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50仅为0.0366μg/mL,其次是四霉素,EC50为0.2975μg/mL,吡噻菌胺抑制中浓度最高,其EC50为1.8188μg/mL.在离体条件下开展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15时,EC50仅为0.0224μg/mL,增效系数(SR)值为1.73,确定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防治草莓炭疽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5.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天水地区的8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杀菌剂戊唑醇、噻霉酮及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8株苹果腐烂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EC50值均小于1.0μg/mL,平均为0.03 917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EC50值为0.362 9~1.0262 6μg/mL,平均为0.609 4μg/mL;噻霉酮的抑制率较低, EC50值平均为20.226 39μg/m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组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法系统测定了百里香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百里香酚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2 g?L-1;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8、0.032和0.064 g?L-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75 g?L-1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2.01%和60.28%,与对照药剂速克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紫杉木霉ZJUF0986发酵代谢抗菌产物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ZJUF0986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高效反相液相色谱制备纯化,分别得到Ⅰ、Ⅱ、Ⅲ三种活性化合物,为主要活性代谢产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Ⅰ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活性代谢产物Ⅰ不仅能强烈抑制菌丝的生长,而且能有效抑制孢子的萌发,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100和0.891μg/mL;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表明,20%紫杉木霉ZJUF0986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稀释800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防治大豆疫病主要措施之一是使用甲霜灵,但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病菌易对其产生抗性突变,为选出可替代甲霜灵的新型杀菌剂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多位点杀菌剂氟吗啉,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氟吗啉等3种杀菌剂对供试大豆疫霉菌各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吗啉对所测定的菌株4个发育阶段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氟吗啉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EC50值为0.1906μg/mL,EC95值为0.4735μg/mL;在0.5μg/mL浓度下对大豆疫霉菌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低于达到相同抑制效果的金阿普隆和甲霜灵;说明该药剂在离体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大豆疫霉菌的生长,效果好于金阿普隆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6.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分别为1.81、3.35和37.01、136.21 μg/mL;在48.01 μg/mL DZP8处理下,菌核形成率仅为39.21%,形成时间比 对照延迟216 h,干重比对照减少81.37%;33.51μg/mL DZP8显著抑制菌核的萌发;160.08 μg/mL DZP8处理下稻瘟病菌产孢量仅为对照的9.29%,20.14 μg/mL DZP8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16%,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率则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鄂西北产猫眼草对3种常见蔬菜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氯仿4种有机溶剂依次对猫眼草全草进行浸提获得的提取物,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大白菜灰霉病菌和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除甲醇部对大白菜灰霉病菌、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弱外,其他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对3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且抑制作用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氯仿部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o为0.007 g/mL,乙酸乙酯部对大白菜灰霉病菌和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8和0.011 g/mL.猫眼草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甲醇部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乙酸乙酯部和氯仿部则明显较强,且氯仿部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5 g/mL,乙酸乙酯部对大白菜灰霉病菌和辣椒白绢病菌孢子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5和0.004 g/mL.[结论]猫眼草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3种蔬菜常见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生物杀菌剂开发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鄂西北产猫眼草对3种常见蔬菜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氯仿4种有机溶剂依次对猫眼草全草进行浸提获得的提取物,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大白菜灰霉病菌和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除甲醇部对大白菜灰霉病菌、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弱外,其他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对3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且抑制作用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氯仿部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o为0.007 g/mL,乙酸乙酯部对大白菜灰霉病菌和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8和0.011 g/mL.猫眼草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甲醇部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乙酸乙酯部和氯仿部则明显较强,且氯仿部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5 g/mL,乙酸乙酯部对大白菜灰霉病菌和辣椒白绢病菌孢子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5和0.004 g/mL.[结论]猫眼草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3种蔬菜常见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生物杀菌剂开发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草石蚕腐烂病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草石蚕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50%霉菌净可湿性粉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1.68μg/mL;其余依次为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广枯灵水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2%克菌净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4.00μg/mL,70.79μg/mL,141.25μg/mL,179.76μg/mL,182.77μg/mL和218.52μg/mL;80%代森锌抑制活性最差,EC50为648.36μg/mL。  相似文献   

10.
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69和0.41 mg/mL。细辛氯仿粗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组分中,石油醚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具有强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抑制率达到100%;但处理96 h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有40%。氯仿组分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2.27%和83.42%。对氯仿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高活性流分,在96 h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在盆栽试验中,4 mg/mL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达70%以上,与化学农药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显示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伽师县甜瓜主要流行性病害发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 1 999年对伽师县甜瓜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甜瓜霜霉病初侵染源为有霜霉病发生的黄瓜温室大棚。 6月至 8月上旬降雨量和降雨日数是甜瓜霜霉病流行的关键条件 ;当前生产中的甜瓜主栽品种均不抗霜霉病 ;甜瓜成熟期最易感染霜霉病和白粉病 ,其次是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12.
对68~81份苜蓿种质的褐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及苜蓿早期叶病综合抗性进行了评定。阿克兰、萨兰斯、哥萨克苜蓿品种综合抗病性好;雷西斯苜蓿抗褐斑病和霜霉病;野生苜蓿为珍贵的抗病育种材料。苜蓿褐斑病和霜霉病间具有极显著相关,但国内的栽培品种对其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小海子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制种田和打草田进行大田定期定点调查苜蓿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生动态,初步对比分析了这几个因子与病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一年的新疆大叶苜蓿前期较感霜霉病,而后期则表现与种植三年的新疆大叶对苜蓿霜霉病的抗病性没有明显差异;新牧1号与新疆大叶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作为打草田,相同或不同品种此两种病害的发生并不因种植年限增加而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15.
研究抗黑1(H1)、抗黑2(H2)、抗木(M)3株拮抗细菌对桃子的褐腐霉和芦柑的青腐霉拮抗效果的结果表明,H1细菌对褐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H2细菌对青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3株细菌进行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对3株细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3株细菌均不分泌抗生素,推测可能是以竞争性的生长方式抑制病原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黄瓜种质资源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对东北农业大学黄瓜育种研究室保存的51份育种材料进行了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没有免疫材料,筛选出高抗和抗病的649、D0463、129三份材料;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筛选出D0118、9320-2、D0115、9302-1-1、C04-01、D0410、L18-10-2等13份抗病材料;同时抗两种病害的有:9302-1、649、D0622、D0401、D0115、D0425-1、东农802、东农803、1058-1、D0202-2等10份材料。  相似文献   

17.
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药剂。[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治葡萄霜霉病设6种药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设3种药剂,于2种病害发生初期每隔7d施药1次,共施3次,施药后7~10d统计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析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中,烯酰吗琳、灰霜特、金雷多米尔和灭菌成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在霜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灰霜特防病效果最好,在发生较轻的地区,烯酰玛琳和金雷多米尔防效最好.其次为灭菌戍。供试的3种药剂均能较好地防治葡萄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三唑酮防病效果最好,白粉病发生相对较轻的地区,阿米西达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力康。[结论]该研究为这2种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5%白粉宁烟剂防治西瓜和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采用5%白粉宁烟剂,设计了6000、7500、9000、10500g/hm2用量,从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第1次施药,每隔7d连续施药4次进行了药剂防治大棚西瓜和西葫芦白粉病的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第4次施药后第10天,5%白粉宁烟剂7500、9000g/hm2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94.78%、96.89%;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91.37%、93.47%,均显著优于百菌清烟剂6000g/hm2之防效。示范结果表明,5%白粉宁烟剂9000g/hm2对西瓜白粉病的平均防效为95.10%,对西葫芦白粉病的平均防效为92.40%。  相似文献   

19.
用棉籽饼提取物配制的杀菌剂,分别对黄瓜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he ) 和小麦白粉病( Erysiphe graminis )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0倍处理1周后,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为55.5%;750倍和1000倍处理1周后,可以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28.22%和42.01%。  相似文献   

20.
杀菌剂防治胡麻白粉病药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对杀菌剂防治胡麻白粉病的药效及其对胡麻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后20 d,32%锰锌.腈菌唑WP 288 g a.i./hm2、40%福星EC 24 mL a.i./hm2对胡麻白粉病的防效分别可达50.00%和47.78%,较清水对照分别增产36.61%和4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