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新时代对“美丽农业、美好生活、绿色生态”要求和“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种植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对好吃、好看、好效益等美好作物的种植需求日益增加,积极将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的种植推广引入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稳定基本农田、促进增收、带动旅游、开拓三产的重要应用意义。同时,正视发展美好作物种植的优势,与研究单位合作共同探讨向日葵、小杂粮、兼用型甘蓝等在品种、栽培技术、搭配样板、机械化种植方面的实施对策,是因地制宜发展浙江特色美好作物种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指出浙江种植美好作物的优劣势,并提出浙江省内种植的应对策略与合作实施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等功效,是浙江淳安"淳六味"药材之一;山茱萸中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含有环烯醚萜及其苷、黄酮、鞣质等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心肌保护、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浙产山茱萸的后续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对山茱萸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资源开发及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浙江山茱萸产业的现状,梳理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望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由“自然”空间资源和“非自然”政策资源的要素形态,转变为“有形”实物资产和“无形”权益资产的经济形态,再转变为“不变”交易资本和“可变”金融资本的价值形态。囿于原有的宅基地制度设计,当前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存在障碍,严重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借鉴浙江义乌、广东南海、江苏武进改革试点经验,探索构架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逻辑通道,并同步明确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空间范围和用途规定、前期土地整备主体与转化方向等配套政策,按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顶层设计,从确权颁证、活权赋能、入市交易、空间治理、试点迭代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菠萝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包括菠萝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杂交育种、诱变选种、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以及菠萝种苗繁育、生产种植、催花、防寒防晒等栽培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此外,对未来菠萝育种研究与栽培技术研究主要方向进行展望。在菠萝种质资源精准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以常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为主体,基因工程育种为辅助的育种体系是菠萝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开展菠萝“黑心病”和“水菠萝”发生的机理研究,从生产源头降低“黑心病”和“水菠萝”发生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以及无损检测技术与智能化、省力化种植技术研究等是国内菠萝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浙江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中国渔都”的美誉。为了推进渔业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浙江渔业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成效、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从城郊、平原、海岛、山区4个维度,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4种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总结了高质量推进浙江乡村振兴“全域秀美”“融合精美”“生态富美”“要素活美”的创新路径,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豫北山区建设谷子产业聚集区,通过高产、优质谷子的种植和畜牧业养殖的结合,形成可以复制的“种植—养殖—种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种植高产、优质谷子10万亩,大力开发后端深加工产业,建设具备年出栏3万只育肥羊能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改善豫北山区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用则利,弃则害”的可再生资源,推动其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营养组成、资源量和分布,以及当前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推行的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的发展重点和模式,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浙江成语典故品味高雅种类丰富,具有区位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语故事与解读浙江历史、回味记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融为一体,提高当地居民“非遗”保护的自觉性,促进当地政府加强“非遗”保护,深化乡村旅游内涵,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污等农业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事关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生产污染减排。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农业秸秆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国外以沼气工程为主线,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实现沼气发电和资源循环利用“双赢”,我国农业生物质厌氧发酵以单一原料为主,存在沼气产气性能不佳、沼渣沼液消纳环境风险高及深度资源化利用不足等工程化应用问题,而秸秆-畜禽粪污混合厌氧发酵技术优势明显。我们提出需要优化混合厌氧发酵工艺参数,关注发酵原料及配比、温度、pH、接种物及预处理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关注重金属、抗生素对发酵的抑制作用及其全流程消减。建议从绿色环保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开发、发酵参数优化、重金属和抗生素对发酵的抑制作用全流程消减、秸秆-粪污-沼气工程化应用方案及装置开发以及沼渣沼液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推进基于资源化利用的农业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重新建构种植养殖业生物质链条,破解秸秆、粪污过剩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领域的成功应用,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结合地方特色产生了很多智慧化的应用,如何全面地掌握公共文化智慧化发展现状,实时监控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是当前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方法/过程]通过爬虫获取国内省级与副省级城市图书馆、博物馆官网页面信息,采用主题模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智慧化描述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结果/结论]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主题建模结果反映出两类机构以用户中心、需求导向、注重智慧资源建设、技术敏感度高等共同点,图书馆主题更注重“获取”与“流通”,博物馆主题更注重“交互”与“保护”。聚类和可视化分析反映出图书馆在自助借还设施、智能设备等方面成果较多,博物馆智慧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交互、智慧保护、智慧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作为我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产品、建造业、生态等领域开展了以“品字标”为核心的标准化实践探索。本文讨论了“品字标”浙江特色农产品在实践区域特色品牌的基本原则、品牌评价与标准化实施的方法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旨在为开展浙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浙江发生较重。对近年来“两迁”害虫在浙江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密切相关,迁入早、迁入峰次多,则虫量大,为害严重,反之亦然。另外,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据此,提出了优化栽培管理、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慧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43-2247
农村集体经济是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社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经济形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入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收入来源,系统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提炼了农村集体经济变废为宝,开发村级自然资源型、化腐为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型、筑巢引凤,兴建物业经营租赁型等五大发展模式,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多元化”经营机制创新,全面开发村级自然资源、推动“多重化”合作体制创新,全域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推动“飞地抱团”协作模式创新,全局探索新建村级物业等五大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研究现状,对比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15所涉农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情况,为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助力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的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调研“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服务与阅读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助力新农科人才培养提出展望。[结果/结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启动与新农科建设需求的双驱动下,涉农高校图书馆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格局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优化资源建设、突出为农兴农特色,提升馆员素质、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人才培养,开展特色服务、打造涉农高校品牌等策略,深度融入新农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高质量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涉农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系统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了有关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对黄精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网融合”在国家正确政策的支持和领导下正稳步发展。笔者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利用的概念,并分析了如何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食荚豌豆—鲜食花生—荞麦”高效轮作种植模式是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本地区生态条件和种植优势研究集成的三熟制种植模式。该模式茬口街接紧凑,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高。通过进一步“迟熟改早熟、干收改鲜食”,并加强与其相配套的省工、节本技术的研发,使其田间操作更加简便,现该轮作模式在江苏省适宜地区已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