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与烤后烟叶香气物质的关系,进行了密集烤房挂竿、散叶、插签和烟夹4种装烟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大小为散叶>插签>挂竿>烟夹,与挂竿处理相比,散叶处理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增加了10.94%,插签处理增加了8.48%。2)散叶处理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以及新植二烯等香气成分类上均有增加;插签处理的中性香气物质增加主要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新植二烯含量上,分别增加了8.54%和12.16%;烟夹处理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均有所增加。综合认为,散叶和插签装烟方式可以增加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烟叶的香气物质含量与装烟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延吉烟区不同烤烟品种中性致香物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延吉烟区9个烤烟品种烤后烟的中性致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性挥发致香物质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其总量为(883.88±164.44)μg/g,基因型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云烟87>吉烟9号>NC89>吉烟1号>吉烟7号>中烟98>中烟100>9407;云烟87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转化产物的含量较高;吉烟9号的茄酮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转化产物最高,中烟98最低;K326棕色化反应产物最高,9407最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曲靖烟区5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为材料,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基因型烤烟中部叶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总氮、烟碱、氯离子含量均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普遍偏高;钾离子含量普遍偏低.不同基因型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却有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KRK26>云烟97>云烟87>K326>NC297;不同基因型之间中性致香物质的类群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云烟87的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云烟97的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KRK26的新植二烯含量最高;NC297的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新植二烯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K326的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云烟97的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不同烤烟产地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四川烤烟各主要产地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对来自四川6个产烟地的中部烤后烟叶样品,采用GC-MS分析方法,进行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各烤烟产地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仁和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茄酮含量、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古蔺烟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含量较高;会理烟叶的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新型生物质烤房对烟叶致香物质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烤房、密集烤房及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碱性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其中,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提升了26.52%,17.3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了26.20%,20.58%,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提高了101.45%,7.35%,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了190.82%,188.45%,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了57.25%,22.61%,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23.19%,15.91%;碱性致香物质总量提升了82.44%,65.73%。与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相比,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及氮碱比增加,而烟碱和氯含量降低。因此,新型生物质烤房烘烤能有效改善初烤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密集烘烤中风机转速变化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研究密集烘烤中不同风机转速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温度42~54℃,采用1450r/min的风机转速较960r/min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高;42~54℃采用1450r/min,54℃后直到烘烤结束时采用720r/min转速,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且类胡萝卜素类、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等香气物质含量均高于烘烤全过程风机转速为1450r/min的烤后烟叶.  相似文献   

7.
以洛阳烟区49个土壤样品及其相对应地区烤后烟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洛阳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08±2.96)g/kg,变异系数为22.65%,总体可满足优质烤烟生产需求。(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香气物质含量有着密切联系,当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时,该组样品的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总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有机质含量<10 g/kg、1015 g/kg的组别,其类西柏烷类含量则低于另外2组;苯丙氨酸类、新植二烯和总香气物质在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棕色化产物类则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总量相关性显著,与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毕节市七星关的生态环境下,以烤烟毕纳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留叶数及施氮量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密减叶处理可以增加中部叶的产量,并且减少由加密对中下部烟叶的影响。加密减叶处理除新植二烯外香气总量大,中、上部烟叶类西柏烷类分别提高38.6%、18.0%,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相对常规对照模式种植分别提高9.15%、22.4%,其中β-大马酮分别提高10.5%、27.02%。加密减叶中部烟叶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含量最高,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洛阳烟区49个土壤样品及其相对应地区烤后烟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洛阳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08±2.96)g/kg,变异系数为22.65%,总体可满足优质烤烟生产需求。(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香气物质含量有着密切联系,当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时,该组样品的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总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有机质含量10 g/kg、10~15 g/kg的组别,其类西柏烷类含量则低于另外2组;苯丙氨酸类、新植二烯和总香气物质在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棕色化产物类则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总量相关性显著,与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贵州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贵州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尚熟到完熟的成熟度等级中,中部有机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大幅度下降再缓慢上升,在尚熟时达到最大值;上部有机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在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中部有机烟叶的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中部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变化一致;上部有机烟叶的新植二烯、棕色化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上部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变化一致。中部有机烟叶在尚熟时采收,上部叶在成熟时采收香气物质总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马杜罗茄衣中性香气物质随化学品质指数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国产雪茄茄衣的可用性评价和工业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产区马杜罗茄衣为试验材料,测定烟叶化学品质指数及各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并对化学品质指数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马杜罗茄衣烟叶各化学品质指数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异范围在0...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烤烟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烤烟(K326、毕纳1号、韭菜坪2号、贵烟2号和南江3号)旺长期(移栽后50、65、80 d)的植物学性状和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毕纳1号、贵烟2号和K326大田旺长期的植物学性状较好,生物量较大;移栽后50 d和65 d,不同基因型烤烟SPAD值差异显著,移栽后80d,不同基因型间(除南江3号)SPAD值差异均不显著,且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大田旺长期,南江3号、毕纳1号和K326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韭菜坪2号和贵烟2号叶绿素相对含量较低,毕纳1号、K326和南江3号光合特性较好;韭菜坪2号的植物学性状和光合特性相对较差,贵烟2号光合特性指标一般。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泰宁、云南祥云、河南宜阳生态区烤烟K326主要质量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为清香型,宜阳生态区烤烟为浓香型.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高大,而宜阳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较小.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藏花醛、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以及烤烟还原糖和总糖等指标含量高于宜阳生态区烤烟.宜阳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相关降解产物(茄酮、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等)、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甲醛、苯乙醛)及其总量,以及烤烟总碱和氯等指标含量高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可见,不同生态区烤烟K326外观形态、常规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香型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桂阳烟区选择K326、云烟87、YZ206-9、湘烟3号4个烤烟品种,测定它们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云烟87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最高(30.26%、28.11%、4.74%),K326的烟碱含量(3.00%)最高,湘烟3号的总氮最高(2.16%),YZ206-9的石油醚提取物最高(5.46%)。4个烤烟品种烟叶除总糖、还原糖和氯含量均超出优质烤烟标准范围,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氮碱比和糖碱比也在优质烟叶范围,但钾氯比低于优质烟叶的标准。品种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一致,但含量差异显著。云烟87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以及大部分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都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的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云烟87和湘烟3号。湘烟3号与K326大部分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YZ206-9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普遍低于其他品种。不同烤烟品种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所占比例不同,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优质烟叶的烘烤提供理论依据,以K326、毕纳1号、遵烟6号、贵烟1号、贵烟4号、贵烟13号、红花大金元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贵州密集烤房散叶插扦和普通烤房挂竿装烟方式叶片长宽和收缩率的差异性及形态指标间的关联性,并分析烟叶收缩率的主效应。结果表明:2种装烟方式烤后烟叶长宽比均大于烤前烟叶,烤烟烤前和烤后烟叶长宽比为贵烟1号、红花大金元K326、毕纳1号贵烟13号遵烟6号、贵烟4号;散叶插扦密集烤房烤后烟叶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叶面积收缩率平均值均大于普通烤房。普通烤房K326、毕纳1号、遵烟6号和贵烟1号烟叶纵向收缩率值显著大于红花大金元,横向收缩率、叶面积收缩率红花大金元较高;散叶插扦密集烤房烤后烟叶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和叶面积收缩率以毕纳1号和贵烟1号较大,贵烟4号和遵烟6号较小。经主效应分析,纵向收缩率的主效应因子为烤房类型,横向收缩率的主效应因子为品种(系),叶面积收缩率的主效应因子为烤房类型与品种(系)的互作效应。关联分析表明,烤前和烤后叶片长宽比相关系数为0.969,横向收缩率和叶面积收缩率相关系数为0.915,烤后烟叶长宽比与横向收缩率及纵向收缩率与叶面积收缩率均显著相关;与纵向收缩率相比,横向收缩率与叶面积收缩率的关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筛选适宜在贵州德江县适宜种植的山地烤烟品种,为促进德江县优质烟叶的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德江县浙江中烟利群煎茶基地主栽品种云烟87和K326为对照,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年通过审定的10个烤烟品种(云烟110、PHV1452、KRK26、中烟100、中烟101、金海一号、贵烟4号、毕纳1号、贵烟201、贵烟202、云烟87和K326)进行农艺性状、抗病力、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比较及综合评价.[结果]贵烟202的农艺性状表现最优,其株高较高,叶数适中,节距长,腰叶长和宽表现良好,顶叶开片程度最佳,其次是中烟100.毕纳1号、云烟110、PHV1452和中烟101的气候斑点病、赤星病、花叶病、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病率较低,综合抗病性较强.经济性状以金海一号的最优,产值为39636.0元/ha,显著高于两个对照(P<0.05,下同),其次是毕纳1号和中烟101,产值分别为38046.0和37054.5元/ha,显著高于对照K326.贵烟202、中烟101、云烟110和贵烟4号的烟碱、水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氮和总氯等成分含量、糖氮比和氮碱比等均较适宜,且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和评吸得分均较好.[结论]中烟101、贵烟202和贵烟4号3个烤烟品种的田间长势、抗病性、经济效益、评吸品质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德江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烤房的优势,并为密集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经普通烤房、四棚密集烤房和三棚密集烤房加工的K326上部烟叶各类致香物质的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研究不同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四棚密集烤房和普通烤房烤后上部烟叶的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三棚密集烤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含量在3种烤房中无显著差异。感官评吸结果以四棚密集烤房最好,表现为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质较细腻,余味较舒适干净,整体使用价值高;其次为普通烤房,其表现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较充足,余味稍辣、稍苦;而三棚密集烤房的香气质、香气量、刺激及余味等均表现较差。[结论]四棚密集烤房因其装烟量较大,其烘烤环境类似于普通烤房,使得烟叶外观形态和内在物质的变化趋于一致,更有利于其致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其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与普通烤房差异较小;三棚密集烤房烤后上部叶的整体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土壤养分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针对平顶山不同部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对应的土壤养分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和酮类致香物质总含量影响较大;全Ca对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影响较大;速效磷对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影响较大;氯对新植二烯含量影响较大。总体来看,速效钾、速效磷和全Ca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不同生态区烤烟云烟85烟叶为材料,采用气质联用仪对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烤烟种植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中仅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新植二烯含量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挥发性香气成分均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滇东北地区烤烟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滇西南地区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三门峡烟区94个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施氮水平的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烤烟的关拉德反应产物(22.58±4.72μg/g)、类西柏烷类物质(52.88±32.96μg/g)、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47.96±6.02μg/g)和新植二烯(743.92±200.96μg/g)含量的分布形态为正偏尖峭峰;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16.91±4.33μg/g)和其他中性香气成分(14.30±2.45μg/g)的分布形态为正偏平阔峰。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随着烟区、品种、等级、海拔、土壤类型及施氮水平不同而存在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