间均符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结论]土壤多样性受到土壤分类精度、地块单元面积以及所包含各亚类面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长跗双斑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萤叶甲亚科。长附双斑萤叶甲是北疆棉田的一种新害虫,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棉田危害亦逐年加重。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8毫米,体宽1.8~2.5毫米,长卵形,棕黄色。复眼较大,卵圆形。触角11节,长约为体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昆明地区半翅目蝽次目昆虫多样性,2007—2011年对蝽次目(Pentatomomorpha)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标本1 559头,隶属于11科65属,共87种;其中,蝽科(Pentatomidae)和缘蝽科(Coreidae)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别有29种604头和27种613头;优势种也以两科昆虫为主,分别有8种和5种;龟蝽科(Plataspidae)和网蝽科(Tingidae)种类最少,仅各1种。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蝽次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蝽科昆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其次是缘蝽科,两科昆虫优势度明显,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龟蝽科和网蝽科,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低,种群结构相对不稳定。昆明地区蝽次目昆虫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明赣湘鄂三省主产区籽莲访花昆虫种类、数量以及访花昆虫群落结构。[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及定点网捕法先后在江西省石城县、湖南省临湘市、湖北省咸宁市、华中农业大学荷花园调查荷花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集中性指数(C)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①荷花主要传粉昆虫为膜翅目昆虫,西方蜜蜂,中华蜜蜂、中华木蜂、紫木蜂和黄胸木蜂;②温度是影响荷花访花昆虫采集活动的主要因素;③荷花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和双峰型,黄胸木蜂和中华木蜂呈现双峰型,西方蜜蜂、中华蜜蜂和紫木峰呈现单峰型;④湖南临湘和湖北咸宁调查地野生传粉昆虫比例仅为20.59%,3.90%,访花昆虫种类分别为6种和3种;江西石城和华中农业大学野生传粉昆虫比例为55.61%,90.40%,访花昆虫种类为13种和12种;⑤各样点荷花访花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特征值为江西石城县>华中农大荷花园>湖南临湘>湖北咸宁,优势集中性指数的特征值比较为江西石城县<华中农大荷花园<湖南临湘<湖北咸宁,各调查点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表现一致。[结论]不同生态区域荷花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湖南临湘和湖北咸宁野生传粉昆虫数量稀少,荷花增产丰收必须依靠蜜蜂授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自然火干扰作用下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为其森林景观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运用重要值和多样性测度指数,对自然火干扰作用下喀纳斯旅游区3种典型森林群落类型--阔叶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阔叶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在森林群落恢复的前期(25~60 a)和后期(90~110 a以上)相对较稳定,中期(60~90 a)出现较大的波动,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的趋势;针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在森林群落恢复的前期(50 a以前)有较大的变化,之后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呈现出前期增加,中、后期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变化与其受到的自然火干扰历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瓢虫资源种类,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9个县市14种典型生境90样点的天敌瓢虫种类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获1 173号标本,隶属于3亚科11属20种,其中优势种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和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rnpunctata,中国双七星瓢虫Coccinulla sinensis (Weise,1889)为新疆新记录种。不同生境中瓢虫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杂草生境瓢虫种类最为丰富,达13种,而苹果园生境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系统中麦田与水稻田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710 942、0.693 948,且丰富度指数也很高,而均匀度指数较差,为0.396 785、0.356 619,而且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苹果园和桃树园前3个多样性指标都很低,优势度指数却最高;不同地区中尼勒克县和伊宁县的多样性指数都很高,各为0.703 382、0.667 679,并丰富度指数也很高,各为1.257 681、1.645 922,但这两县的均匀度指数较差,各为0.361467、0.289 969,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特克斯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301 030,而且丰富度指数较低,为0.378 923,优势度却最高,为0.500 000。【结论】外界干涉越频繁,对瓢虫种类的分布、物种类群多样性均不利,群落结构较单一,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影响伊犁河谷地区的瓢虫群落结构变化。在伊宁县、尼勒克县等地区以及瓢虫种类最为丰富的生境上加强瓢虫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可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控害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壳囊孢属真菌(Cytospora spp.)的种类及在新疆的分布特征。【方法】在新疆14个地(州)共收集到2 763份病害标本,鉴定出27种壳囊孢属真菌,采集文献资料记载新疆累计记录51种壳囊孢属真菌,采用ArcGIS软件、Gephi软件及Spreensen公式不同种类壳囊孢属真菌在新疆不同地区和寄主上的分布情况及相似性。【结果】壳囊孢属真菌在新疆伊犁地区(31种)、乌鲁木齐市(27种)、塔城地区(21种)和昌吉地区(20种)分布壳囊孢种类及数量较多;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3种)和和田地区(2种)分布较少;该菌能够寄生于21科植物中,其中蔷薇科(19种)、杨柳科(18种)、胡颓子科(8种)植物的种类及数量较多;桑科(1种)、忍冬科(1种)、无患子科(1种)等植物上较少。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在全疆15个地州(市)的11科寄主均有分布;壳囊孢属真菌在海拔600~900 m处分布较为丰富,阿克苏和吐鲁番两地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结论】新疆现已记录51种壳囊孢属真菌,其中受金黄壳囊孢菌(C. chrysosperma)危害的植物种类最多,蔷薇科、杨柳科、胡颓子科植物上分布的壳囊孢属真菌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麦主产区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为制定区域性杂草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调查新疆北疆主要小麦种植区域奇台县和额敏县的冬小麦田杂草。【结果】小麦田杂草共计60种,隶属于20科52属,以菊科、豆科、禾本科为主;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 Beauv.为新疆北疆区域麦田的优势杂草,区域性常见杂草有2种,为灰藜Chenopodiumglaucum L.和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3个调查区域内杂草的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额敏县麦田杂草种类有47种,奇台县南部丘陵区域和中部平原区域杂草种类分别有32、31种;从物种多样性来看,额敏区域杂草香农-威纳指数最高,为2.51,辛普森指数则是奇台中部平原区域最高,为0.19,额敏麦区麦田杂草群落的均匀度高于奇台区域,均匀度指数为0.65。【结论】稗草在新疆北疆冬小麦种植区域大面积发生,对小麦生长、产量有较明显影响,其次为灰藜和卷茎蓼,在局部区域出现,但对发生地小麦造成一定影响,其他一般性杂草均在部分田块发生,对该区域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小。3个调查区域内额敏杂草物种丰富度最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奇台县中部平原区杂草优势种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天山中部沙湾林场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立地环境、生理生态状况等方面,从遥感数据提取有关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标因子,对沙湾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建立一套适合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为新疆天山中部林区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和新疆森林资源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各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作用和影响程度,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结果】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在0.12~0.59,分析得出指数大于0.4的为健康,其中针叶林景观、阔叶林景观、疏林地景观、灌木林景观、苗圃景观、宜林荒山荒地、非林地平均指数分别为0.59、0.56、0.36、0.41、0.12、0.53、0.48,5个森林景观为健康。【结论】研究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为新疆天山中部林区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划分群丛类型,探讨环境因子与不同群丛类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方法】在陕西省秦岭南坡中段的火地塘和旬阳坝林区,选择松栎混交林群落集中分布地段设置24块样地,对乔木、灌木、草本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双向聚类分析法(TWINSPAN)划分群丛类型,采用α多样性指数测度不同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对12个环境因子与各群丛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利用TWINSPAN将研究区24块样地群落划分为8个群丛,其中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cuteserrata)为主要建群种的群丛是该区分布最广的松栎混交类型。8个群丛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差异较大,各群丛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群丛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指数回归达显著水平(P=0.026 6),与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二项式回归达显著水平(P=0.026 0,P=0.019 6);Pielou均匀度指数与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的二项式回归达显著水平(P=0.045 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标准化坡向之间的直线回归达显著水平(P=0.038 4);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所有环境因子无显著关系。【结论】坡向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是导致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不同群丛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现状、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摸清新疆近60年来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发生的现状、分布和发生趋势,以及对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等;总结新疆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农林外来生物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文献记载和资料统计,近60年来新疆农林外来人侵生物达79种,其中害虫50种、病害19种、草害10种.入侵规律呈现出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的特点.近20年来新疆农林外来人侵生物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传人有害生物有58种,平均2.76种/年.入侵发生区分布不均衡,入侵来源以国内其它省份为主,无意引种是主要传播方式.[结论]虽然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认识不足、控制不严和研究不透等问题.为此,应组建对区域性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发展快速检测和应急防控技术;加强区域性外来重大入侵生物研究和综合治理,确保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并综合评价适合新疆阿拉尔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测定9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 9个青贮玉米品种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及淀粉(Str)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饲玉12号鲜草产量最高为1.19×105kg/hm2,NDF含量最低为51.87%;新沃1号CP含量最高为7.60%,ADF含量最低为28.53%;机玉336EE含量最高为3.16%,Ash最低为6.06%,Str含量最高为30.87%。【结论】 华牧3号、机玉336、新饲玉11号和屯玉168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