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草地植被多样性对坡向的响应规律,并分析其月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不同坡向(东坡、坡顶和西坡)、不同月份(6~9月)的草地植被多样性指数。【结果】(1)坡向对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P0.05),而6月和9月西坡比东坡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7.4%和10.9%(P0.05)(2)不同坡向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以及坡顶和西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6和8月均高于7和9月,且基本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月份的响应不明显。【结论】植被多样性对坡向(东坡、坡顶、西坡)的响应较小,但其月动态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自然火干扰作用下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为其森林景观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运用重要值和多样性测度指数,对自然火干扰作用下喀纳斯旅游区3种典型森林群落类型———阔叶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阔叶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在森林群落恢复的前期(25~60 a)和后期(90~110 a以上)相对较稳定,中期(60~90 a)出现较大的波动,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的趋势;针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在森林群落恢复的前期(50 a以前)有较大的变化,之后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呈现出前期增加,中、后期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变化与其受到的自然火干扰历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阐述了披碱草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方法、性状选择与确定、标准品种的选用和判定标准等内容。按照UPOV《TG/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及统一描述总则》、《中国饲用植物志》等资料,结合试验中披碱草属植物品种的生长特性,编写完成了《披碱草属DUS测试指南》。筛选出26个测试性状和10个标准品种;其中,质量性状2个、数量性状20个、假质量性状4个,为我国披碱草属植物新品种评价提供了DUS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的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结合呼图壁县的气候、土壤条件,利用成熟的膜下滴灌技术,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番茄品种,在增加投入的前提下,走节水增产增效的栽培路线。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栽培可显著降低栽培环境中的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预防番茄多种病害发生,特别是常发的疫病、叶霜病等,实现了加工番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地开发前后浅层地下水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土地开发后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集中体现在浅层地下水位抬升并伴随水质的冲淡、耕作层脱盐并伴随土壤肥力的下降.开发区内灌溉区浅层地下水受灌溉回归水的补给有持续上升的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远离开发区的荒漠区受灌溉水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位变化不大,但开发区内未开垦荒地和开发区(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受绿洲内部灌溉过程的影响,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之势;开发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灌溉的影响,水质虽有所淡化,但矿化度依然很高,不能用于灌溉.已开垦土地因得到灌溉水的冲洗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下降,但由于重用轻养,土壤肥力也明显下降,而且主要养分要素含量呈现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优劣依次综合表现为人工牧草地、耕地、荒漠林地、人工林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干旱胁迫下12份禾本科牧草的苗期抗旱性,为抗旱牧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对牧草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结果】将12种禾草的抗旱性大致可以分为3类,冰草和高燕麦草为强抗旱性牧草;内蒙古冰草、中间偃麦草、偃麦草和新麦草为中等抗旱性牧草;鹅观草和披碱草为弱抗旱性牧草。【结论】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在干旱胁迫下冰草和高燕麦草的抗旱性较强,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配比对多叶型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WL343HQ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种在新疆推广种植,采用测土配方"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组合对苜蓿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磷、钾量对苜蓿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施纯N 30 kg/hm~2水平上,随着氮肥量的增加苜蓿增产幅度呈递减趋势;磷肥对苜蓿产量的增产效应是非常明显,在施P2O_5135 kg/hm~2水平时对应的苜蓿产量开始下降;钾肥对苜蓿产量的增产效应不是非常明显。N、P、K配比施用,影响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最佳施肥量为纯N 49.3kg/hm~2、P_2O_583.4 kg/hm~2、K_20 33.4 kg/hm~2,产量达到20 641.2 kg/hm~2,氮肥、磷肥、钾肥的最佳施用比例为0.56∶1∶0.34;施肥对苜蓿品质的改善均有积极的影响。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的处理为施纯N 30 kg/hm~2、P_2O_590 kg/hm~2、K_2O 20 kg/hm~2,产投比为6.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旨在了解禁牧和放牧对草地群落产生的影响和群落变化过程,为合理利用与管理新疆温性草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禁牧与放牧两种利用方式下的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整个生长季的草地群落生物量、数量特征、多样性及植被品质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放牧使群落基本数量特征(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退化指示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重增加;与放牧草地相比,禁牧草地的群落优势物种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提高(P<0.05),优势物种所占比重增加,群落丰富度下降,植物中粗蛋白含量降低,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发现自由放牧会使草原群落向退化方向演替,长期禁牧会使得群落丰富度下降,在草原利用时要合理的将放牧与禁牧相结合,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毛管布置模式下北疆春小麦滴灌试验研究发现,拔节期、抽穗期是春小麦两个需水关键期,一管四行(13cm +20cm、18cm+ 20cm)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春小麦抽穗期的耗水模系数;小麦株高基本呈现出随毛管间距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增大毛管间距将对植株整齐度产生不利影响;一管六行模式(10cm +10cm+20cm、15cm+15cm+20cm)降低春小麦单穗粒数、千粒重,势必造成减产,而一管四行模式(13cm+20cm、18cm+20cm)下春小麦产量虽略有降低,但基本能够保产,且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18cm +20cm”模式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本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滴灌春小麦采用一管四行模式(18cm+20cm)比较适宜,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疆山地草甸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规律,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退化草甸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围封(5 a)与放牧条件下,以新疆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整个生长季(5~8月)的草地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以及牧草养分。【结果】 (1)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在山地草甸草地中均占重要地位,其重要值分别为46.48%和26.91%,而在放牧区退化指示植物(如草原老鹳草、草原糙苏和紫花鸢尾等)所占比重增加;但围封降低了植物多样性。(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明显,围封区群落植被密度、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7~8月)和地下生物量(0~10 cm)均高于放牧区。(3)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牧草粗纤维含量在生长季前期(5月)显著降低了18.95%,而牧草粗蛋白含量在生长季中期(6月)显著提高了的8.37%。【结论】 围封能提高草地的数量特征,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有效恢复退化草甸草地,但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而在生长季前期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