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宁夏地区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3个市8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272份犊牛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技术对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2.88%,银川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6.89%,吴忠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4%,石嘴山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9.62%,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前、后感染率分别为14.14%,12.14%。序列处理分析发现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C.bovis)、瑞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ryanae,C.ryanae)和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其中C.bovis分离率最高(54.29%)。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普遍,且感染的虫种有3种,其为深入了解宁夏部分地区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情况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情况。[方法]从柯坪县4个乡(镇)6个规模化双峰驼养殖场共收集516份粪便样本,全部提取DNA样本,基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SU rDNA序列进行PCR检测,序列比对分析后进行隐孢子虫种类鉴定;采用χ2检验法比较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将被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 parvum)阳性的DNA样本,基于gp60基因序列进行PCR检测,序列比对分析后进行微小隐孢子虫亚型鉴定。[结果]516份双峰驼粪便DNA样本中检测出34份隐孢子虫阳性,总体感染率为6.59%(34/516),以阿恰勒镇养殖场2的双峰驼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9.57%(9/94);不同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497,P<0.05)。基于SSU rDNA序列,34条隐孢子虫序列经比对分析,鉴定出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n=29)、隐孢子虫大鼠基因型Ⅳ(n=1)...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藏香猪隐孢子虫的感染和种类分布,从陕西省和青海省采集了共450份藏香猪新鲜粪便样品,基于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藏香猪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4.2%,青海省藏香猪的感染率(23.9%)显著高于陕西省(3.7%)(P0.01);不同年龄段藏香猪隐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其中断奶后仔猪感染率(42.9%)最高,而哺乳仔猪和成年猪均未检测到隐孢子虫的感染;序列分析发现,藏香猪的隐孢子虫均为Cryptosporidium scrofarum。研究结果为藏香猪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地区奶牛隐孢子虫及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C.andersoni)的亚型分布情况,本研究共采集3个奶牛场共973份奶牛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显微镜检测方法进行隐孢子虫检测,对形态学鉴定的8份C.andersoni阳性样品分别基于SSU rRNA、Actin、HSP70和COWP基因位点进行虫种鉴定,基于CM-MS1、CM-MS2、CM-MS3和CM-MS16基因位点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77%(27/973),而且以断奶前犊牛感染率最高7.10%(12/169)。8份样品在不同基因位点均成功鉴定为C.andersoni分离株,并形成4个MLST亚型,其中A4、A4、A4、A1为优势亚型,A6、A4、A2、A1为新亚型,且不同亚型的卵囊大小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河南省郑州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总体感染水平较低,但是对奶牛养殖业和牛奶产量仍然有较大影响,此外,C.andersoni存在多个MLST亚型,表明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四川部分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成年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差异以及感染虫种基因型,分别采集了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各6个养殖场共342份新鲜粪便,采用改良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处理后提取粪便DNA,经套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产物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采样地区山羊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7%,12个养殖场中4个养殖场(名山、纳溪、邻水和双流)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2.5%~19.2%,且4个隐孢子虫感染阳性场均为散养模式。序列分析表明,感染虫种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和猪隐孢子虫(C.suis),并以肖氏隐孢子虫为主(68.7%)。本试验初步表明,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下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差异(P0.01);首次在成年山羊中检出猪隐孢子虫虫种,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猪隐孢子虫序列与人源猪隐孢子虫序列完全一致,提示此次分离的羊源猪隐孢子虫为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9):94-95
为了解安徽省山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制定人畜共患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安徽省境内选泗县、涡阳县和霍邱县作为调查点,分别从各调查点山羊养殖场随机采集50、50、30份新鲜山羊粪样,用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检测。共检获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隐孢子虫阳性粪样均源自泗县,其感染率为36.00%(18/50),在涡阳县、霍邱县山羊粪样中未检出隐孢子虫。结论表明:羊感染隐孢子虫与饲养管理、自身免疫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腹泻犊牛感染的隐孢子虫种类鉴定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陕西省某牛场有腹泻症状犊牛感染的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种类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基于隐孢子虫18SrRNA和GP60基因位点,对从该场采集到的3例腹泻犊牛新鲜粪便样品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份样品全部为Ⅱd型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其中2份为ⅡdA30G4,1份为Ⅱd A34G4。说明在该牛场中的腹泻犊牛存在微小隐孢子虫感染,需引起养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初生犊牛感染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郑州、商丘和洛阳3个地区的5个奶牛场、2个专业村的582份粪样,查出阳性样品64份,隐孢子虫总阳性率11%(64/582),发现两种不同形态的卵囊,根据其形态结构等特点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其中2个场奶牛感染安氏隐孢子虫,有1个场的奶牛感染小球隐孢子虫,且感染强度较小。犊牛感染率较育成牛、成年牛高。并进行小球隐孢子虫分离株对初生犊牛的致病性试验,其结果为潜隐期7天,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感染后第16天,高峰期5天。剖检后消化道黏膜经抗酸染色鉴定,仅在回肠中段发现卵囊。  相似文献   

10.
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18S rRNA为靶基因,通过巢氏PCR检测发现在采集的101份新鲜粪便样品中18份样本为阳性。不同地区羊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李集镇36%(18/50),新安镇0%(0/30)、堆沟港镇0%(0/21)未检出隐孢子虫。但通过对4羊场的分析发现,有2个羊场(50%)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且不同的羊场感染率差异显著,因此单纯的以地区来评价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是值得商榷的。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3.3%,湖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2~6月龄的育肥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6~10月龄的育成羊(0%)。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18个样品全部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ubiquitum)。在检测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的1个山羊场和1个羊湖羊场均存在肖氏隐孢子虫感染,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更未发现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目前的数据提示肖氏隐孢子虫对2~6月龄山羊(33.3%)和湖羊(2%)具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鸵鸟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掌握河南地区鸵鸟隐孢子虫流行状况,于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河南地区6个养殖场共829份样品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7%(14/829),其中,郑州某驼鸟场的感染率2.8%(14/506),其他养殖场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14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来自20~40日龄鸵鸟,表明幼龄鸵鸟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鸵鸟隐孢子虫卵囊大小为4.2~6.0 μm×4.5~5.0 μm,平均5.56 μm×4.48 μm,卵囊形状指数(L/W )为1.24(n=100),根据卵囊形态结构特征初步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吴忠市的2个规模羊场采集480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3%,其中盐池县绵羊感染率为33.8%,同心县山羊感染率为22.9%;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阳性率最高(62.5%),其次是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32.4%),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率最低(5.2%);从季节上看,春季感染率最高(49.2%),夏季最低(6.7%);从羊的年龄上看,未断奶羔羊感染率最高(34.4%),而成年羊感染率最低(19.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阳性样品均在Gen Bank找到100%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首次对宁夏羊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深入了解宁夏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信息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所重点实验室沈玉娟研究员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刘爱芹教授合作在《PLoSONE》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地区断奶前犊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情况:总感染率为47.68%(72/151),分子鉴定为牛隐孢子虫47.22%(34/72),安氏隐孢子虫36.11%(26/72),赖氏隐孢子虫6.94%(5/72),火鸡隐孢子虫6.94%(5/72)和微小隐孢子虫2.78%(2/72)。其中微小隐孢子虫、安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隐孢子虫虫种,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危害。亚型分型:微小隐孢子虫亚型为IIdA19G1,火鸡隐孢子虫亚型为IIIeA22G2R1。在我国犊牛自然感染火鸡隐孢子虫具有地域流行特点,系国内外首次报道。火鸡隐孢子虫主要感染禽类,也是继人隐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后,第三大能感染人的隐孢子虫虫种。而犊牛作为火鸡隐孢子虫的储存宿主,需要开展更多系统的实验感染研究来证实;同时应对人、动物进行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来阐明微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等传播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8):109-112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安氏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12个规模化奶牛场和7个奶牛养殖小区共计2 268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查,发现109份为阳性粪便样本,感染率为4.8%。卵囊呈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7.8μm×6.4μm,卵囊指数为1.22;12个养殖场中10个为阳性场,7个养殖小区中4个为阳性小区,不同地区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养殖方式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流行范围较广,存在一定人兽共患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毕氏肠微孢子虫在云南部分地区荷斯坦牛中的感染以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本实验从云南大理、昆明、曲靖和楚雄等牛养殖集中地区总共9个养殖场采集荷斯坦牛粪便样品547份,采用套式PCR结合测序检测并分析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57%(25/547);各地区的感染率为0~10.53%,其中昆明地区养殖场感染率最高,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25<0.05)。断奶前犊牛感染率为6.32%(23/364),高于其他月龄牛的感染率,但各月龄牛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2>0.05)。公牛感染率为7.84%(8/102)高于母牛3.82%(17/445),性别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79>0.05)。进一步通过对样品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后鉴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本研究共鉴定出5个基因型,I、J、BEB4为3个已知的基因型和YNY1、YNY2 2个新拟定的基因型,其中BEB4为优势基因型。在不同地区中,大理检出4种基因型(BEB4、I、YNN1、YNN2),昆明仅检出基因型BEB4,曲靖仅检出基因型J,大理地区基因型分布较为多样;在0...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内蒙古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腹泻犊牛寄生虫性病原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学特性,采集该养殖场18头发生腹泻犊牛的新鲜粪便样品。通过形态学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样品中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18份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56%(1/18),蓝氏贾第虫感染率为72.22%(13/18)。进一步对18份粪便样品提取DNA,并基于SSU rRNA和BG基因位点分别对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显微镜检测阳性粪便样品均在830 bp和511 bp处出现目的扩增条带。同时,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也表明,所分离到的隐孢子虫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牛隐孢子虫(C.bovis)在SSU rRNA基因位点上具有100%序列同源性,因此被归于同一个进化分支,而所分离的蓝氏贾第虫在BG基因位点上与集聚体E参考分离株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78%以上,提示其属于集聚体E。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明确了牛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是该奶牛场主要致犊牛腹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um)。隐孢子虫是孢子虫纲球虫类艾美尔亚目(Eimeriorina)隐孢子虫科的小型(2—5微米)原虫。它寄生在犊牛、鸡等的肠道中,引起死亡。隐孢子虫的宿主范围很广,有:牛、马、猪、狗、猫等哺乳动物,还有包括鸡在内的鸟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种类较多,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有的甚至危及奶牛的生命。隐孢子虫是寄生于奶牛体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1])。1985年首次发现了犊牛感染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的多种隐孢子虫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胃黏膜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病原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可广泛寄生于人类、禽类、哺乳类和两栖类等240多种动物~([2])。本病多发生于犊牛,以严重腹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陕西省犊牛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本研究基于4个基因位点对陕西省4个地区的36份犊牛(0~6月龄)C.andersoni阳性粪便样品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份C.andersoni分离株在CM-MS1、CM-MS2、CM-MS3、CM-MS16 4个基因位点均被成功分型,形成A4、A4、A2、A1,A4、A4、A4、A1,A5、A4、A4、A1和A1、A4、A4、A1共4个MLST亚型。其中A4、A4、A4、A1广泛分布于各个养殖场与不同品种犊牛中,为该地区犊牛C.andersoni的优势亚型。该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区犊牛C.andersoni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多种MLST亚型。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某奶牛养殖场10~30日龄犊牛发生腹泻,为查明病因,我们对送检的18份犊牛腹泻样本分别进行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安氏隐孢子虫(C. andersoni)的PCR检测。结果显示:18份犊牛腹泻样本中,BRV、BCoV、BVDV的检出率分别为83.3%(15/18)、88.9%(16/18)、61.1%(11/18),这3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率较高,其他病原均未检出,说明该奶牛场的犊牛腹泻主要由BRV、BCoV、BVDV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