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1~1993年采用田间虫口密度总和、被害指数系统调查结果与不同品种茶树新梢特征特性、新梢内部结构、新梢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下表皮厚度、叶片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被害指数与芽叶茸毛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08,(5):41-41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校、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剌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茶树品种含氟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26个茶树品种幼嫩新梢和成熟叶片的水溶性和总氟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嫩新梢水溶性氟与总氟含量分别在46.76 ̄201.54mg/kg和47.93 ̄213.82mg/kg之间,成熟叶片分别在1150.79 ̄3625.11mg/kg和1299.66 ̄4739.89mg/kg之间,品种间氟含量差异显著。统计分析表明,水溶性氟与总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y=1.2624x-30.152(n#52,r#0.9916,p≤0.01),成熟叶片氟含量与幼嫩新梢氟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y=15.912x 990.07(n#52,r#0.8606,p≤0.01)。其中连南大叶氟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有望成为低氟茶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茶树叶片的叶面积、叶形指数、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其比值、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及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叶形指数、干物质含量、气孔导度的变异系数低于10%,其余11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5.08%~43.22%,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叶形指数和叶面积与其他叶片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光合色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气孔导度与胞间CO_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的影响;净光合速率与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高的品种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能力;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相关性不显著。14号茶树品种比叶面积相对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属于抗旱性较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可作为抗旱性强、高光效的茶树品种进一步选育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茶树叶片组织结构与小贯小绿叶蝉抗性之间的相关性,在确定小贯小绿叶蝉不同龄期和虫态蜜露排泄量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小贯小绿叶蝉雌成虫在不同茶树品种(系)上取食24 h后蜜露排泄量的差异,进而通过比较不同茶树品种(系)叶片的组织结构和色泽,分析了5个茶树品种(系)叶片的组织结构与茶树对小贯小绿叶蝉抗性能力强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4龄若虫的蜜露排泄量显著高于1~3龄;雌、雄成虫的蜜露排泄量之间不具显著差异;取食中选10号的雌成虫蜜露排泄量显著低于取食其他品种;不同品种(系)茶树的叶面积、叶片总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以及色差等指标与雌成虫的蜜露排泄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雌成虫蜜露排泄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长度与蜜露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茶树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LA、LMD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由第1叶至第6叶基本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中部3~4叶达到峰值,第1叶和第6叶显著降低(P0.05);不同叶位叶片LI和SLA基本呈现随着叶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第6叶的SLA均显著高于其他叶位(P0.05);第1~4叶的Chla、Chlb和Chl含量较高,第6叶Chla、Chlb和Ch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位(P0.05),Car变化趋势不明显。LA与LI、LDMC、Chla、Chlb、Chl和Ca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I与其他指标不相关(LA除外);SLA与LDMC、Chla、Chlb、Chl、Car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C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DMC与Chla、Chl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hla、Chlb、Chl和Car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Gs和Tr与叶片功能性状不相关。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茶树新梢第3~4叶具有相对较大的LA和较强的光合能力,LDMC积累较大,可以作为表征茶树光合能力的供试叶片;SLA、LDMC和光合色素含量与Pn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茶树光合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茶树秋梢成熟叶片为供试材料,测定了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测色值和净光合速率。通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叶片测色值(L、b、Cab、Hab)存在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对单叶净光合速率的效应主要是直接作用,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单叶净光合速率的效应主要是通过叶绿素而起作用。叶片测色值中,只有叶片亮度(L)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梢白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新梢白化茶树,又称白叶茶或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由于这类茶树新梢具有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滋味鲜爽,而且叶片呈现白色或黄白色,是名贵茶树资源。本文介绍了宁波地区新发现的6种新梢白化茶树新品系的研究结果。该6个品系的白化机理分为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前者和后者分别在低温和强光照条件下新梢叶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文中同时介绍了该6个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9.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与茶树的高产优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元素应用于茶园,通过增加芽梢密度、百芽重、促进新梢早发、延长茶叶适应期、加速新梢生长和增加新梢长度使茶树获得药产;通过芽叶性状的改变、芽梢生化成分的改善和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而改善茶叶品质。其生理机制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强度,促进物质运输,强化茶树碳、氮代谢等。稀土在茶叶中残留量极微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本文对稀土在茶园的使用技术也作了介绍,并提出进行稀土对茶树增产优质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的抗性,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茶树品种紫娟、水仙、梅占、白鸡冠、瑞香、奇兰、黄玫瑰、白牡丹、黄棪、大红袍、黄观音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田间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茶树植物学形态特征调查,以及叶片组织结构测定、化学成分检测,明确茶树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与抗虫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按抗小贯松村叶蝉的强弱,11个茶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Ⅰ类:紫娟,感虫(S);第Ⅱ类:梅占、黄棪、奇兰、水仙、白牡丹,中感(MS);第Ⅲ类:瑞香、大红袍、黄观音、黄玫瑰,中抗(MR);第Ⅳ类:白鸡冠,抗(R)。按抗茶棍蓟马的强弱也可将其分为4类,第Ⅰ类:黄玫瑰,感虫(S);第Ⅱ类:瑞香、白鸡冠,中感(MS);第Ⅲ类:黄观音、奇兰,中抗(MR);第Ⅳ类:白牡丹、黄棪、大红袍、梅占、紫娟、水仙,抗(R)。结合相关分析显示,小贯松村叶蝉总虫口数与11个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含量、GC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上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与茶棍蓟马总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小贯松村叶蝉的总虫口数与茶棍蓟马总虫口数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得出,大红袍茶树品种和黄观音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均存在一定抗性,是值得推广的茶树良种。调查结果还发现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之间存在同期交替为害茶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 ,利用 HPL 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 ,GA3 和 Zeatin含量先升后降 ,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 ,随后下降 ,生长加速 ,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 ,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 ,秋梢反之 ,逐渐上升 ;低 ABA/ GA3 和 ABA/ 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 ;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 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 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6个品种夏季不同叶位间氟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芽氟含量最低,平均为88.6mg/kg,第六叶氟含量最高,平均为1010.1mg/kg,除第五叶与第六叶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叶位氟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0mg/kg-700.8mg/kg,均低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鸠坑茶树植株主要器官氟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片氟含量最高,其次为嫩茎和须根,主根最低,不同树龄茶树主要器官间氟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周期修剪是青壮年茶树增强营养生长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茶树萌发新梢经过连续采摘,枝梢生长越来越细,育芽能力减弱,采摘面参差不齐,呈现许多“鸡爪枝”,鲜叶的持嫩性降低,产量逐年下降。因此,茶树每年或隔年必须进行周期性的修剪,培育强壮的新梢,促进芽梢萌发,提高芽头密度,维持茶树的持续丰产。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茶树抗寒变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经对10地市茶区,6个气象因子作最短距离聚类分析得出,山东茶主要分布在4个生态类型区域内,第一类型区域在日照岚山、莒县、大坡和巨峰;第二生态类型区域在临沂莒南和青岛胶南;第三生态类型区域在泰安小津口和新泰;第四生态类型区域在青岛崂山和潍坊诸城。从各生态类型区域茶树变异指数分析得出,茶树冻害由轻到重呈花斑式分布。经典型相关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叶片组织结构变化呈正相关性,以年降雨量和极端最低温度对茶树变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温度、无霜期和日照时数,1月份年均气温对叶片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叶片结构以栅栏组织厚度对气候条件最敏感,其次是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与气象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三个越南茶树新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了茶树叶片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和腺鳞(多毛)密度.结果表明:抗旱最好的茶树品种是KimTuyen,其次是PH10,最后是PH8;品种抗旱性与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与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2**,P<0,01).初步结论:PH10、KimTuyen品种适制绿茶和乌龙茶;PH8品种造制绿茶.  相似文献   

19.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研究其叶片氮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四个季节中,2个品种的叶片全氮含量均与NR、GS和GD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钟6号’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东湖早’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则呈不显著相关;2个品种的叶片硝态氮含量与NR、GS和GDH的活性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紫玉米产量、花青素含量及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振声  关博  朱敏 《玉米科学》2012,20(3):63-67
以7个紫玉米杂交组合为试材,对子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花青素含量、花青素产量、生理指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玉米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穗大小和出籽率;不同品种间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大,花青素含量与子粒产量共同决定单位面积花青素产量;子粒花青素含量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子粒花青素含量与花青素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花青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叶片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片花青素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