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凤蝶非滞育蛹、滞育蛹与滞育蛹羽化成虫水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利用重量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水分含量在79.0224%-81.1887%之间,相对较高;滞育蛹水分含量在77.1857%-78.5271%之间,含量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呈现微小的规则波动。滞育蛹羽化成虫水分含量为63.6624%,含量较低。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水分含量与变化差异表明,三者有不同的水分代谢特征。滞育蛹不同发育阶段水分含量变化与滞育蛹的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深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非滞育蛹为、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非滞育蛹RNA含量为4.614 0~7.946 3μg/mg,滞育蛹为4.326 0~5.885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20.7793μg/mg;非滞育蛹DNA含量为0.448 7~0.535 0μg/mg,滞育蛹为0.452 0~0.828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1.727 0μg/mg。[结论]核酸含量与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RNA含量在8.064 3~13.035 3 μg·mg-1之间,滞育蛹在9.917 7~13.532 7 μg·mg-1之间,羽化成虫初期为20.717 0μg·mg-1;非滞育蛹DNA含量在0.422 7~0.542 0 μg·mg-1之间,滞育蛹在0.459 0~1.100 7 μg·mg-1之间,羽化成虫初期为1.838 0 μg·mg-1.滞育期间核酸含量较高,表明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分裂较为活跃;核酸含量及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4.
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了烟夜蛾预蛹及化蛹初期的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体内和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化蛹初期(化蛹9 d内),滞育蛹血淋巴中氨基酸总量逐渐增加,而正常发育的非滞育蛹血淋巴氨基酸总量逐渐减少;精氡酸、脯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在滞育诱导的预蛹及滞育蛹血淋巴中含量丰富,且均表现出随滞育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推测这些氨基酸可能与滞育蛹的抗寒性有关.经滞育诱导的蛹体内氨基酸总量在化蛹初期缓慢增加,正常发育的蛹在化蛹后氨基酸总量迅速下降,羽化前又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5.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美凤蝶为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工养殖的同一批滞育蛹,化蛹时间相近(9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蛋白质含量在138.7350-176.7757mg/g,在整个非滞育蛹期间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差异明显。在整个越冬期间,蛋白质含量在147.9750-196.9973mg/g,呈现一定规律波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上升达49.0223mg/g,可能与气温下降抗冻蛋白产生有关。滞育解除后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为313.247mg/g,羽化成虫初期的高蛋白质含量可能与生殖系统的发育有关。蛋白质代谢在柑橘凤蝶不同发育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7.
烟实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烟实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甘油、血淋巴蛋白、糖原、脂肪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预蛹阶段,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甘油含量差异不显著,3日龄和5日龄的滞育蛹甘油含量显著高于非滞育蛹;滞育蛹血淋巴蛋白含量略高于非滞育蛹,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滞育预蛹的糖原显著高于非滞育预蛹,但发育至3日龄时急剧下降,发育至5日龄时糖原含量仍保持在3日龄的水平,非滞育个体的糖原含量从预蛹发育到3日龄蛹时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而发育至5日龄时,糖原含量急剧下降;滞育蛹脂肪含量高于非滞育蛹,二者在预蛹期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蛹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棉铃虫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主要形态特征;测定了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不同时期海藻糖浓度;测定了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冻结温度。结果表明:滞育蛹在整个滞育期保持着蛹化初期的形态特征;滞育蛹的血糖浓度在滞育期间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非滞育蛹;滞育雌、雄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0.1℃和-11.5℃,冻结温度均为-5.3℃。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深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非滞育蛹为、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非滞育蛹RNA含量为4.614 0~7.946 3μg/mg,滞育蛹为4.326 0~5.885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20.7793μg/mg;非滞育蛹DNA含量为0.448 7~0.535 0μg/mg,滞育蛹为0.452 0~0.828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1.727 0μg/mg。[结论]核酸含量与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DS - PAGE电泳法测定并分析了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血淋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非滞育蛹在化蛹后至羽化前可溶性蛋白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在5日龄时含量最高,而滞育蛹呈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趋势;除2日龄雌蛹外,其他日龄滞育与非滞育蛹的雌、雄个体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SDS - PAGE电泳图谱表明,滞育蛹与非滞育蛹血淋巴的蛋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推测滞育蛹血淋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成的变化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非滞育蛹蛋白质含量在111.768-115.031mg/g之间,整个蛹期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滞育蛹蛋白质在81.218-131.624mg/g之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含量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11月下旬后呈上升趋势。滞育解除后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为296.969 3 mg/g。[结论]蛋白质含量变化与美凤蝶不同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恒温及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测定了柞蚕滞育蛹与非滞育蛹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滞育起始时,呼吸速率急剧下降;而终止时则显著升高。室温下,蛹体于化蛹后第30d进入滞育;化蛹后约2个月滞育终止。  相似文献   

13.
美凤蝶非滞育蛹与滞育蛹及其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美凤蝶为四川峨眉人工养殖同一批滞育蛹,化蛹时间相近(9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滞育蛹的抗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棉虫滞育蛹在低温0℃和5℃下的死亡率,比较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抗寒力差异,结果表明,滞育蛹在眼点移动抗寒力较强,在眼点开始移动后抗寒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棉铃虫滞育蛹与非滞育蛹血淋巴在甘油、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蜕皮激素含量上的不同。结果表明:1)滞育蛹血淋巴17种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比非滞育蛹增加,其中脯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滞育蛹,已解除滞育的蛹血淋巴中氨基酸的组成与非滞育蛹仍有所不同,其中丝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的比例明显增加。2)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血淋巴总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均以棕榈酸为高。不饱和脂肪酸中均以亚油酸含量为高,且滞育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非滞育蛹。3)血淋巴中甘油的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4)滞育蛹在滞育期血淋巴中20-羟基脱皮酮滴度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当滞育开始解除时,20-羟基脱皮酮的滴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影响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滞育蛹影响大小R^2值分别为1621.3、143.2和11.6。培养温度是影响自然发育至12月下旬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光周期;低温处理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影响较小。[结论]培养温度、光周期和低温处理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甘蓝夜蛾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研究了甘蓝夜蛾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夏季高温下培养和在恒温15℃下培养,两之间没有显示CAT活力的差异;(2)越冬蛹在冬季低温下培养和在恒温25℃下培养,在滞育期间两之间CAT活力达到显差异;(3)滞育个体和非滞育个体在幼虫未龄期、预蛹期和化蛹初期,CAT活力未发现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佳  王攀  樊欢  刘映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6):1021-1031
【目的】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滞育型(D)与非滞育型(ND)蛹各自在不同时间点之间的代谢谱差异,以及相同时间点上D型与ND型蛹之间的代谢谱差异。此外,发掘在不同对比组合中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种类。【方法】在化蛹后1 d内,注射20E溶液解除滞育,获取ND型蛹;注射10%乙醇溶剂获取对照D型蛹。在注射后1、15和30 d收集两种类型的蛹,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Chenomx软件将NMR谱图信号与数据库逐一比对分析,确定代谢物种类和对应的浓度。再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进行数据分析,明确D1对D15对D30、ND1对ND15对ND30、D1对ND1、D15对ND15、D30对ND30共5个对比组合之间的代谢谱差异。最后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发掘在不同对比组合中具有显著浓度差异的代谢物种类。【结果】 在所有样品中,共获得50种代谢物及其浓度。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0种、有机酸11种、糖类4种、核酸组分5种,其他代谢物10种。PLS-DA分析表明,D型蛹在3个时间点之间代谢谱差异显著;ND型蛹在注射后15 d和30 d之间代谢谱无显著差异,但两者均与注射后1 d之间差异显著;在3个不同时间点上,D型与ND型蛹之间代谢谱均差异显著。VIP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表明,共有21种代谢物浓度至少在一个对比组合中呈现显著差异,其中,D1对D15对D30组合中有10种;ND1对ND15对ND30组合中有12种;D1对ND1组合中有6种;D15对ND15组合中有12种;D30对ND30组合中有8种。柠檬酸、葡萄糖、麦芽糖、脯氨酸、海藻糖、谷氨酸、天冬酰胺和N-乙酰谷氨酸出现显著差异的次数最多。【结论】出现显著差异次数最多的代谢物中,柠檬酸、葡萄糖、麦芽糖、脯氨酸、海藻糖、谷氨酸和天冬酰胺能直接或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说明柑橘大实蝇滞育期间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此外,海藻糖、脯氨酸、N-乙酰谷氨酸和肌醇的显著差异有助于调控柑橘大实蝇滞育期间的耐寒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解析重要代谢物及相关生理途径在柑橘大实蝇滞育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羽化温度在15、20、25和30℃时,滞育蛹最早羽化分别在第63、33、11和14天,发育历期分别为71.2、40.5、22.0和16.8d,羽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6.0、14.0和6.0d。同时,低温处理(10℃)显示,25℃时,长光照下,低温处理0、20和40d后,滞育蛹分别在处理后第24、19和17天开始羽化,羽化时间持续分别为22.0、12.0和9.0d,发育历期分别为35.8、24.5和21.3d。[结论]随着羽化温度升高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滞育蛹羽化时间提前,发育历期缩短,温度越高或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羽化越早,发育历期越短。25℃和低温处理20.0d滞育蛹的羽化率最高,是促进美风蝶滞育发育的较适合条件。  相似文献   

20.
董文娟  王学英  张涛  石生林  李群  迟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90-991,1091
以虫草菌对柞蚕滞育蛹进行诱导,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淋巴,用多种病原真菌、细菌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研究其抗菌谱,并以大肠杆菌、柞蚕链球菌诱导柞蚕蛹作比较. 结果表明:3种诱导源均能诱导产生抗菌物质,且三者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差别不明显;虫草菌诱导产物对细菌、真菌的抑菌谱广.蛋白质酸性电泳结果表明,虫草菌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中有新的小分子蛋白产生,推测可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