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在深圳市郊进行了小白菜、菜心的硝酸盐积累田间试验,采用统计分析类数据挖掘技术对田间栽培、光照、施肥条件、采收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氮肥水平条件下,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影响显著的因子依次为光照、采收时期、追肥次数和基肥比例。在此基础上,从16种试验方案中筛选出4种适宜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对控制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4,(3):79-82
硝酸盐极易在叶菜类蔬菜体内积累,过量摄取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光照是植物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影响因子,试验以光杆茼蒿为试材,研究不同遮光强度(100%、70%、50%、30%自然光)对其生长过程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旨在为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遮光强度越强,硝酸盐积累越多,叶绿素、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越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改善光照条件是关键,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补光来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3.
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5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春梅  刘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39-139,141
从科学施肥,调节光照、温度及水分,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选择适宜的收获期,重视蔬菜采后处理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以期指导蔬菜的健康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4.
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中国蔬菜受硝酸盐与污染相当严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蔬菜硝酸盐的积累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器官组织以及生长期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施肥、光照、温度、水分以及硝化抑制剂等外界因素有关。到目前为止,这些因素对蔬菜积累硝酸盐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不同叶菜类蔬菜对硝酸盐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00-102
对生菜、油菜、苦苣、多味奇菜的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相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栽培的4种叶菜类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差异以及其营养品质和产量的情况.在4种供试叶菜类蔬菜中,苦苣硝酸盐含量最低,产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等各方面综合品质高于其它供试叶菜类蔬菜.研究结果对选择蔬菜中的低硝酸盐积累品种提供了依据,大大改善了蔬菜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栽培对蔬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沙、锯木屑、5 0 %沙 5 0 %锯木屑为基质 ,研究不同基质对大白菜、小白菜和生菜 3种蔬菜产量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混合基质栽培的蔬菜产量最高 ,沙为基质栽培的蔬菜硝酸盐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蔬菜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蔬菜体内硝酸盐的危害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本文全面总结了国内在蔬菜硝酸盐积累机制及控制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调查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我国各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均不同程度的超标,根茎叶类蔬菜硝酸盐污染较为严重.由于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甚至同一植株不同器官、不同生育阶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施肥、温度、光照多种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因此蔬菜硝酸盐的控制要在深入研究其生理及遗传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棚室菜地施肥量大,冬春季节封闭得严,且气温低、光照弱,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容易积累硝酸盐。如何通过追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是无公害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棚室菜地施肥量大,冬春季节封闭得严,且气温低、光照弱,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容易积累硝酸盐。如何通过追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是无公害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主要是作物在施肥过程中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而不同蔬菜的种类、器官、生长时期和栽培环境又使蔬菜中积累硝酸盐的情况不同,合理施肥是减少硝酸盐积累的重要方法,在蔬菜生产中广泛使用。1蔬菜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1.1蔬菜施肥过量在蔬菜生产中往往为了获得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水平对水培小白菜生长及其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乌鲁木齐市生产培育出高产优质、低硝酸盐含量的小白菜品种提供理论性指导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主要种植的4种小白菜在不同氮水平下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水平供氮量对叶菜的硝酸盐累积量影响,比较不同品种间差异,得出硝酸盐在4种小白菜体内的累积规律。从中挑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硝酸盐含量低的品种。[结果]4种小白菜在不同氮处理条件下的生物量表现为四月慢>五月慢>上海青>黑油白菜;硝酸盐含量表现为:上海青>四月慢>黑油白菜>五月慢;五月慢是硝酸盐含量最低,且生物量较高的一种小白菜,含氮量为10 mmol/L为最佳处理浓度。[结论]采取选择硝酸盐累积量较低的蔬菜品种、合理施肥、改良栽培方式、科学采收方法和适当延迟收获及食用前处理等措施是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清徐县蔬菜基地5类蔬菜样品中硝酸盐的含量,并对蔬菜硝酸盐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蔬菜硝酸盐污染防治途径进行了综述,即经济合理施用氮肥,改善蔬菜生态条件,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选择适宜的采收期,采取合适的贮藏加工及食前处理,并加强蔬菜卫生品质监测及管理。另外,还对消费者提出改变饮食结构的忠告,即多吃果菜,少吃叶菜和根菜;多吃新鲜蔬菜,少吃腌渍加工蔬菜;多吃熟菜,少吃生菜,以避免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人体所形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扬州市菜场蔬菜中硝酸盐已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但总体含量较低.各种蔬菜对NO3--N含量的积累各有不同,变异系数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蔬菜种植具有集约化程度高和施肥量大等特点,但长期种植蔬菜对深层土壤硝酸盐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及其与地下水NO3--N含量的关系尚需深入分析。以湖南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种植年限菜地的浅层地下水、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和植物样品等分析NO3--N含量,探讨长期蔬菜种植对菜地土壤剖面硝酸盐分布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年限对地下水NO3--N含量影响明显(P0.05),老菜地区域地下水NO3--N含量为29-41 mg/L,均比新菜地区域高10 mg/L。菜地土壤剖面中NO3--N含量与蔬菜种植年限关系密切,当种植年限增加到20-30 a后,蔬菜土壤出现严重硝酸盐累积现象,0-100 cm共累积了NO3--N 602.3kg/hm2,耕层土壤及地下水中的NO3--N含量均与氮肥投入量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长期种植蔬菜土壤(20-30 a)不仅在0-100 cm土层中积累大量的硝酸盐,而且导致地下水中和蔬菜中NO3--N含量超标。因此,蔬菜种植需要通过科学施肥方法严格控制氮肥投入,拟达到环境和食品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皖北地区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以其相邻粮田为对照,研究了菜地土壤氮磷钾含量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种植蔬菜,菜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发生了不同变化,与一般粮田相比,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菜地土壤0 ̄6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一般为相邻粮田土壤的3 ̄20倍;菜地土壤磷素积累特别明显,主要积累于0 ̄40cm土层中,菜地土壤全磷积累量为粮田的1 ̄5倍,有效磷积累量为粮田的7 ̄20倍;菜地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粮田土壤,为粮田土壤的0.6 ̄4倍左右。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养分积累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覆膜增产与氮肥增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RFSF2)和监控施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WFFHS)4种不同栽培模式,具体分析不同施肥和覆膜措施互作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地上部氮素积累转移、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试验期间,农户模式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 367 kg·hm-2,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平均产量可提升至4 491 kg·hm-2,监控施肥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14.8%,监控施肥和覆膜协同贡献率达24.7%-42.1%。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主要取决于公顷穗数,其次是千粒重。WFFHS处理因其合理的群体构建和良好水肥条件具有最高公顷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81×104穗/hm2、44.3 g和4 785 kg·hm-2。从地上部氮素转运看,冬小麦地上部吸收氮素的花后转运量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60**。农户模式小麦籽粒中3/4氮素来源于花前营养器官的转移,1/4氮素来源于花后根系土壤吸收。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显著提高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其转运贡献率在81.4%-88.8%。从土壤氮素残留看,长期过量施氮已导致黄土旱塬麦田土壤硝态氮在1 m 土层的累积,累积量在100 kg·hm-2 以上,20-60 cm土层为累积峰值。经过连续4年种植,农户模式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达277 kg·hm-2,较2012年播前增加了87.7%,其中75%的硝态氮集中在0-120 cm 土层,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处理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2012年播前仅增加15.7%-24.2%。试验期间土壤残留硝态氮有随降水向下淋移的趋势,表现为2016年收获期各处理在120-200 cm土层较2012年播前有10.2%-133.7%的增幅。从4年土壤氮平衡角度总体评价,土壤残留氮素具有一定后效作用,各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在28.8%-56.7%,氮肥表观残留率在12.1%-28.9%,氮肥表观损失率在31.2%-49.6%。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减少土壤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增加氮表观矿化量。其中WFFHS处理更大程度上利用了历年土壤残留硝态氮和有机质的矿化氮,具有相对低的氮素表观残留率(12.1%)和氮素表观损失率(31.2%)以及相对高的氮素表观利用率(56.7%)。【结论】全膜覆土穴播监控施肥种植可更好地改善土壤水肥供应条件,更大程度利用历年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贡献率,构建合理群体,最终获得显著的增产效应和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是黄土高原冬小麦区有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氮处理对棉田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水氮管理策略对高产棉田氮素平衡及氮素移动的影响。【方法】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水+常规施氮、优化灌水+优化施氮、常规灌水+优化施氮、优化灌水+优化施氮、常规灌水+不施氮处理条件下的棉田氮素平衡和土壤硝态氮动态。【结果】在常规水氮管理条件下,收获后表观损失量高达163—294 kg?hm-2,60—2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较播前有大幅增加,增量与表观损失的比值达到0.39—0.69;优化水氮管理条件下表观损失量仅为19—87 kg?hm-2;常规水氮处理不同层次土壤剖面上均呈现出硝态氮的积累,而且随灌水量加大累积峰下移,优化水氮管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程度较小。【结论】在常规施氮体系中氮素的表观损失率达52%—68%,氮素随水移动到根层以下是重要的损失途径之一;本试验中采用的优化水氮管理方法显著减少了硝态氮的淋移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标]研究蔬菜间作及氮肥调控对土壤硝酸盐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为菜地合理施肥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选择深根系的茄子和浅根系的大葱进行间作种植,并辅以氮素调控措施,研究其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规律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在减量施肥条件下,土壤硝酸盐运移和累积的规律均为间作区含量低于单作区,表明与单作相比,茄子与大葱间作能有效阻截硝酸盐的向下淋洗,并有效减少土壤中硝酸盐累积量。间作种植模式下,减量施肥能够减少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特别是深层土壤,在作物生长期间,硝酸盐含量均比常规施肥区明显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量也表现为减量施肥区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区。采用蔬菜间作和减量施肥,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蔬菜高产种植及田间合理施肥奠定了基础,在减少环境污染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体系养分的投入情况,常年施肥的设施菜田土壤肥力变化以及土壤氮、磷累积和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未来设施菜田清洁生产,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区域设施黄瓜和番茄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以及对种植5、10、15年和20年的设施菜田土壤进行0~100 cm分层取样,以周围粮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化肥养分投入量显著降低,有机肥的养分投入量和化肥投入相当,总养分投入量仍然过高,黄瓜氮、磷、钾的总投入量分别为1033、765 kg·hm~(-2)和1068 kg·hm~(-2),番茄为710、503 kg·hm~(-2)和755 kg·hm~(-2);设施蔬菜果实养分输出占总养分投入比例提高,分别为25%(N)、10%(P_2O_5)和29%(K_2O);长年施肥的设施菜田土壤中,硝态氮发生严重淋洗,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表层0~20 cm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达到了345 mg·kg~(-1),常年轮作模式种植,加剧了土壤酸化以及速效养分的累积和迁移;40~60 cm是硝态氮向深层土壤迁移和累积的关键土层,主要发生在种植10~15年间;速效磷的累积在前期5~10年,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0~40 cm,并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向深层发生迁移,在10~15年间主要表现在深层土壤40~100 cm。设施菜田养分投入量降低,但投入总量仍然过高;长期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会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和迁移,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硝态氮和速效磷在设施菜田中由浅层向深层土壤迁移和累积存在时空差异,10年左右的种植年限是设施菜田0~100 cm土层中养分累积和迁移速率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