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菇等,多生于夏季榆树倒木或枯枝上.人工栽培多用木屑或段木,也有用蔗渣、花生壳、玉米芯等材料的。我们在以碎纸屑栽培侧耳、凤尾菇获得成功后,又对榆黄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榆黄蘑同样也可在纸屑上生长。 (一)纸屑处理:凡带有油墨的废旧报刊和杂  相似文献   

2.
榆黄菇属口蘑科、侧耳属,又名金顶侧耳。子实体浅漏斗状,浅黄或金黄色,味道类,营养丰富,食药兼用。榆黄菇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栽培工艺简单,易推广,生物效率高,在我省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榆黄菇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生长在东北林区,人工驯化栽培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栽培只有近几年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栽培原料以木屑、段木为主。我省是食用菌栽培大省,各类食用菌栽培数量、产量及出口量均在全国前列,但榆黄菇的驯化栽培几乎空白。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栽菇者,经常发现有大量小菇萎缩、变黄死亡。要预防小菇死亡,首先得弄清其死亡的原因。 (一)平菇死菇原因:①出菇期温度过高,如紫孢侧耳超过20℃、糙皮侧耳超过23℃、凤尾菇超过28℃、榆黄蘑超过32℃,常会造成小菇大量死亡。②出菇后湿度过低,当空气湿度低于80%时,小菇常因失水过多而萎缩死亡。③子实体分化期,空气  相似文献   

4.
玉米芯(秸)发酵料袋栽榆黄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 《食用菌》2006,28(3):30-30
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是我国东北林区著名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5.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蘑、玉皇蘑、榆黄蘑、黄金菇,其子实体质脆,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味道好,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之一。由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一次出菇,其菇渣废料中仍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养  相似文献   

6.
我站生产平菇(高、中、低温)、香菇(高、中、低温)、黑(毛)木耳(木段、代料)、金针菇、凤尾菇、灵芝(红、紫)、猴头、榆黄菇、滑菇、双孢蘑菇、草菇、元蘑、鲍鱼菇、紫孢、佛罗里达、糙皮侧耳、草红平菇、茯苓、密环菌(母种)等食用,药用菌种。  相似文献   

7.
金顶侧耳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传统不亲和性因子测定方法,通过真、假锁状联合的有无,鉴定6个金顶侧耳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特点,6株金顸侧耳菌株除蕈谷2号榆黄蘑与张榆具有相同的A1A3B1B3不亲和性因子外,榆黄P103、RYH1、RYH2、榆黄菇分别具有A1A2B1B2、A4A5B4B5、A4A6B4...  相似文献   

8.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leatus)属伞菌科侧耳属,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等。原产我国东北,常生于榆树倒木上,因菇体色泽金黄而得名。经人工驯化,用段木栽培一年可出菇,用杂木屑瓶栽4个月即可出菇,已成为我国北方食菌栽培的新品种。但是由于杂木原料缺乏,从而使生产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在南宁地区以稻草培养料进行了瓶、袋和床栽试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03,(1)
侧耳类 (高、中低温型 )有凤尾菇、榆黄蘑、佛罗里达、元蘑、糙皮侧耳、美味侧耳 ;香菇 (高、中低温型 ) ;黑 (毛 )木耳 (段木、代料 ) ;金针菇 (黄、白 ) ;灵芝 (红、紫 ) ;猴头菇 ;滑菇 ;双孢菇 ;榆耳等。母种每支 10元 ,2支起邮 ;原种每瓶 12元 ,2瓶起邮 ,均含邮资。栽培种自取 ,每袋 (17cm× 33cm) 1.8元 ,万袋以上 1.5元。函电联系。为使您得到适龄健壮菌种 ,请提前联系。地址 :勃利县支农街 12号 ,联系人 :丁国文 ,邮编 :15 4 5 0 0 ,电话 :(0 4 6 4 ) 85 2 4 90 3,呼机号 :0 4 5 395 82 8- 0 6 70 6 3(可留言区号、电话、姓名 )…  相似文献   

10.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1.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黄金菇、金顶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是一种珍稀的药用菌。目前,榆黄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方面,传统的栽培料多  相似文献   

12.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菌渣栽培金顶侧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组成不同的配比进行金顶侧耳(榆黄菇)覆土栽培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榆黄菇长势均良好,在0~90%范围内,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菌丝满袋天数延长,但现蕾时间却相应缩短;菌渣添加量在0~50%时各配方的总产量无显著差异,菌渣添加量在50%时,生物转化率为120.5%,成本降低18.33%,单菌袋净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试材,采用覆土栽培方式修复韶关市某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研究平菇、榆黄菇覆土栽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铜(Cu)、锌(Zn)污染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修复效应,以期为后续食用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菇与榆黄菇的子实体和菌糠对污染土中的Cd、Cu、Zn均具有富集能力,其中2种食用菌对Cd、Zn的修复效果最优,均能使土壤中的Cd、Zn含量降至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下,但土壤中Cu含量仍处于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上。因此,平菇与榆黄菇均对土壤Cd、Zn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较高的修复潜力,可用作修复Cd、Zn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5.
冬季室外气温低,室内栽培榆黄蘑也须封闭出菇,管理难度大。据笔者实践,管理室内榆黄蘑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温度 榆黄蘑的子实体分化不需变温刺激,在15~26℃范围内都可现菇蕾,最适温度为17~23℃,温度低时菇体发育慢,颜色深;温度高时菇体发育快,颜色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产量。立体栽培时,还需注意上下的温差,保持均衡。  相似文献   

16.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学名Pleurotus cituinopileatus,盛产黑龙江、吉林一带。我省农村、山区的榆桦倒木上也常见到它,当地群众称之为“榆莪”、“黄莪”等。近年来,黑龙江等省已开始人工驯化栽培。我院食用菌栽培室于1981年从哈尔滨引进菌种,进行人工栽  相似文献   

17.
杨儒钦 《食用菌》2012,(4):44-44
利用花盆栽培榆黄蘑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移动随意,出菇时可摆放在庭院、阳台、客厅等处观赏,后期可食用。种一次可采四潮菇,每潮菇观赏期为7d左右。是既有观赏作用又有食用价值,有待开发的新项目。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选盆花盆的形状、大小、材质可根据当地情况自选,用量大时可自行设计订做。2品种以金顶榆黄蘑菌株最好,该品种生命力强,形如花朵,颜色金黄鲜艳,浓香、味鲜美。3装盆事先备好发好菌的菌丝体和少量半熟料或发酵料,不透明薄膜。  相似文献   

18.
菌粮间作是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经营模式,该试验选用黄伞(Pholiota adiposa)、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3种食用菌,与春播玉米进行菌粮间作栽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分别收获鲜菇58 695 kg、56 400 kg和14 100 kg。间作食用菌区的玉米明显长势强,棒穗大,质量好,玉米产量平均10 87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0.7%。按当季市场价格计算,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增加总收益分别为205 065元、182 115元和113 775元。在相同条件下黄伞-玉米间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七个平菇菌株引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执行广东省科技援藏项目“西藏经济真菌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从1996年开始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进行了平菇菌株的引种品比试验,研究高原气候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比较各菌株的适应程度。筛选了平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7个菌株,采用袋栽法,室内养菌,大棚出菇,观察各菌株的生长情况,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Po-11(凤尾菇),Po-12(美味侧耳,低温型),Po-13(美味侧耳,中高温型),Po-14(桃红平菇),Po-15(榆黄蘑),Po-16(鲍鱼菇),…  相似文献   

20.
对7个榆黄菇菌株在形态特征、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经调查、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最佳栽培菌株为榆黄菇泰山-2,生物学效率达到107.08%,且抗逆性强,其次为榆黄菇1号、榆黄菇泰山-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