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核桃油物理冷榨、核桃蛋白粉制备中试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旨在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将干核桃破壳,选取核仁进行物理冷榨,核桃油过滤成品。核桃粕进行粉碎过60目筛,匀浆后喷雾干燥得到的成品进行封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核桃油和核桃蛋白固体饮料中试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物理冷榨法的核桃平均出油率为45.20%,核桃蛋白固体饮料中加入1.0%阿拉伯胶,2.0%β-环糊精,40%木糖醇时稳定性较好且口感最为适宜。该工艺条件保证了较高的出油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48.50%)的核桃蛋白固体饮料,为今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延长青皮核桃贮藏时间,提升市场价值,以"辽核一号"为试材,对其使用PE50(PE材料,厚度50μm)保鲜袋进行包装,包装前分别采用ClO2、1-MCP和混合(ClO2+1-MCP)处理,于0℃环境进行贮藏.结果表明:与单一处理相比,混合处理能够有效保持核桃仁水分,减缓核桃青皮褐变与腐烂的程度,有效抑制核桃仁中乙烯和丙二醛的产生;混合处理组核桃仁可溶性蛋白含量与VC含量较贮藏初期下降缓慢,保持了青皮核桃较好的贮藏品质,贮藏时间为120 d时仍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其他单一处理组在90 d时由于表皮腐烂率较高直接影响到核桃仁口感与品质,失去贮藏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核桃仁为原料,木糖醇为甜味剂,辅以燕麦片、麦芽糖、重瓣干玫瑰花瓣以及黑芝麻制作低糖核桃营养派.以核桃仁去皮浸泡时间、核桃仁烘烤时间、燕麦片添加量和木糖醇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利用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研究对成品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低糖核桃营养派进行配方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低糖核桃营养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核桃仁添加量100 g,核桃仁去皮浸泡时间23 min,核桃仁烘烤温度160℃,核桃仁烘烤时间18 min,麦芽糖添加量10 g,燕麦片添加量20 g,木糖醇添加量13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低糖核桃营养派感官评分为95分,经过优化后的配方和工艺加工而成的低糖核桃营养派具有营养全面,搭配合理,风味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核桃酱生产工艺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产核桃酱时对核桃酱乳化稳定性和涂抹性的影响,并对3种添加剂进行了配方优化处理。研究发现核桃酱中使用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0.2%、黄原胶0.3%和抗坏血酸0.1%,产品稳定性和涂抹性性状最为理想。同时认为用质量分数为3%的NaOH溶液,在95℃条件下处理7min,核桃仁去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模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核桃油常见热加工条件,以20℃室温存放核桃油为对照,对冷榨核桃油分别进行60、90、120、150、180、210℃条件下5 min和10 min热处理,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组核桃油的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An V)、全过氧化值、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和VE含量,分析不同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的过氧化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50℃达到最大值,180℃热处理后下降;茴香胺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油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升高逐渐下降,但210℃热处理组含量降幅较小;在60~12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降低,但在150℃以上,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出现升高现象,并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低于150℃热处理对生育酚含量影响不大,而高于180℃的加热则导致生育酚含量下降,时间越长,生育酚含量下降越多。因此,建议核桃油热加工处理温度不超过150℃,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保持核桃油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6.
机械破壳时核桃仁损伤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核桃机械破壳过程中核桃仁的损伤特征及规律,以新疆特有的2个核桃品种扎343和新丰为样本,运用万能试验机,对样本不同加载速度、不同加载方向、不同品种进行相关力学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度、不同加载方向、不同品种的核桃在机械破壳过程中对核桃仁破损的影响比较显著,加载速率不同时,核桃仁的破碎变形量和最大破碎载荷都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鲜核桃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制成鲜核桃酱。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鲜核桃酱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质量优化研究,确定了鲜核桃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参数为:鲜核桃仁脱膜处理:脱壳后的核桃仁在温度为95℃,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min;复合乳化剂添加比例为:1.2%单甘脂+0.8%蔗糖酯;复合增稠剂的添加比例为:0.3%黄原胶+0.3%CMC。以干、鲜核桃为原料生产核桃酱,在工艺上有很大不同,鲜核桃可以生产出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俱佳的核桃酱新产品,开辟了核桃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早实类型核桃品种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以17个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核桃品种园内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果实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个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中‘金薄香6号’、‘礼品2号’的坚果性状表现突出。17个品种核桃仁中共同检测出6种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辽宁1号’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78.00%,‘薄丰’的最低仅59.40%;且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性。17个早实类型核桃品种中‘扎343’的油麻比最高达12.40%,‘金薄香4号’的最低为3.50%。‘金薄香1号’核桃仁中棕榈酸含量最高达7.30 g/100 g,‘礼品2号’的最低为5.10 g/100 g。在选育油料核桃品种时,要以出油率较高且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含量的品种为最佳试材。经综合比较,‘礼品2号’、‘金薄香6号’、‘扎343’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核桃油用品种,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特产薄皮核桃为原料,对加工中核桃仁进行了系列产品配方工艺条件研究。通过系统配方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合的薄皮核桃仁的产品,主要为琥珀核桃仁、椒盐核桃仁、奶油核桃仁和五香核桃仁4种产品。  相似文献   

10.
调味核桃仁加工工艺及其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特产薄皮核桃为原料,对加工中核桃仁进行了系列产品配方工艺条件研究.通过系统配方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合的薄皮核桃仁的产品,主要为琥珀核桃仁、椒盐核桃仁、奶油核桃仁和五香核桃仁4种产品.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核桃深加工系列产品及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核桃果实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核桃酒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多酚类物质在核桃青皮、核桃硬壳和核桃仁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以及利用核桃果实为原料制作核桃酒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黑核桃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的黑核桃叶片中获得高质量DNA的提取方法。以黑核桃与核桃叶片为材料,采用SDS、CTAB和改良CTAB 3种DNA提取方法对黑核桃与核桃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样品的质量;SDS与CTAB法重复性较差,提取的黑核桃DNA易降解;改良CTAB法可有效抑制酚类物质及细胞内多糖对DNA纯度的影响,对样品提取的DNA也无降解现象,纯度较高,得到的DNA A260/A280值均处于1.80~1.95之间;改良CTAB法是适用于高质量黑核桃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核桃红果乳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核桃、红果为主要原料,添加0.45%的复合稳定剂,15%的红果浆,25%的核桃乳,15%的白砂糖和pH值3.0为最佳配方,产品色泽、风味俱佳,组织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汾阳核桃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中采取汾阳核桃一年生实生苗作为外植体材料,其中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基本培养基均为改良DKW。试验结果显示:诱导核桃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01mg/L+2,4-D0.01mg/L;促使核桃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为:BA0.01mg/L+2,4-D0.8mg/L;诱导核桃愈伤组织芽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为:KT 0.8 mg/L +NAA0.4mg/L。  相似文献   

16.
利用智能化和非智能化2种核桃无烟烘烤设备,结合“三段式”烘烤方法,研究核桃烘烤过程中核果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烘烤过程中,排湿阶段初期和干仁阶段后期水分散失速度较慢,不同烘烤层次和不同烘烤部位的水分变化变化差异不大;定色阶段和排湿阶段后期、干仁阶段前期是水分散失的主要时期,不同烘烤层次和不同烘烤部位水分散失速度差异较大:智能化无烟烘烤方式鲜核失水量占烤前鲜核重量的百分比是,下层失水41.31%、中层失水39.28%、上层失水37.73%,综合失水39.44%;非智能化烘烤中排湿、定色、干仁阶段上下层核果失水量分别占整个烘烤过程失水量的61.9%、22.4%、8.5%。水分散失总体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核桃发展现状及贮藏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核桃产量居世界第一。核桃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介绍了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当前的主要贮藏方式、影响核桃贮藏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影响核桃贮藏品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介绍了几种核桃贮藏方法,综述了影响核桃贮藏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以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鲜食核桃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清香”核桃鲜果为试材,分别采用青果贮藏((0±1) ℃、相对湿度70%~80%)、去青皮的湿果贮藏((-7±1) ℃、相对湿度70%~80%)及湿果真空贮藏((-7±1) ℃、相对湿度70%~80%)3种方式贮藏,每15 d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所有贮藏方式处理的鲜食核桃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青果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核仁的含水量,维持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稳定性,贮藏后种皮色泽较好,核仁容易剥皮、风味较好,但果壳容易产生霉变;湿果贮藏和湿果真空贮藏可以减轻鲜核桃的霉变,延长了鲜核桃贮藏期,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湿果贮藏核仁水分散失较快,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大,使得种皮色泽降低,核仁剥皮困难、风味下降。  相似文献   

20.
核桃病虫害对其产量有着密切的影响,为指导核桃生产,通过对务川县核桃发生为害的主要病虫有黑斑病、核桃白粉病、核桃炭疽病、核桃枝枯病、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病枝等病源物,秋末冬初或春季深翻土壤杀灭部分越冬幼虫的农业防治措施,在病虫高发季节采用药剂防治的化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