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次明确了不同化性种群的苜蓿切叶蜂滞育前蛹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入滞育前期,一化性种群苜蓿切叶蜂前蛹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分别低于二化性种群2.03℃和2.89℃,过冷却点间的差异随低温(5℃)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低温处理12个月后,两种类型种群的苜蓿切叶蜂前蛹过冷却点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霜冻模拟箱 ,对南美斑潜蝇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南美斑潜蝇蛹的过冷却点温度为 - 1 2 .2 7℃ ,结冰点温度为 - 1 1 .0 1℃ ;随着蛹的发育 ,其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说明发育初期蛹的抗寒能力最强 ;秋季蛹的抗寒能力略强于夏季蛹  相似文献   

3.
稻螟蛉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过冷却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稻螟蛉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试验表明:在14,19,24,28,32℃恒温处理下,全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56.750,41.179,32.696,22.986,16.334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39℃。有效积温为395.31d℃;测定了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其越冬蛹的过冷却点为-27.65℃、结冰点为-22.56℃,证实了稻螟蛉可以蛹态在沈阳地区越冬。  相似文献   

4.
美凤蝶非滞育蛹、滞育蛹与滞育蛹羽化成虫水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利用重量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水分含量在79.0224%-81.1887%之间,相对较高;滞育蛹水分含量在77.1857%-78.5271%之间,含量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呈现微小的规则波动。滞育蛹羽化成虫水分含量为63.6624%,含量较低。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水分含量与变化差异表明,三者有不同的水分代谢特征。滞育蛹不同发育阶段水分含量变化与滞育蛹的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集新疆喀什、阿克苏、鄯善、吐鲁番、哈密、昌吉、博乐、伊犁的棉铃虫幼虫,人工饲养建立8个棉铃虫地理种群,通过测定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蛹的过冷却点、低温生存能力(LT_(50))及血淋巴中糖含量来比较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耐寒性。利用Logger-220过冷却仪对棉铃虫过冷却点的测定结果表明,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之间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滞育蛹在-15℃和-20℃的室内条件下,50%个体致死所需的时间(LT_(50))分别为13.0d和0.4d,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滞育蛹血淋巴中的含糖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棉铃虫喀什、阿克苏、鄯善、吐鲁番、哈密、昌吉、博乐、伊犁种群雌虫滞育蛹血淋巴含糖量为2.72~3.10 mg/100mg,雄虫为2.65~3.02mg/100mg。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耐寒性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拉美斑潜蝇涌过冷却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敏电阻测温探头测定拉美斑潜蝇蛹的过冷却点,老熟蛹为-12.6℃,新化蛹为-11.1℃,平均为-11.85℃,老熟蛹与新化蛹相比,过冷却点平均低1.5℃,老熟蛹较耐低温。自然环境下在济南、烟台均与可越冬,而个别较寒冷的冬季年则不能自然越冬或越冬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滞育及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而越冬,短光照是诱导其滞育的关键因子.冬季的低温是昆虫越冬的直接障碍,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育阶段、不同个体的昆虫抗寒性差异极大.通过稻芽荸荠喂饲法,测定了二化螟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的临界光周期;并通过茭白喂饲法测定了滞育幼虫与非滞育幼虫体重、含水量,以及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初步研究了二化螟滞育以及抗寒性.结果如下:(1)北京种群在22 ℃、25 ℃、28 ℃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2 h 25 min、12 h 30 min、12 h 35 min;两地理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且有随着纬度升高而临界光周期延长的趋势;(2)滞育幼虫的含水量比非滞育幼虫的低,平均体重大于非滞育幼虫;(3)滞育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明显小于非滞育幼虫,因而其抗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LG220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亚洲玉米螟新疆不同地理种群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并对其抗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新疆不同地理种群非滞育5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乌鲁木齐种群的抗寒性最强,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平均为-18.96、-14.75℃,喀什种群的抗寒性最弱,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平均为-16.39、-11.62℃;在滞育5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塔城种群的抗寒性最强,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平均为-20.81、-16.20℃,喀什种群的抗寒性最弱,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平均为-18.46、-14.48℃。亚玉米螟北疆种群(不含伊犁种群)幼虫的抗寒能力强于南疆种群,滞育幼虫的抗寒能力强于非滞育幼虫。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蛋白质含量在138.7350-176.7757mg/g,在整个非滞育蛹期间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差异明显。在整个越冬期间,蛋白质含量在147.9750-196.9973mg/g,呈现一定规律波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上升达49.0223mg/g,可能与气温下降抗冻蛋白产生有关。滞育解除后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为313.247mg/g,羽化成虫初期的高蛋白质含量可能与生殖系统的发育有关。蛋白质代谢在柑橘凤蝶不同发育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过冷却点测定及越冬虫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自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为害夏玉米以来,成为近年夏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害虫。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抗寒性及越冬能力,测定了几种不同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及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饲养的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温度范围为-5.63~-4.32℃,差异不显著,但经低温处理后过冷却点温度有所降低(为-8.36℃);而低温处理后作茧的老熟幼虫耐寒性最强,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分别达到了-25.35℃和-9.98℃。初步推断,在华北地区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在较温暖地区也有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